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塞 编辑

汉语词语

四塞四塞

四塞,读音:sì sài,汉语词语,意思是四方屏藩之国。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四塞

拼音:sì sài

注音:ㄙㄧˋ ㄙㄞˋ

出处:《礼记·明堂位》

释义

编辑
1.指四方屏藩之国。 2.指四境皆有天险,可作屏障。 3.指四方边塞,边境。

出处

编辑
《礼记·明堂位》:“四塞,世告至。”

例句

编辑
1、指四方屏藩之国。

《礼记·明堂位》:“四塞,世告至。”郑玄注:“四塞,谓夷服、镇服、蕃服在四方为蔽塞者。”

《敦煌曲子词·洞仙歌》:“愿四塞来朝明帝,令戎客休施流浪。”

2、指四境皆有天险,可作屏障。

《战国策·齐策一》:“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鲍彪注:“四面有山关之固,故曰四塞之国也。”

班固《东都赋》:“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

明 王錂《春芜记·宸游》:“你看千峯岳峙,万井云屯,南接苍梧,北连陉塞,真可称四塞之国矣。”

钱谦益《南征吟小引》:“今长安关河四塞,自古帝王之州,一旦为蚁贼残破,伯应(袁可立子)之忧愤视子美又何如?”

3、指四方边塞,边境。

《敦煌曲子词·献忠心》:“四塞休征罢战,放将仕,尽回戈。”

《敦煌曲子词·定风波》:“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仕,谁人敢去定风波?”

楼钥 《陈顺之灵璧石砚山》诗:“ 陈侯 之富可敌国,会有宝光惊四塞。”

4、到处充塞。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旁魄四塞,云尃雾散。”

《南史·陈纪下·后主》:“三年春正月乙丑朔,朝会,大雾四塞,入人鼻皆辛酸。”

《旧唐书·德宗纪下》:“三月乙亥,黄雾四塞,日无光。”

《宋史·仁宗纪一》:“甲午,昏雾四塞。”

5、四面蔽塞。

文天祥《正气歌序》:“乍晴暴热,风道四塞。”

方苞《七思·弟椒涂》:“荆榛四塞兮涂冥冥,连山赤黑兮延火烝。”

下一篇

上一篇 被山带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