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用 编辑

修辞手法

“化用”,也称作“借用”、“套用”,所谓“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情感酝酿的奔突与发展。化用,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现代与古代的界定,写作者似信手拈来,却深思熟虑。这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化用

别名:借用,套用

性质:修辞手法

特点:借用前人句子并加以艺术改造

应用方法

编辑
“化用”和比喻、拟人、设问、用典等一样同属于文学修辞手法。但若沿着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路途一路走来,或仅作闲庭漫步,已不难发现它又堪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常用大修辞。它的本质意义和使用的妙处,可从“师”、“造”、“新”三个层面来界定和把握。

所谓“化用”,就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化”,一是“用”。简而言之就是既借用前人的句子又经过自己的艺术改造。

从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看,它的结构意义和功用模式与孔子缔造的中国文化承传大法——“述作”法深相契舍;从个体创作心理结构的角度而言,它又是跨越时空艺术生命延续、文人实现精神对接的最佳载体形式。

应用举例

编辑
南宋词人辛弃疾作词喜好用典,更是化用前人诗句的高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云:“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读到这里,你自然会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改一字,就是辛弃疾的了。下片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志·刘备传》载,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天下英雄只有你与我了。《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大加发挥,也为后世的戏曲所本。曹操的原意本是试探刘备有无野心的,辛弃疾借用来歌颂孙权敢于与曹操、刘备这两位当世英雄分庭抗礼,鼎立而三。最后,更用曹操的原话“生子当如孙仲谋”直接夸赞孙权立足江南建功立业的雄才大略。这样化用,是暗里谴责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懦弱无能,借以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

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滕王阁序》中还有“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句子,这是化用《后汉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还有“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等等,都是有出处、有来历的。王勃不愧为奇才、天才。

歌曲《涛声依旧》中的歌词“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留在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化用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题目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句。 穿越时空聆听张继落第失意的慨叹,感受当代人的离别愁绪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张晓风文章《不朽的失眠》第九段,化用了“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境,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如:“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环境描写如:“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干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绝凄绝。吴莺音歌曲《月落乌啼》,也化用了此名句.

毛主席诗词中也常化用古人诗句赋于新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表达作用。如《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正西风落叶下长安”,就是化用唐代诗人贾岛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形容了当时国际反华势力的末日来临。“秋风”“落叶”也形象生动,使人能产生联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可上九天揽月”也是化用李白诗“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些化用都创造出了新的形象和境界。

下一篇 论仙

上一篇 太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