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菼 编辑

清朝礼部尚书

韩菼韩菼

韩菼(1637年-1704年),字元少、蒹人,号慕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中国清代文学家。

韩菼少从父亲韩馚读书,学有所得。贯通经中百家,精于《五经》义疏。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应顺天乡试中举。次年,会试、殿试皆第一,例授翰林院修撰。累官日讲起居注官、赞善、侍讲学士、内阁学士。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秋,迁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升为礼部尚书,仍兼管翰林院堂院学士事,教习庶吉士。后卒于任上。

韩菼论文主张文以明道,推崇董仲舒、韩愈、曾巩、朱嘉四家之文。他的文章受韩愈、欧阳修影响较大,湛深经术。其时文善用古文之法,布局严谨,条理清晰。文风清真雅正,开启一代风气。其古文涉及颂、序、论、记、表、议、策问、传、碑、墓志铭等类,其中序文和碑志占有较大比重。其祭文往往写熟悉人、身边事,情文并重,韵味深长。韩菼古文法度谨严,在语言上,追求简约典雅,不好艰深、绮丽之语。韩菼亦能诗,诗名颇以文掩,知者不多。强调诗道性情,宗法唐诗,所著《踯躅集》《归愚集》《病坊集》《檕迷集》4集,存诗503首,涉及赠答、送别、咏史、怀人、行旅等题材。修纂《孝经衍义》《大清一统志》等书,著有《有怀堂文稿》22卷、《有怀堂诗稿》6卷。

基本信息

编辑

字:元少

号:慕庐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长洲(今苏州)

出生日期:崇祯十年(1637年)

逝世日期: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主要作品:《满清入关暴政》等

本名:韩菼

谥号:文懿

官职:礼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主要经历

编辑

韩菼半身像 韩菼半身像

韩菼以其文才好,颇受康熙器重,曾召入弘德殿进讲《大学》,主纂《孝经衍义》,赞他“文章古雅、旷古少见”,赐榜“笃志经学、润色鸿业”。后因为两江总督阿山辩护,失宠于皇上。康熙下诏称其:“教习庶吉士不勤”,拒绝了韩菼的再三乞退,致其病死任上。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徐乾学病逝后,韩菼总裁《大清一统志》。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去世,谥号文懿,人称韩文懿公。著《满清入关暴政》(《江阴城守纪》为其第一卷)等。(考辩:江阴城守纪不可能是韩菼本人的作品,江阴城守纪中称写作时间为康熙乙未,即1715年,而韩菼此时已经去世11年了。)

轶事典故

编辑

出身

韩家先世是凤阳人(今属安徽),后迁于长洲,乃书香门第。韩菼的曾祖、祖父和父亲都通过科举入仕,做过地方官或京官。母亲姓周,身世不详,盖也名门闺秀。生长在这样家庭中的韩菼好学上进,擅长诗词古文;他也喜欢山水,常邀好友结伴出游;他还嗜酒豪饮。韩菼性倔强,不盲从,凡他不喜欢做的事,任谁劝说,决不心动。康熙十一年(1672)八月,韩菼考中顺天乡试,成为一名举人,翌年二月,韩菼参加礼部会试,夺得第一名会元。

中状元

四月,参加殿试。殿试考时务策,韩菼在时务策策文中指斥“三藩”拥兵自重,图谋不轨,应尽快撤销。殿试结束,担任评卷的“读卷大臣”把前十名的卷子送呈康熙。康熙正在筹划撤藩,韩菼的对策正中他下怀,遂在韩菼卷的卷首殊书“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

韩菼成为满清第十四位状元,年三十七岁。

得恩宠

编辑

韩菼苏州石刻像 韩菼苏州石刻像

中状元后,韩菼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不久,以修撰身份充任日讲起居注官,随从康熙出席各种重大活动,笔录手册,按年编次起居注。

有一日,康熙下旨命其编著《太极图说》,三天后,康熙又令他作二首诗进呈。康熙读后大加赞赏。翌日,又命他把平日的文稿全部进呈上来,康熙读罢,对韩菼的学识更加赏识,在弘德殿召见了他,让他讲解《大学》,又命他主持《孝经衍义》的编写。此书自顺治起开始编纂,迟迟未能完书,韩菼接管后,组织一批儒臣,通力合作,完成了此书。全书包括《凡例》、《目录》1卷,《经旨总要》2卷,《衍义》100卷。韩菼凭借他的文才博得了康熙的恩宠。

康熙十四年八月,韩菼出任顺天乡试正考官。十五年,迁右春坊右赞善。十六年三月,转为左春坊左赞善。这两个官职无什么实权,仅供翰林院官员升转。到了十月,康熙授予他侍讲官位,侍从皇上,讲解经史。十七年,再次出任顺天乡试正考官。

归隐田园

韩菼韩菼

到了康熙十八年,韩菼乞假回家,改葬父母。他在家住了整整5年。改葬父母,无需这么长时间。他在家一住5年,定另有其因。对此,史书未详。从韩菼一生的经历来看,他此时已有激流勇退,归隐田园,潜心治学的念头。他在家一住5年,当与此有关。

升官

但是,他未能如愿。

康熙二十三年八月,韩菼回京,仍做他的侍讲官。不久,转为侍读。

康熙二十四年二月,康熙考试翰林院官员,韩菼的好友、昆山(今属江苏)人徐乾学名列第一,韩菼名列第二。徐乾学入值南书房,韩菼升为翰林院传讲学士。一个月后,招为内阁学士。内阁学士位次内阁大学士,掌传达诏命及章奏,例兼礼部侍郎衔,从二品,是朝中颇有权势的大臣。

托病归乡

编辑
至此,韩菼入仕仅仅14年,若扣除在家居住的5年,韩菼的仕途生涯仅9年,便成为朝中从二品大员,他是当时青云直上的官员之一。一些官员开始妒嫉起韩菼来,竟动员他早点致仕,即退休回家,甚至威胁他尽快离去。韩菼道:“这正是我的心意。”康熙二十六年,他便托病辞归乡里。打算终老乡里,读书自娱。

研究学问

韩菼在家一住又是8年,潜心研究学问,从《六经》到汉儒的笺注、唐儒的义疏、宋儒的章句,无不悉心钻研;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也是他极推崇的;唐诗、宋词,他也反复吟诵。他还时常以诗歌古文教导乡里后进。闲暇时,便与三、二个友人徜徉于泉石间。

对“三徐”的态度

在韩菼回乡的第三年,徐乾学也回到了昆山。徐乾学是康熙九年第一甲第三名进士,即所谓的"探花"。他的二弟徐秉义是康熙十二年第一甲第三名进士,与韩菼同榜,也是一名探花。而他的三弟徐元文,则在顺治十六年(1659)荣膺状元桂冠。"昆山三徐"名震天下。"三徐"步入仕途后,恃权纳贿;他们的子侄依仗父祖的权势横行乡里。一些官员上疏弹劾徐乾学,徐乾学辞归乡里。不久,朝廷追查"三徐"和他们子弟的不法行为,予以严惩。"三徐"的好友怕受牵连,疏远、躲避"三徐",甚或攻击"三徐",以洗涮自己。

韩菼推重“三徐”的才学,不满“三徐”的恃权纳贿等不法行为。但在"三徐"遭到攻击、指斥的时候,他没有象"三徐"的其他朋友那样,疏远、躲避,甚或是攻击"三徐",而仍象从前一样与"三徐"往来,替他们辨解一些不应有的罪名。

康熙评价

康熙三十四年七月,玄烨又下诏召韩菼回京,命他充任《大清一统志》的总裁官。两个月后,擢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三十八年,调任吏部右侍郎。

三十九年,擢为礼部尚书。康熙极赏识韩菼的才学和人品,诏谕大臣说:“韩菼乃天下才,风度好,奏对也合朕意。”又下诏道:“韩菼学问优异,文章古雅,旷古少见。”又下诏说:“韩菼所撰文章,能道出朕心中事。”

四十一年十二月,康熙特赐韩菼“笃志经学,润色鸿业”匾额。

失宠

康熙有心让韩菼出任内阁大学士。但是,一次变故使康熙讨厌起韩菼来。

康熙四十年三月,安徽巡抚高永爵奏劾布政使张四教加派火耗、挪用库银计30万两。康熙命两江总督阿山调查此事。阿山奏称这笔银两系康熙三十八年皇上南巡时的花销。康熙览奏怒诏:“朕三次南巡,所过地方,蠲免钱粮,开仓济贫。朕的一切开销,都是在京城就准备好了的,未动用地方一丝一毫。”命将张四教、阿山交部查处。正在这时,漕运总督桑额鞫讯张四教,张四教招供。而阿山与张四教为姻亲,故包庇张四教。康熙让各部大臣聚议,怎样惩处阿山。最高监察官左都御史说:“依律当诛!”韩菼不同意处死阿山,为他辩解了几句。那些忌恨韩菼的人,便乘机诽谤,说韩菼是如何如何地偏袒阿山。康熙大怒,韩菼从此失宠。

病死任上

康熙四十二年十二月,韩菼上疏,称身体有病,乞请致仕。康熙未准,诏令:“韩菼因擅长诗文而屡被擢用,至礼部尚书。从前掌翰林院事时,对庶吉士不勤加教习,每天带着他们喝酒,致使庶吉士都怠于学习。各部大臣商讨国事时,韩菼也不直言,只随声附和几句,他的行为远不如他的才学。他如今知罪了,托病求罢,不合臣子之义。命他仍留任礼部尚书,戴罪立功!”

到四十三年四月,韩菼再次上疏乞求辞官,康熙还是不准。这年八月,韩菼病死在礼部尚书任上,享年68岁。

碑文

第二年,他被移葬故乡。他的子女请他的好友朱彝尊题写墓碑。另一个好友方苞,为他撰写了墓表,道:“公之生也,众以为贤,而自视乃缺然。公之殁也,人为之悲,而乐之其如归。更千秋而万岁,孰能察公之时义,而识其心之精微。”

谥号“文懿”

韩菼死后48年,即乾隆十七年(1752)二月,乾隆诏谕内阁:“故礼部尚书韩菼生平博学多识,精通经术,他所撰写的文章清新文雅,开一代风气,足为学林楷模。从前没有请谥,今加恩追谥,以示褒荣。”赐谥号曰“文懿”。

家族关系

编辑
儿子:韩孝嗣,举人;韩孝基,进士,翰林院编修。雍正初,参修明史。书成,移疾归,年九十而终。

下一篇 顾景星

上一篇 襄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