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藉田 编辑
藉田亦作“籍田”、“耕田”。(1) 周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公田。周代村社被分割给各级贵族。村社内部的土地被分为公田和份地。公田是公室的田,其收获物归该村社所有者天子、诸侯、贵族等采邑主所得。这种公田即藉田。藉田借助村社民力耕种。(2) 中国古代官田中一种,是天子亲耕之地。相传起源于周天子,每逢春耕前,周天子、诸侯亲执耒耜在藉田上三推一拨,称为“藉礼”。是以农为邦本政策的表现形式。以后历代相继,偶然举行藉礼。至清代,作为一种制度推广。在首都和各府州县设置先农坛和藉田,由天子和州县官分别主持藉礼。藉田仍由民力耕种,天子及州县官所谓“亲耕”仅具形式。
目录
中文名:藉田
拼音:jí tián
注音:ㄐㄧˊ ㄊㄧㄢˊ
出处:《汉书·文帝纪》
《司马法》云:“成方十里,出革车一乘。”《司马法》又云:“甸方八里,出长毂一乘。”郑注《小司徒》云:“若通沟洫之地,则为十里。若除沟洫之地,则为八里。”故云“六十四井出车一乘”。
一成百井,原本可以养三百家,但是这是理论最大值,实际上,因为路网和宅基地的侵占,再加上各种水塘、土山、树林,《周礼》只要求保证出兵用的最低值64井192家为私田,也就是等级在册、他人不得侵占的籍田。剩余不足36井为公田,藉借公众之力共同耕种,也就是藉田,产出用于救济贫困孤寡老弱、举办祭祀、战车的维护费用等等。实际上这些土地往往得不到彻底的利用,于是贵族就依靠手里掌握的战利品战俘奴隶的分配权,扣下大部分战俘奴隶不分配,用来耕种这些公田,而大部分收入都进了贵族自己的腰包。这种奴隶一般可有30户,再加上替贵族的2位卒长、8位两司马耕种他们的那份私田的奴隶,合40户。
一成16邑,一邑10人,郊人一成出兵160人加贵族家奴10~40人、马车一乘,是为州兵。遂人不出兵而出马车一乘,是为野人。合而为,百人配马车一乘,75人为战卒(其中甲士三人)、5人为守卒、5~20人为家奴。
籍田是在籍的私田,藉田是藉借众人之力耕种的公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