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晋门阀政治 编辑
《东晋门阀政治》是田余庆创作的历史类著作,首次出版于1989年1月。
《东晋门阀政治》对中国中古历史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再探索,不落以婚宦论门阀士族的窠臼,对中国中古政治史中的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精辟的见解。
作品名称:东晋门阀政治
作者:田余庆
首版时间:1989年1月
类别:历史类
字数:250千字
自序 | - | - |
释“王与马共天下” | 一 西晋诸王与王国士人 | - |
二 司马越与王衍 | - | |
- | ||
四 关于“不与刘、石通使”问题 | - | |
论郗鉴——兼论京口重镇的形成 | 一 小引 | |
二 郗鉴的密谋 | (一) 东晋初年的兵力状况 | |
(二)流民与流民帅 | ||
(三)用流民帅平王敦之乱 | ||
三 郗鉴与王导 | (一)郗、王家族的结合 | |
(二)苏峻乱平后的江州 | ||
(三) 郗鉴在陶、王矛盾和庾、王矛盾中的作用 | ||
四 郗鉴与京口经营 | (一)三吴的战略地位 | |
(二)会稽——三吴的腹心 | ||
(三)建康、会稽间的交通线 | ||
(四)京口和晋陵地区的环境与流民 | ||
(五)京口在政治、军事上的作用 | ||
(六)郗氏家族在京口的影响 | ||
五 余论 | - | |
庾氏之兴和庾、王江州之争 | 一 庾氏之兴庾亮巩固门阀政治 | - |
二 庾亮出都以后的政治形势 | - | |
三 庾、王江州之争 | - | |
四 襄阳的经略 | - | |
桓温的先世和桓温北伐问题 | 一 桓温先世的推测 | (一)桓温先世的隐情 |
(二)桓温是桓范后裔 | ||
(三)桓范的郡望问题 | ||
(四)旁证 | ||
(五)小结 | ||
二 桓彝事迹杂考 | (一)中朝桓彝无令誉 | |
(二)桓彝过江后跻身“八达”而又志在立功 | ||
(三)桓彝族单势孤 | ||
(四)桓氏家族不为时人所重 | ||
(五)小结 | ||
三 永和政局与永和人物 | - | |
四 桓温北伐与东晋政争 | - | |
五 简文帝遗诏问题 | - | |
陈郡谢氏与淝水之战 | - | |
二 北府兵 | - | |
三 淝水之战前后的陈郡谢氏 | - | |
四 淝水之战与灭吴之战的比较 | - | |
五 北方民族关系与淝水之战性质问题 | - | |
门阀政治的终场与太原王氏 | 一 小引 | - |
二 “齇王”世家 | - | |
三 孝武帝与皇权政治 | - | |
四 主相相持与太原王氏 | (一)主相相持的开端。太元九年至十四年(384—389) | |
(三)殷仲堪入荆与孝武帝得势。太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392—396) | ||
(四)孝武帝死后王恭、殷仲堪连兵叛乱——两藩与中枢之争。太元二十一年至隆安二年(396—398) | ||
(五) 太原王氏的覆灭。隆安二年至三年(398—399) | ||
五 小结 | - | |
一 晋末的北府兵 | - | |
二 北府将乐安高氏 | - | |
三 道术与政治 | - | |
四 孙恩、卢循、徐道覆的家族背景 | - | |
五 孙恩、刘裕与次等士族 | - | |
后论 | 一 旧族门户和新出门户 | - |
二 东晋侨姓门阀士族的主要来源 | - | |
三 门阀政治——皇权政治的变态 | - | |
四 门阀政治和流民 | - | |
五 门阀士族的经济基础 | - | |
六 门阀士族的文化面貌 | - | |
七 门阀政治的暂时性和过渡性 | - |
作品思想
为了探讨门阀政治,该书对东晋几家大门阀士族的渊源、经济基础、文化面貌,特别是与皇权之间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从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上作了富于创造性的论述。归纳起来,这些论述主要是就“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样一个外部条件”下,围绕建立并维持“祭则司马,政在士族的政权模式”这一门阀政治特点展开的:
(一)尊奉皇权,控制皇权
士族政治自琅邪王导、王敦与侨姓士族拉拢南方士族,拥立司马睿为帝,出现“王与马,共天下”谚语时基本形成,其后虽经庾与马、桓与马、谢与马共天下而始终不变。尊奉皇权,控制皇权,是不可分的策略。不尊奉皇权,江左没有重心;而不控制皇权任皇权伸长,也就无所谓士族门阀政治。只有二者结合,方可使“祭则司马,政在士族”这一对门阀士族最有利的政权模式得以建立和维持。
(二)门阀士族之间的联合与牵制
门阀士族之间的联合是为了保持皇权与士族的平衡,使“政在士族”;牵制则是为了保持士族之间的平衡,使“祭则司马”得以存续。该书用大量篇幅着力论述的,正在这一方面。
(三)牢牢掌握军权——士族专兵
这是建立并维持“祭则司马,政在士族”这一政权模式的实力基础,也是“东晋门阀政治特点之一”。主要表现为:
第一,牢牢掌握以荆州、江州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军权。
第二,牢牢掌握以京口、广陵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军权。
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反复强调,士族专兵控制上下游,以及与有兵的流民帅又联合又斗争,其目的与作用主要不是对外,而是对内。上游诸州的“楚江恒战,方城对敌”,只出现于东晋初年短暂时期,后来便主要转化为“居上制下”的形势。至于京口重镇从开始经营其职能便“主要不是对外,而是对内,起着防上游以稳定建康的作用。……即令是在谢玄创建北府兵和淝水之战前后时期,京口也只是兼有外镇作用,其主要职能还不是外镇”。甚至为世所注视的多次北伐,“动机虽不相同,但都有以北伐影响江左政治形势,增益个人威望和门户权势的目的”。“专兵”对维护门阀政治的重要性,在这些论述可体现得十分清楚。
以上三个问题互相关联,不可或缺。否则就不能体现“祭则司马,政在士族”这一士族门阀政治的总特点。
内容特点
该书对史料的考证、运用,细节的安排、分析方面功力很深,精彩的论述迭出不穷。
例一:第199页称,陈郡谢鲲过江后,死葬建康城南“冢墓相亚,不可识别”的石子冈。这条材料,仅讲葬地,看似平常,却使在十分得视择地为茔的东晋社会里陈郡谢氏乃“新出门户”之说,多了一条有力旁证。第226页引《尚书故实》记谢安死后,“墓碑,树贞石,初无文字,盖重难制述之意”。这条材料,仅讲墓石,一般也不会被人留意,而作者用在此处,巧妙地反映了淝水战后谢安深受皇权压抑的困难处境。第141页发现《世说新语·人名谱》等书所列谯国龙亢桓氏,由东汉桓荣至东晋桓彝、桓温世系,十世中独缺第六世名讳,经过旁征博引,推定其人为死于曹爽嘉平之狱,为司马氏所诛的大司农桓范,从而为谯国桓氏尽管源出东汉高层世家大族,在司马氏晋代却不为时人所重,找到合理的解释。上述几条史料运用的特点是由小见大、由微显著。
例二:“王与马,共天下”,这是治东晋史所津津乐道的史料。但如进一步深究,为什么是琅邪王氏,而不是别的大士族与晋元帝司马睿“共天下”?这个问题过去似乎无人留意。而该书却提出并由此展开对有关史料、细节的考证、分析。得出的具体结论:1.晋元帝司马睿原为琅邪王,自其祖父起就与国内望族琅邪王氏交好、联姻,相互利用。这是“王与马,共天下”的历史基础。2.西晋末东海王越与琅邪王衍在洛阳的政治结合,派生出司马睿与王导在徐州的政治结合。这是“王与马,共天下”的前奏。3.在琅邪王氏策划、推动下,经东海王越委派,司马睿南渡长江,进而建立东晋,这才正式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通过以上三点,便找到了门阀政治为何会从“王与马,共天下”开始的历史渊源,同时后来东晋历史上某些问题或细节,如“不与刘、石通使”,或太原王氏中的王承一支为何显于江左等,也可不同程度也由此得到解释。
例三:对高平郗鉴生平事绩的探讨,古今史家多不注重。王夫之虽说了一句“东晋大臣可胜大臣之任者,其唯郗公乎”,然无具体分析。该书钩沉索隐,弄清了治晋史者多未留意的一些问题。郗鉴乃流民帅身分,但又“门第条件初备,气质出众,足以出入门阀士族政治之中”。其第一功是与晋明帝密谋征流民帅入援京师,讨伐王敦;第二功是与庾亮一起,反对和劝阻陶侃由荆州起兵,顺流下建康废王导之谋;第三功是反对庾亮由荆州起兵,顺流下建康废王导之谋;第四功是经营重镇京口。并通过一系列考证,论述了京口在稳定东晋门阀政治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由于郗鉴多次促成各种势力由不平衡达到“平衡”,该书评价说:“东晋朝廷得以维持,东晋门阀士族政治格局得以延续,郗鉴起过很大的作用”。这一结论,由于考证扎实,细节精彩,使得历来若隐若现、面貌模糊不清的郗鉴,光彩夺目,身价增倍。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微观方面的许多努力,并不是主要目的。以郗鉴为例,作者通过史料考证、细节处理,从动态角度爬罗剔抉出郗鉴一项又一项功绩 ,主要目的是通过郗鉴这种作用,加上用同样方法探讨出的其他士族类似作用,概括了门阀政治中士族之间又联合又牵制,以维持各种势力平衡的特点,进而体现出“祭则司马,政在士族的政权模式”这一总特点,最后上升到门阀政治乃皇权政治的变态,以及皇权政治乃“中国古代历史的常态”的理论高度。
时间 | 奖项名称 | 提名/获奖 |
---|---|---|
1993年12月 | 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 获奖 |
2011年10月 | 第一届思勉原创奖第一 |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
---|---|---|---|---|
《东晋门阀政治》 | 田余庆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7-301-00361-7 | 1989年1月 |
7-301-01123-7 | 1991年8月 | |||
1996年5月 | ||||
2005年6月 | ||||
978-7-301-20435-1 | 2012年5月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