执政官 编辑

官职

执政官执政官

执政官(Consul,缩写为cos)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通过选举产生的最高的职务,而在罗马帝国是委任的职务。在拉丁文中,consules的意思是“那些走在一起的人”。执政官(Archon)也是古希腊城邦雅典民主政制的组成部分,是克利斯提尼改革前雅典国政的担当者。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后,仍在雅典的政制中存在某种重要性。直至公元前487年后,厄菲阿尔特对雅典政制改革之后,执政官才在雅典政治中失去其重要的角色。圣马力诺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也叫执政官。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执政官

外文名:Consul

缩写:cos

基本信息

编辑

执政官执政官

古代希腊许多城邦的主要地方行政官(archon)。一人或数人。希腊语原意为领导人、统治者。公元前682年起,雅典年年公布执政官名单。到公元前7世纪中叶,行政权便掌握在9个执政官手中,由他们分担过去由国王一人独揽的宗教、军事和司法职责。正职执政官是主要的民政和司法官员,可能兼任五百人会议和公民大会主席,并且是名年执政官,以他的名字命名在职年份。其次是督军,在战争中担任统帅,在涉及外国人的诉讼案件中担任法官。第三是维系王室的司祭官,是主要的宗教官职,并在贵族会议承审杀人案件时担任首席。最后还有6名民事法官,处理琐细的司法问题。执政官原先只能由贵族出身的人担任,而且是终身职。最后任期减为10年,又减为一年,任期结束不再当选,但可以成为贵族会议的终身议员。大约在公元前594年,梭伦规定财产最多和次多的两个阶级均可当选执政官,以前贵族垄断的情况才告中断。根据克利斯提尼宪法,执政官直接由公民大会选出;后来则由500名事先选出的候选人抽签产生。后来被选举权扩大到第三个、第四个阶级。到公元前5世纪,执政官权力大减。受雅典影响,执政官制度广泛传布于爱琴海诸岛,希腊化时期又传到了安纳托利亚。

古代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也称执政官(consul),一年选举两名。他们实际上就是国家元首,负责统帅军队,主持元老院(Roman Senate)会议,执行元老院通过的法令,并在外交事务中代表国家。他们的办公室设有“宝座”,他们的身边有12名举着权标的扈从。执政官一般出身富有的贵族家庭。他们为两人,是王权的继承人,均拥有充分的“治权”,而且作为同僚拥有平等支配权,由此,每个执政官都可以充分地实行统治行为,除非他的同僚通过行使否决权阻止他。

改革前

编辑
在雅典历史上,执政官的任命方法可追溯到梭伦改革以前,我们的主要依据是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书中记载,梭伦以前贵族议会以门第和财富为标准从部落候选人中“钦定”执政官人选,并自行为他们分配职务。在这里他没有指明由贵族议会任命执政官的传统起自何时,可能王政结束后,贵族议会就很自然地获得了这项权力。古风时代,希腊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废除王权的运动,大约公元前8世纪中叶,雅典进入贵族民主统治时期,贵族议会成为当时城邦的真正权力机构。这个议会的前身大概是王政时期国王召集的由显赫家族首领组成的建议机构,《荷马史诗》称其为长老会议。随着王权衰落,这个机构逐渐获得了独立于国王的地位,并成为新兴的贵族意志的代表。亚里士多德指出,贵族议会享有保护法律、监督官员、管理国内重要事务等权力。这种地位的获得,部分要归功于长期以来长老议会树立的威信,但更多的乃是王权倾覆、贵族权力上升的结果。王政末期,贵族分割了国王的权力,获得担任执政官的特权。按照传统的观点,贵族首先获得了担任名年执政官的权力,由他接管国王的行政权,他的名字作为当年的名称;军事执政官是贵族限制王权的第二阶段,国王被剥夺了军事权力;最后,世袭王权结束,国王成为三执政之一,保留宗教特权。执政官退任后,自动进入贵族议会,终身任职,因此两个机构形成一个封闭的堡垒,有效地防止了贵族权力的旁落。贵族议会既是贵族的代言人,又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选举执政官的权力非它莫属。但希格内特对此种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在从王政向贵族政治过渡的过程中,作为承认这种改变的补偿,公民大会获得了任命执政官的权力,其他的低级官员可能由贵族议会任命。这种推理缺乏有力证据。当王权日趋软弱无力,废除王权乃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运动的领导者贵族大概无须为这一行为向平民做出任何承诺。王政结束后,贵族成为城邦的统治者,为保证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他们不可能把城邦最高官职的任命权交给公民大会。另一方面,我们发现至少在公元前7世纪末以前,公民大会的职能与荷马时代相比并无太大改变,还没有真正的表决权,这也证实了贵族对城邦权力的垄断。即使能够自备武装的公民在德拉古立法中获得了选举权,这种选举权很可能只是针对低级官员而言,至于它在执政官选举中扮演的角色大概是在贵族议会任命后,作形式上的表决。

选举改革

编辑
公元前487年,执政官的任命又开始采用候选人抽签选举法,但与梭伦时期形同而实异,因为希波战争后,雅典的政治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关于这次改革的始作俑者,有些学者推测是铁米斯托克利或阿里斯泰德,但并无确凿证据,很可能改革的推行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作用。

基本动因

(1)扩大执政官的范围,改变贵族议会主要由亲庇西斯特拉图派构成的状况。

(2)提高政治、军事效率,为抵抗波斯做准备。

改革背景

僭主政治被推翻后,贵族议会中大部分人是僭主的支持者。他们不仅可以网罗亲信影响执政官选举,而且本身也可以担任执政官。公元前510年的执政官斯卡门德里奥斯、公元前509年的执政官里萨哥拉斯、公元前508年的执政官伊萨哥拉斯都与僭主有关系。公元前496年,僭主的亲戚西帕尔库斯当选执政官,此时距克里斯提尼改革已有10年之久,表明亲僭主派仍有一定势力。他们的活动首先与克里斯提尼改革后雅典的民主化趋势相悖,如果他们与逃跑的僭主西庇阿斯勾结,又会影响雅典反波斯的大计。通过抽签的方法提高五百斗级和骑士级中非贵族成员参加选举的积极性,扩大他们入选的几率,从而逐渐改变执政官乃至贵族议会的构成,不失为打击亲僭主派的一个有效方法。为了同样的目的,雅典人在公元前488年还启用了搁置多年的陶片放逐法,双管齐下足以说明当时形势的严峻。另外,马拉松战役使雅典人认识到提高政治、军事效率的重要性。改革前,10名执政官和10名将军都由直接选举产生,两个机构的职能也有交叉,不同的是将军可以连选连任,执政官却只能任职1年。雅典未来面临波斯强敌的入侵,战争将成为城邦生活的主题。有一定军事技能的将军不仅可以提高成功的机会而且可以保证政策的连续性,时势把将军推到了雅典政治的前台,这个结果是以执政官权力的下降为代价的。执政官改为抽签选举后,随着对其能力要求的降低,官职本身的权力、荣誉也降低了,不再是城邦中最有能力的人角逐的目标,这是此次改革的实质,也是与梭伦执政官选举改革的最大区别,因为梭伦利用抽签主要是帮助富人进入一直为贵族垄断的执政官群体,执政官的地位并未受到影响,仍是城邦最高官职。这次改革后,将军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不仅接管了执政官的军事权力,以后又逐渐取代了他们在内部事务中的首席地位。因此,公元前487年改革是将军和执政官权力转换的开始,而这个过程一旦开始,即以加速度的形式向前发展。从改革的内容看,这次改革蕴涵一些新的因素。克里斯提尼改革后,平等的思想开始在雅典出现、发展。但以执政官而言,一直是10个部落选举9名执政官,这意味着总要有一个部落甘心扮演陪衬的角色,因此雅典人在这次改革中设立了司法执政官秘书一职,将执政官委员会凑足10人,确保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代表。但问题依然存在。设想某一部落连续担任名年官,而另一部落却连续担任秘书一职,尽管各自都有代表,仍难免产生异议。鉴于此,雅典人在增设官职的同时又将轮流的原则引入了选举机制,在保证每部落都有代表的基础上,规定每年每个执政官要来自不同的部落,也就是说,以10年为一周期,同一部落成员不能两次担任同一职务。这个原则的实现大概也是借助抽签的方法。在每个周期的头一年,10个部落进行抽签:第一轮抽取名年官;第二轮,剩下的9个部落抽取王者执政官,然后依次类推。在接下来的8年里,每次抽签决定一个官职,都应排除曾担任过此职的部落,因此第一轮抽签即由9个部落参加。到10年中的最后一年每个部落该担任哪个职务已经不言自明,也就无须抽签。部落代表原则和轮流原则保证了部落间的平等,而抽签又保证了候选人之间机会均等,因此这次改革体现了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理念——平等,它是雅典在民主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公元前487年执政官选举改革并未伴随着任官资格的变化,有资格者仍仅限于前两个等级,但抽签的运用为执政官向更大范围扩展准备了条件。公元前457年,法律规定第三等级也可以担任执政官。这个规定本应是执政官地位降低后的应有之义,但从亚里士多德的话推断,它更可能是雅典的权宜之计。这一年雅典陷于和波斯、斯巴达的两线作战,要求第三等级源不断地补充步兵,大概是为了提高他们作战的积极性,所以官方不惜置法律规定于不顾,破格允许他们担任执政官。可能到公元前5世纪末,第四等级参选执政官也被默许,这时梭伦的财产资格虽未正式废除,但已不再严格执行了。

抽签取代

与此同时,执政官的任用方法又发生了改变,预先的直接选举也为抽签取代,选举程序变为两次抽签:首先,10个部落通过抽签选出100名候选人;然后,候选人再进行抽签,产生10名执政官。选举仍遵循部落代表制和轮流原则。公元前5世纪,这个过程可能仍借助大豆完成。到公元前4世纪,由于抽签机的广泛使用,执政官的抽签可能也改用抽签机进行。抽签机由一矩形石块雕成,有10排10列凹槽,左边是一个铜制的管子,先将100名候选人的名牌按照每部落一列的规则插入凹槽,然后再将9黑1白10个小球随意放入管子,当白色小球出现时,指明的一排即是执政官,每部落一名。分配职务时,利用两台抽签机,一台放入10个执政官的名牌,另一台放入写有官职名称的小牌子。为保证轮流原则,每次一个抽签机上的白色小球选出一个执政官时,另一台抽签机应先排除他所在部落曾担任的职务,然后再释放小球。至此,执政官选举制度的演变画上句号。这次改变应该说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自然结果。两次抽签进一步提高了普通公民担任执政官的机会,是民主制下“人民统治”思想的又一次体现。

双重抽签

从直接选举到纯粹抽签,执政官选举制度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3个世纪。这个过程既是执政官权力变化的缩影,也是雅典民主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它不是直线进行的,有曲折往复:最初,执政官是城邦的最高官职,贵族将它的任命权交给了自己的代言人——贵族议会,形成了对执政官的垄断。梭伦首次把抽签法引入执政官选举,扩大了任官资格,打破了贵族的垄断,但并没有动摇执政官的地位。僭主为了维护统治,又将抽签选举改为直接选举,执政官受到僭主的控制,克里斯提尼改革后地位得以恢复。公元前487年,抽签选举制复兴,执政官的地位无可挽回地下降了。公元前5世纪末,双重抽签取代了选举和抽签相结合的办法,执政官也从城邦的最高官职沦落为几乎向所有公民开放的普通官职。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雅典人主要通过改变选举制度的办法实现了执政官的日趋平民化。与之紧密相关的贵族议会,在公元前462年厄菲阿尔特改革及几次执政官改革的冲击下,也不再是贵族的代言人了。经过公元前5世纪民主浪潮的洗礼,执政官和贵族议会这个曾经的贵族堡垒,终于被民主化了。

罗马共和国

编辑
执政官(Consul)统帅军队,指挥作战。有人把执政官看作是共和国时代的国王,可见其权力之大。罗马人对执政官的权力做了一定的限制。执政官一共有两位,互相可以牵制。而且其任期只有一年,造成“兵无长帅,帅无长师”的局面,执政官和士兵之间就不可能建立起私人的关系。孟德斯鸠对此有过评论:“一切官职,如果权力大,任期就应该短,以资补救。多半的立法者把任期规定为一年。长于一年,便有危险;短于一年,便和事务的性质相违背”。

执政官的每年更换确实给指挥作战带来了麻烦。如果战争一时结束不得,为了防止胜利的果实落入下一任执政官之手,现任的执政官就往往抢在选举前,给敌人一个比较优惠的条件,匆匆结束战争。罗马每年都能推出两位执政官,而且一般还都是那么优秀,实在让人惊叹。起初,执政官只能能由贵族担任,后来向平民开放,可供选择的人才就更多了。

最初,罗马只在意大利本土进行战争,一年的时间足够打完一场战争。但是随着罗马疆域的扩张,战线空前的扩大,一场战争一两年内不一定打得完,指挥官的任期渐渐延长,再加上募兵制的改革,到了马略与苏拉的时代,军队沦为了将领的私人工具,共和制的衰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在汉尼拔战争期间的一次选举中,百人团推选T. Manlius Torquatus与T. Otacilius为执政官,Manlius被人们簇拥着进入了会场,人们纷纷向他道喜,可是他却恳请人们重新投票。因为罗马正处于命运攸关的时刻,在执政官的人选上来不得半点马虎,而他自问不是汉尼拔的对手。人们为其坦荡胸怀所打动,在征求了长者意见后,重新进行了选举。由此李维感慨到,即便是柏拉图等人设想的智者居住的理想国,也不可能比罗马有更高的道德水准,更能有节制的使用权力

执政年表

编辑
公元前157年

罗马执政官为赛克斯图斯·优利乌斯恺撒(Sextus Julius Caesar)和路奇乌斯·奥列利乌斯·欧列斯特斯(Lucius Aurelius Orestes)。

D 盖乌斯·马略出生。

公元前149年

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玛尔奇

乌斯肯索里努斯(Lucius Marcius Censorinus)和玛尔库斯曼利乌斯(M-arcus Manlius)。

D第三次布匿战争(至公元前146年)。

D 玛尔库斯·波尔奇乌斯·加图去世(公元前234年生)。

D努米底亚国王玛西尼撒去世(约公元前230年生)。

公元前143年

(汉景帝后元元年)罗马执政官为阿皮乌斯克·劳狄乌斯·普尔凯尔(Appius Claudius Pulcher)和克温图斯·凯奇利乌斯·梅特路斯·马凯多尼库斯(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 Macedonicus)。

D 努曼提亚战争开始(一说开始于公元前144年)(至公元前133年)。

公元前138年

(汉武帝建元三年)罗马执政官为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斯奇比奥·纳西卡赛拉比奥(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Nas-ica)和德奇姆斯·尤尼乌斯·布路图斯(Decimus Junius Bruttus)。

D 路奇乌斯·科尔涅利乌斯·苏拉出生。

公元前136年

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福里乌斯·皮路斯(Lucius Eurius philus)和赛克斯图斯·阿提利乌斯·赛尔腊努斯(Sextus Atilius Serranus)。

西西里爆发第一次奴隶起义(至公元前132年)。

公元前133年

(汉武帝元光二年)罗马执政官为普布利乌斯·穆奇

乌斯司凯沃拉(Publius Mucius Scaevola)和路奇乌斯·卡尔普尔尼乌斯·皮索福茹吉(Lucius Calpurnius Piso fruAgi)。

努曼提亚战争结束。

提贝里乌斯·显普洛尼乌斯·格拉古任保民官并遇害(提·格拉古生于公元前163年,一说公元前162年)。

公元前121年

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欧皮米乌斯(Lucius Opimius)和克温图斯·法比乌斯·马克西姆斯·阿洛布罗吉库斯(Quintus Eabius Maximus Allobrogicus)。

米奇普撒过继朱古达为继子。

盖乌斯·显普洛尼乌斯·格拉古遇害(公元前153年生)

公元前119年

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凯奇利乌斯·梅特路斯·达尔玛提库斯(Lucius Caecilius Metellus Dalmaticus)和路奇乌斯·奥列利乌·斯科塔(Lucius Aurelius Cotta)。

马略任保民官。

公元前118年

罗马执政官为玛尔库斯·波尔奇乌斯·加图(Marcus Porcius Cato)和克温图斯·玛尔奇·乌斯列克斯(Qui-ntus Marcius Rex)。

米奇普撒死。继子朱古达杀死米奇普撒之幼子希延普撒尔,逐其长子阿多儿巴尔。

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元鼎元年)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李奇尼乌斯·盖塔(Caius Licinius Geta)和克温图斯·法比乌斯·马克西姆斯·埃布尔努斯(Quintus Eabius Maximus Eburnus)。

玛尔库斯·提伦·提乌斯·瓦罗出生。

公元前115年

罗马执政官为玛尔库斯·埃米利乌斯·司考茹斯(Marcus Aemilius Scaurus)和玛尔库斯·凯奇利乌斯·梅特路斯(Marcus Caecilius Metellus)。

马略任行政长官。

公元前113年

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凯奇利乌斯·梅特路斯·卡普腊里乌斯(Caius Caecilius Metellus Caprarius)和格涅乌斯·帕皮里乌斯·卡尔波(Cnaeus Papirius Carbo)。

朱古达入侵阿多儿巴尔之领土。

公元前112年

罗马执政官为玛尔库斯·李维乌斯·杜路苏斯(Marcus Livius Drusus)和路奇乌斯·卡尔普尔尼乌斯·披佐·凯索尼努斯(Lucius Calpurnius Piso Caesoninus)。

朱古达杀害阿多儿巴尔。

玛尔库斯·李奇尼乌斯·克拉苏出生(推定)。

公元前111年

罗马执政官为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斯奇比奥·纳西卡·赛拉比奥(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Nasi-ca Serapio)和路奇乌斯·卡尔普尔尼乌斯·贝斯提亚(Lucius Calpur-nius Bestia)。

贝斯提亚至阿非利加,败于朱古达。

公元前110年

罗马执政官为玛尔库斯(《朱古达战争》正文中为克温图斯,疑误)米努奇乌斯·茹福斯(MarAcus Minucius Rueus)和斯普里乌斯·波斯图米乌斯·阿尔比努斯(Spurius Postum-ius Albinus)。奥路斯败于朱古达。

公元前109年

罗马执政官为克温图斯·凯奇利乌斯·梅特路斯·努米地库斯(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 Numidicus)和玛尔库斯·尤尼乌斯·西拉努斯(Marcus Junius Silanus)。

梅特路斯至阿非利加,马略任副帅。

公元前108年

罗马执政官为赛克斯图斯·苏尔皮奇乌斯·伽尔巴(Sextus Sulpicius Galba)(由奥勒留〈Marcus Aurelius Scaurus〉递补)和路奇乌斯·荷尔田西乌斯(Lucius Hortensius)。

朱古达逃入沙漠腹地。

喀提林出生。

公元前107年(汉武帝元封四年)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卡西乌斯·隆吉努斯(Lucius Cassius Longinus)和盖乌斯·马略(Caius Marius)。

马略代替梅特路斯担任对朱古达作战之统帅并打败朱古达。

公元前106年

罗马执政官为克温图斯·赛尔维利乌斯·凯皮欧(Quintus Servilius Caepio)和盖乌斯·阿提利乌斯·赛尔腊努斯(Caius Attilius Serranus)。

梅特路斯被召回罗马。

玛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出生。

格涅乌斯·庞培(Gnaeus Pompelùs)出生。

公元前105年

罗马执政官为普布利乌斯·茹提利乌斯·茹福斯(Publius Rutilius Rueus)和盖乌斯·玛利乌斯·马克西姆斯(Caius Mallius Maximus)。

朱古达被擒。

公元前104年

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马略(再度当选)和盖乌斯·弗拉维乌斯·芬布里亚(Caius Elavius Eimbria)。

朱古达被解至罗马并死于狱中。

西西里爆发第二次奴隶起义(至公元前100年)。

公元前103年

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马略(三度当选)和路奇乌斯·奥列利乌斯·欧列斯特斯(Lucius AureA lius Orestes)。

公元前102年

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马略(四度当选)和克温图斯·路塔提乌斯·卡图路斯(Quintus LuA tatius Catul-lus)。

马略在阿克瓦埃——赛克斯提埃(Aquae Sextiae)打败条顿人。

公元前101年

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马略(五度当选)和玛尔库斯·阿克维利乌斯(Marcus Aquillius)。

马略在维尔凯莱(Vercellae)附近击败金布里人。

盖乌斯·优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出生(尚有公元前102年和公元前100年两说)。

公元前95年

罗马执政官为克温图斯·穆奇乌斯·司凯沃拉(Quintus Mucius Scaevola)和路奇乌斯·李奇尼乌斯·克拉苏(Lucius Licinius Crassus)。

玛尔库斯·波尔奇乌斯·加图乌提肯西斯(Marcus PorA cius Cato Uticensis)出生。

公元前86年

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科尔涅利乌斯·秦纳(Lucius Cornelius Cinna)和盖乌斯·马略(七度当选)

马略死,执政官职位由路奇乌斯·瓦列里乌斯·弗拉库斯(LuA cius Valerius Elaccus)递补。

苏拉破米特拉达特斯军。

盖乌斯·撒路斯提乌斯·克里斯普斯(Gaius Sallustius Crispus)出生(一说公元前87年)。

公元前82年

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马略(Gaius Marius)(小)和格涅乌斯·帕皮里乌斯·卡尔波(Gnaeus Pa pirius Carbo)(三度当选)。

苏拉进入罗马,并被宣布为终身的独裁官(公元前79年自动交卸这一权力)。

公元前73年

罗马执政官为玛尔库斯·提伦提乌斯·李奇尼亚努斯·瓦罗·路库路斯(Marcus Terentius Licinianus Varro Lucullus)和盖乌斯·卡西乌斯·隆吉努斯(Caius Cassius Longin-us)。

斯巴达克起义(至公元前71年)。

公元前68年

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凯奇利乌斯·梅特路斯(Lucius Caecilius Metellus)(由赛尔维利·乌斯瓦提亚〈Servili-us Vatia〉递补)和克温图斯·玛尔奇乌斯·列克斯(Quintus Marcius Rex)。

喀提林任行政长官。

恺撒任财务官。

公元前67年

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卡尔·普尔尼乌斯·皮索(Caius Calpurnius Piso)和玛尔库斯·阿奇利乌斯·格拉布里欧(Marcus Acilius Glabrio)。

喀提林出任阿非利加长官。

伽比尼乌斯法授权庞培对海盗作战,历史学家西森纳任副帅。

公元前66年

罗马执政官为玛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比达(Marcus Aemilius Lepidus)和路奇乌斯·沃尔卡奇乌斯·图路斯(Lucius Volcacius Tullus)。

喀提林返回罗马竞选执政官,未成。

西塞罗任行政长官。

玛尼利乌斯法授权庞培对米特拉达特斯作战。庞培战败米特拉达特斯。

公元前65年

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奥列利乌斯·科塔(Lucius Aurelius Cotta)(与公元前119年的执政官同名。但并非一人)和路奇乌斯·曼利乌斯·托尔克·瓦图斯(Lucius Manlius Tor-quatus)。

喀提林被控在阿非利加有渎职罪行,但被宣告无罪。

诗人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 Elaccus)出生。

恺撒任高级营造官。

公元前64年

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优利乌斯·恺撒(Lucius Julius Caesar)和盖乌斯·玛尔奇乌斯·费古路斯(Gaius Marcius Eigulus)。

喀提林再度竞选执政官失败。

庞培整顿亚细亚的新领土(至公元前61年)。

公元前63年

罗马执政官为玛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和盖乌斯·安托尼乌斯(Gaius Antonius)。

喀提林和曼利乌斯被宣布为罗马的敌人。

朗图路斯等人的阴谋被发觉并被处死。

西塞罗在元老院并对人民发表演说四次,史称反喀提林演说(11月至12月)

奥古斯都出生。

米特拉达特斯自杀。

公元前62年

罗马执政官为德奇姆斯·尤尼乌斯·西拉努斯(Decimus Junius Silanus)和路奇乌斯·李奇尼乌斯·穆列纳(Lucius Licinius Murena)。

恺撒任行政长官。

喀提林的军队为安托尼乌斯的军队所击溃。喀提林本人战死。

公元前61年

执政官为玛尔库斯·普皮乌斯·皮索·佛茹吉·卡尔·普尔·尼亚努斯(Marcus Pupius Piso Erugi

Calpurnian-us)和玛尔库斯·瓦列里乌斯·梅撒拉·尼格尔(Marcus Valerius Mes-salla Niger)。

恺撒任西班牙长官。

庞培凯旋罗马。

公元前60年

罗马执政官为克温图斯·凯奇利乌斯·梅特路斯·凯莱尔(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 Celer)和路奇乌斯·阿弗腊尼乌斯(Lucius Aeranius)。

克拉苏、庞培和恺撒结成私人的联盟(史称“前三头”)。

公元前59年

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优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和玛尔库斯·卡尔·普尔尼乌斯·毕布路斯(Marcus Calpurnius Bibulus)。

撒路斯提乌斯任财务官。

历史学家李维(Titus Livius)出生。

公元前58年

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卡尔·普尔尼乌斯·皮索·凯索尼努斯(Lucius Calpurnius Piso Caesoninus)和奥路斯·伽比尼乌斯(Aulus Gabinius)。恺撒在高卢作战(至公元前50年)。

西塞罗被放逐。

公元前57年(汉宣帝五凤元年)罗马执政官为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朗图路斯·司宾提尔(Publius Cornelius Lentulus Spinther)和克温图斯·凯奇利乌斯·梅特路斯·涅波斯(QuinA tus Caecilius Met-ellus Nepos)。

西塞罗返回罗马。

恺撒平定高卢西北部。

公元前56年

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朗图路斯·玛尔凯利努斯(Gaius Cornelius Lentulus Marcellinus)和路奇乌斯·玛尔奇乌斯·腊利娅斯(Lucius Marcius Philippu-s)。

“前三头”在路卡会面。

恺撒在布列塔尼南岸击败味内提人,在高卢东南部击败阿克维塔尼人。

公元前53年

罗马执政官为格涅乌斯·多米提乌斯·卡尔维努斯(Gnaeus Domitius Calvinus)和玛尔库斯·瓦列里乌斯·梅撒·拉茹福斯(Marcus Valerius Mesalla RuAeus)。

克拉苏阵亡(公元前112年生)。

西塞罗当选占卜官。

公元前52年

罗马执政官为庞培(Gnaeus PomA peius Magnus)(三度当选,前两次是公元前70年和公元前55年)和克温图斯·凯奇利乌斯·梅特路斯·皮乌斯·斯奇比奥(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 Pius Scipio)。

恺撒在阿列西亚战胜维尔琴盖·托里克斯。

撒路斯提乌斯任保民官,因道德败坏的罪名被监察官奥路斯·克劳狄乌斯·普尔凯尔(Aulus Claudius Pulcher)开除出元老院。

克洛狄乌斯在同米洛一伙的冲突中遇害。

公元前51年

罗马执政官为赛克斯图斯·苏尔批奇乌斯·茹福斯(Sextus Sulpicius Rueus)和玛尔库斯·克劳狄乌斯·玛尔凯路斯(Marcus Claudius Marcellus)。

西塞罗出任奇利奇亚长官。

元老院展开中止恺撒在高卢统帅权的活动。

恺撒平定高卢。

公元前50年

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埃米利乌斯·保路斯(Lucius Aemilius Paullus)和盖乌斯·克劳狄乌斯·玛尔凯路斯(Gaius Claudius Marcellus)。

恺撒返回山南高卢(春天)。

西塞罗自奇利奇亚返回罗马(冬天)。

公元前49年

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克劳狄乌斯·玛尔凯路斯(Gaius Claudius Warcellus)(与前一年的同名执政官系兄弟,并非一人)和路奇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朗图路斯·克茹斯(Lucius C-ornelius Lentulus Crus)。

恺撒渡过卢比康河南下,庞培东渡去巴尔干(年初)。

恺撒自公元前49年起每年都是罗马独裁官。

西塞罗去庞培处(4月)。

公元前48年

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优利乌斯·恺撒和普布利乌斯·赛尔维利乌斯·瓦提亚·伊扫里库斯(Publius Servilius Vatia Isauricus)。

庞培在帕尔撒路斯一役败于恺撒,出奔埃及后遇害。

西塞罗返回罗马(冬)。

公元前47年

罗马执政官为克温图斯·福费乌斯·卡列努斯(Quintus Eueius Calenus)和普布利乌斯·瓦提尼乌斯(Publius Vatinius)。

恺撒安排了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娅七世后去叙利亚,后返回罗马。

撒路斯提乌斯参加镇压坎佩尼亚的军事暴动并在恺撒的支持下任行政长官。

公元前46年

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优利乌斯·恺撒和玛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比达(Marcus Aemilius Lepidus)。

恺撒在塔普苏斯一役打败庞培派,小加图在乌提卡自杀。

恺撒自阿非利加返回罗马,举行了四重的凯旋式(高卢、亚历山大里亚、本都和阿非利加)。

撒路斯提乌斯任新阿非利加(Aerica Nova)长官。

公元前45年

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优利乌斯·恺撒。

恺撒在孟达之役打败庞培派。

公元前44年

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优利乌斯·恺撒和玛尔库斯·安东尼(Marcus Antonius)。

恺撒遇刺于元老院(3月)。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多拉·倍拉(Publius Cornelius Dolabella)补缺。

撒路斯提乌斯退出政治生活,从事著述。

公元前43年

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维比乌斯·潘撒凯特·洛尼亚努斯(Gaius Vibius Pansa Caetronianus)和奥路斯·希尔提乌斯(Aulus Hirtius)。

屋大维进军罗马,任执政官(补缺)。

屋大维、安东尼和雷比达结成私人联盟(史称“后三头”)

西塞罗遇害(年底)。

公元前41年

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安东尼(Luci-ùs Antonius)和普布利乌斯·赛尔维利乌斯·瓦提亚·伊扫里库斯(再度当选)。

撒路斯提乌斯撰《喀提林阴谋》。

屋大维、雷比达对安东尼作战,后又言和。屋大维之姊妹屋大维娅嫁安东尼。

公元前39年

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玛尔奇乌斯·肯索里努斯(Lucius Marcius Censorinus)和盖乌斯·卡尔维西乌斯·撒比努斯(Caius Calvisius Sabinus)。屋大维、安东尼和赛克斯图斯·庞培缔结米赛努姆条约。

安东尼对帕尔提亚作战。

撒路斯提乌斯撰《朱古达战争》。

公元前36年

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盖利乌斯·波普利科拉(Lucius Gellius Poplicola)和玛尔库斯·科凯乌斯·涅尔瓦(Marcus Cocceius Nerva)。撒路斯提乌斯撰《历史》。

雷必达向屋大维投降。

公元前35年

罗马执政官为赛克斯图斯·庞培(Sex-tus Pompeius)和路奇乌斯·科尔尼费奇乌斯(Lucius Cornieicius)。撒路斯提乌斯去世(推定)。

赛克斯图斯·庞培为安东尼的副帅玛尔库斯·提提乌斯(MarAcus Ti-tius)俘获并处死。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斯奇比奥(Publius Cornelius Scipio)递补为执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