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共王 编辑
楚共王(前600年-前560年),芈姓,熊氏,名审,楚庄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前590年-前560年在位)。
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楚庄王去世,年仅十岁的楚共王即位,由叔父子重、子反辅政。楚共王二年(前589年),在阳桥之役中击败鲁国,随后在鲁国蜀地召开会盟,秦、齐、宋、郑、鲁、卫等十一国参会。同年,申公巫臣为夏姬叛楚奔晋,子重、子反不顾共王反对,诛灭申公巫臣的族人并瓜分了他们的家产,申公巫臣因而开始帮晋国实施“联吴制楚”的方针,来报复楚国。楚共王五年(前586年),郑国叛楚附晋。自此年至楚共王九年(前582年),楚晋争郑,战事不断。楚共王十二年(前579年),楚晋和谈,在宋国举行了第一次弭兵之会。但不久后,晋楚就相继撕毁和约,为争郑再起战端。楚共王十六年(前575年),晋国伐郑,楚国救郑,因此爆发鄢陵之战,楚共王被射瞎一目,楚国战败,标志着楚国失霸、晋国复霸。此年至楚共王二十九年(前562年),楚、晋为郑、宋、陈等国接连发动战争。期间荀罃提出了“三驾疲楚”的方略,帮助晋国取得了争郑的胜利。
楚共王三十年(前560年),楚共王在自责中去世,临终前请求大臣为自己谥“灵”或者“厉”。 其弟子囊于心不忍,以楚共王知错能改为由,谥其为“共”,一作“恭”。 楚共王之子熊昭即位,是为楚康王。
别名:楚共王、楚恭王、熊葴
所处时代:春秋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为郢
出生日期:公元前 600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 560年
主要成就:会盟诸侯,灭亡舒庸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
本名:熊审
在位时间:前591年-前560年
谥号:共,一作恭
幼年即位
约楚庄王十四年(前600年),熊审生于为郢。 熊审幼年时,便被其父楚庄王立为太子,接受师、保的教导,并且还要向重臣学习,早上请教公子婴齐(子重),晚上请教公子侧(子反),与两位叔父关系亲密。
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夏,鲁国请求楚国发兵,一同进攻齐国。 秋,楚庄王去世,年仅十岁的熊审即位,是为楚共王。 子重担任令尹,子反担任司马,共同辅佐楚共王执政。因为国丧的缘故,楚国就没有发兵支援鲁国。鲁国因此对楚国失望,转而请求晋国的帮助。
楚晋争霸
楚晋争齐
楚共王元年(前590年)时,楚、齐交好,共同对抗晋国。鲁国则与晋国结盟。
楚共王二年(前589年)六月,晋国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迫使齐国退还鲁国的汶阳之田 ,并背弃与楚国的同盟,转而支持晋国。
到了冬季,楚国才发动阳桥之役替齐国报仇。战前,楚共王听从子重的建议,清查户口,免除税收的拖欠,施舍鳏夫,救济困乏,赦免罪人,以团结民心。随后楚国动员包括楚王的警卫军在内的全部军队,彭名驾御战车,蔡景公作为车左,许灵公作为车右,出征进攻卫国和鲁国。晋国忌惮楚军人多势众,就避开其锋芒,没有来救卫、鲁。 楚国攻至鲁国的阳桥,鲁国的孟孙送给楚军木工、缝工、织工各一百人,以公衡作人质,请求与楚国结盟。楚人答应讲和。
十一月,楚国子重和秦、齐、宋、郑、鲁、卫等十一国代表在鲁国的蜀地结盟,称“蜀之盟”。 会盟结束后楚国还师,走到宋国的时候公衡就逃回了鲁国。 虽然这次楚国主持的蜀之盟声势浩大,各国都参加了,但这只不过是楚庄王霸业的最后荣光。 随着楚晋势力此消彼长,五年后开始,齐、宋、鲁等国都从晋不从楚。
巫臣奔晋
早在楚庄王二十年(前594年),时任左尹的子重曾请求以申(今河南南阳北)、吕(今南阳西)之地为赏田,庄王应允了,但申公巫臣以楚要以申、吕征发兵赋、抵御北方为由,加以反对,子重因此怨恨巫臣。 楚共王二年(前589年),楚国发动阳桥之役前,申公巫臣奉命出使齐国。他为了娶连尹襄老的遗孀夏姬,竟趁机带夏姬逃往晋国,被晋国任为邢地(今河南温县东北)大夫。 子反建议楚共王贿赂晋国,让晋国不任用巫臣,楚共王没有答应。 子重即与子反合谋,杀害了巫臣的族人和清尹弗忌、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并夺取了他们的家财。
调解许郑
楚共王三年(前588年)夏,因许国依仗楚国而不侍奉郑国,郑国的子良(公子去疾)进攻许国。 同年,晋国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换回邲之战中被楚国俘虏的荀罃(知罃)。当时其父荀首已经是中军佐,所以楚共王答应了。楚共王送别知罃,询问他对自己的态度。荀罃不卑不亢的回应,赢得了楚共王的尊敬。
楚共王四年(前587年)十一月,郑国再次入侵许国。晋国以救许之名伐郑,楚共王派子反救郑。郑襄公和许灵公在子反面前争论是非,皇戌代表郑襄公发言。子反不能决断,建议他们到楚共王跟前去上诉。
楚共王五年(前586年)夏,许灵公就向楚国控告郑悼公前两年侵略许国的行为。六月,郑悼公去到楚国争讼,没有取胜,楚国还逮捕了皇戌和子国。
楚晋争郑
楚共王五年(前586年),郑悼公争讼失败回国后,就派遣公子偃到晋国请求讲和。八月,郑悼公和晋国的赵同在垂棘结盟。同月,宋国的公子围龟结束在楚的为质,回到宋国。
楚共王六年(前585年)秋,晋国命令鲁国入侵宋国。而楚共王因郑国投效晋国之举,派子重进攻郑国。 晋国以栾书为主将,救援郑国,和楚军在绕角相遇。晋军将要撤退,从前自楚奔晋的谋士析公说:“楚军不稳重,容易被震动。如果同时敲打许多鼓发出大声,在夜里全军进攻,楚军必然会逃走。”晋国人听从了他的建议,楚军在夜里溃败撤退,是为绕角之役。 楚军回国,晋军就入侵蔡国。楚国公子申、公子成带领申地、息地的军队去救援蔡国,在桑隧抵抗晋军。于是晋军就回国了。
楚共王七年(前584年)秋,子重率楚军进攻郑国,军队驻扎在汜地。晋、齐、鲁、宋等九国援救郑国。 郑将共仲、侯羽包围楚军,俘虏郧公钟仪,把他献给晋国。八月,救郑诸侯与郑国代表在马陵会盟。晋国人带着钟仪回去,把他囚禁在军用储藏室里。
当初,巫臣为报灭门之仇,征得晋景公许可,出使吴国,使晋与吴结好,一致对付楚国。巫臣送给吴国战车、射手、御者,教他们车战、列阵,教他们背叛楚国。巫臣又把自己的儿子屈狐庸留在吴国做行人。吴国开始进攻楚国、巢国、徐国,子重奉命奔走救援。到了楚共王七年(前584年),诸侯在马陵会盟的时候,吴国就进攻州来,于是子重刚从郑退兵就急忙赶去州来。子重、子反在这种情况下,一年七次疲于奔命。原来属于楚国的蛮夷小国,都被吴国占领。吴国实力大增,成为楚国劲敌。
楚共王八年(前583年)春,晋国为了进一步拉拢齐国 ,逼迫鲁国把汶阳之田割让给了齐国。 接着,晋国以栾书为主帅,入侵蔡国、楚国,俘虏楚将申骊。楚军回去的时候,晋国又入侵沈国、许国,都大获全胜,是为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到了这时,晋国明显在外交、军事上占据上风。 但这年六月,晋国发生了下宫之难,赵氏几乎被灭族,一时间政局动荡不安。
楚共王九年(前582年)一月,由于晋国逼迫鲁国割地给齐国的缘故,中小诸侯对晋国有了二心。晋国畏惧,在蒲地召开会盟,晋、齐、宋、郑等九国参加。 由于此时楚国外交陷入被动局面,二月,楚共王就用重礼贿赂郑国示好,郑成公和楚国公子成在邓地相会。 秋,郑成公去晋国,晋人为了惩罚他不忠于晋、私自与楚会盟,在铜鞮逮捕了他。晋将栾书率兵进攻郑国,郑国人派遣伯蠲求和,晋人杀死了伯蠲。楚将子重入侵陈国以救郑国。 十一月,子重率楚军进攻莒国,接连攻陷渠丘、莒城和郓城。 同月,秦国、白狄伐晋,这是因为诸侯对晋国有二心的缘故。而郑国也出兵围许,表现出另立国君的意图,来迫使晋国归还郑成公。
至此,楚国逐渐在外交、军事上挽回了劣势,又能与晋国分庭抗礼了。这就为弭兵之会创造了条件。
弭兵之会
主词条:弭兵之会
早在楚共王九年秋(前582年),楚晋为郑国交锋的时候,晋景公就因方经内乱、外交遇挫等原因,动了议和的念头。他视察军用仓库,见到钟仪不忘故国,深受感动,就把钟仪放了出来,对他重加礼遇,让他回国去替晋国求和。 而这时的楚国也疲于连年征战和吴国的袭扰。于是十二月,楚共王就派公子辰去晋国,答应晋国的求和,请求重温友好,缔结和约。
楚共王十年(前581年),晋景公派籴茷出使楚国,来回报楚国太宰子商(公子辰)的出使。
楚共王十一年(前580年)三月,晋国以鲁成公在晋楚间立场不坚定为由,扣留了他,但在鲁成公表达归顺之意后又放他回去了。 秋,楚国已经答应晋使籴茷求和,而让他回国复命了。宋卿华元听说后,想谋求列国的和平,就凭借自己和晋卿栾书、楚令尹子重的私人交情,先到楚国,又到晋国,帮忙促成晋、楚和好。
楚共王十二年(前579年)春,华元完成了晋楚和谈的协商工作。夏季,五月,晋卿士燮会见楚国公子罢、许偃。初四日,楚晋代表在宋国西门之外结盟,这就是第一次弭兵之会。盟书说:“凡是晋、楚两国,不要以兵戎相见,要好恶相同,一起救济灾难危亡,救援饥荒祸患。如果有危害楚国的,晋国就攻打它;对晋国,楚国也是这样做。两国使者往来,道路不要阻塞,协商不和,讨伐叛贼。谁要违背盟约,神灵就要诛杀他,使他军队倾覆,不能保佑国家。”
秋,晋卿郤至到楚国聘问,同时参加结盟仪式。楚共王设享礼招待他,子反作为相礼者,在地下室悬挂乐器。郤至将要登堂,听到下面击钟又击鼓,惊慌地退了出来。子反催促郤至进去,郤至不满,但还是进去参加完了享礼。回国后,郤至和士燮议论楚国无礼,必然会背弃盟约。 冬季,楚国公子罢去到晋国聘问,同时参加结盟仪式。十二月,晋厉公和楚公子罢在赤棘结盟。
鄢陵失霸
重启战端
楚共王十三年(前578年),秦国背弃两年前和晋国的盟约,暗中邀请狄人和楚国一起进攻晋国。不料计划泄露,被晋国知晓。四月,晋厉公就派吕相去和秦国断交,发布了《绝秦书》。信中称,是楚国看不惯秦国的背盟行为,把秦国的计划告诉了晋国,晋国才知晓此事的。五月,晋国统帅晋、齐、宋、郑等九国联军大破秦军,是为麻隧之战。 不过,晋人《绝秦书》所言是真是假已经无从得知。根据《左传》对两年后的记载,楚国和秦国一样,都是认为对国家有利就可以撕毁与晋国的和约的。 而在《系年》的楚国官方叙事中,楚人声称是晋国在这一年先行破坏和约、攻打自己的盟国秦国,于是自己两年后才有举兵伐郑之举的。
楚共王十四年(前577年),郑国攻打许国,攻入了许都外城,许国被迫割地媾和。 许国作为楚国的附庸,郑国的行动自然要引起楚国的干涉。
楚共王十五年(前576年)六月,子反不顾子囊(共王弟公子贞)劝阻,撕毁和晋国的和约,入侵郑国,到达暴隧,入侵卫国,到达首止。郑将子罕入侵楚国,占领了新石。晋卿栾书想干预,但被韩厥劝阻。 十月,宋国发生内乱,楚国收留了逃亡至楚的五位大夫。 但这五人是华元的政敌,楚国和华元的关系因此恶化了。 同月,晋国的三郤杀害了伯宗,伯宗之子伯州犁逃亡到楚国。 十一月,晋、齐、宋、郑等七国在钟离与吴国会盟。 许灵公害怕郑国逼迫,请求迁到楚国。十一月初三日,楚国公子申把许国迁到叶地。
楚共王十六年(前575年)春,楚共王派公子成用汝阴的土田向郑国求和。郑国背叛晋国,子驷与楚共王在武城结盟。 到了这时,楚晋关系已经完全破裂了。
鄢陵之战
主词条:鄢陵之战
楚共王十六年(前575年)四月,晋国决定联合卫国讨伐郑国,并请求鲁、齐一同发兵。四月十二日,晋军出兵,以栾书为主帅。 郑国听说大军压境,忙请求楚国救援。楚共王亲率楚军及蛮、夷军队支援郑国,楚军一路急行军,为的是逼晋军在可能的齐鲁援军到来前与楚军决战。 当时子重、子反争权,楚军出征时一般是令尹为主帅,但此战中楚共王却任命司马子反为主帅,无意中激化了二人的矛盾。 五月,晋军渡过黄河。六月,晋军与楚郑联军(下称楚军)在鄢陵相遇,两军开始对峙。 栾书主张等齐鲁军队抵达后再与楚国决战,郤至却主张早日决战,栾书因此怨恨郤至。
六月二十九日,楚军在清早逼近晋军而摆开阵势。于是晋军填井平灶,在军营里散开距离、列阵以待。 当时两军统帅及对阵情形大致为:
晋军 | 上军将 | 郤锜 | 中军将 | 栾书 | 新军将 | 郤犨(乞师缺席) | 下军将 | 韩厥 |
上军佐 | 荀偃 | 中军佐 | 士燮 | 新军佐 | 郤至 | 下军佐 | 荀罃(留守缺席) | |
楚郑联军 | 左军将 | 子重 | 中军将 | 子反 | 右军将 | 子辛(公子壬夫) | — |
(表格参考资料 )
两军相互观察,从前自晋奔楚的伯州犁为楚共王分析晋军情况,从前自楚奔晋的苗贲皇则为晋厉公分析楚军情况。苗贲皇说,楚国的精兵都在王族所在的中军,只要先攻破其两翼,再击其中,就一定能取胜。 这一中心思想和城濮之战时是一致的。 苗贲皇的具体计划是,栾书、士燮率部分中军示敌以弱,引诱子反带楚国中军深入晋军。同时郤锜、荀偃、郤至率领晋国上军、新军及部分从中军分出的精兵 ,击溃楚国的左、右两军。此后晋国四军便能合击楚国中军,从而取得最终胜利。
晋人采纳了他的计划。战斗开始后,子反果然误入圈套,而韩厥又率下军击溃了郑军 ,此外郤至大约也完成了任务,开始按计划进攻楚共王所在的中军 ,从而形成了晋国中军、下军、新军对楚国中军的合击之势。 楚国中军败退,甚至有溃逃迹象 ,公子茷被俘虏。养由基、叔山冉顽强作战,这才挡住了晋军进一步的攻势。 不过此时,楚国左军在子重指挥下尚未落败 ,左军与稳住阵脚的中军与与晋军继续厮杀,直到黄昏也没有结束战斗。
在当天的战役中,晋将魏锜射瞎了楚共王的一只眼睛,养由基随即奉命射杀了魏锜。 晋将郤至则很讲礼,见到楚共王时,一定下车脱盔,快步行走。楚共王便派人去送弓问候他,郤至也恭敬回答。 韩厥、郤至不追击郑成公的车驾。 晋厉公按照礼节,派人送酒问候楚将子重;子重受酒而饮,继续击鼓指挥作战。
入夜,两军收兵回营。子反命令军官视察伤情,补充缺员,修理甲兵,陈列车马,鸡鸣而食,听从命令,准备第二天继续作战。晋国听说后,就故意放走楚国的俘虏,扰乱楚军军心。楚共王听到这些情况,召子反一起商量对策。子反贪酒,恰逢侍从谷阳(一作阳谷 )捧上酒来,子反喝得大醉,无法进见。楚共王说:“这是上天要让楚国失败啊!我不能等待了。”于是就在夜里率军逃走了。晋军进入楚国军营,吃了三天楚军留下的粮食。
楚共王害怕子反畏罪自杀,还师到了瑕地,派人对子反说:“城濮之战时令尹子玉因为先王不在军中,打了败仗,自杀谢罪,尚在情理之中。现在我亲自率军打仗,子反只为副将,如有失误,全因寡人的过失。”子反对使者拜了两次说:“君主赐臣子死,死了也会不朽。我的士兵的确是奔逃了,这是我的罪过。”
子重与子反不和,便也派人对子反说:“当初损失军队的人,你也听说过他了。你为何不想该怎么办?”子反回答说:“纵然是没有先大夫子玉自杀的事,大夫你命令我死,我敢不听从吗?我损失了君王的军队,哪里敢忘记去死呢?”楚共王听说后,派人来阻止子反自杀,使者没有赶到子反就死去了。
鄢陵之战的直接影响是有限的。鄢陵之战前,楚国就已经处于劣势,齐、宋、鲁等国皆从晋国;而战中,楚军顺利撤退,损失不大,战后,郑国也并未就此背叛楚国,这两点使得楚国的直接损失相对有限。但从其历史意义来看,鄢陵之战作为晋楚少数正面对抗的大型会战,其结果标志着楚国失霸、晋国复霸。
图谋复霸
楚国在战败后,并未放弃与晋国的竞争。在接下来的十余年,楚晋为郑、宋、陈等国,征战不断。
救郑却晋
楚共王十六年(前575年)七月,晋、齐、宋等六国联军伐郑 ,战败而还。
楚共王十七年(前574年)五月,郑国太子髡顽和侯却獳到楚国做人质,楚国公子成、公子寅戍守在郑国。同年夏季和冬季,晋、齐、宋等六国联军两次伐郑 ,都因楚国救郑而退兵。 在南方,舒庸趁着楚国的鄢陵之败,引导吴国人进攻楚国。十二月,楚公子槖师就率军灭亡了舒庸。 同月,栾书派鄢陵之战中被俘的楚公子筏向晋厉公进谗言,说郤至通楚,故意在战斗中放走楚共王。 晋厉公听信了他的话,杀害三郤,将郤氏灭族(见车辕之役)。 次年正月,栾书、中行偃(即荀偃)又杀害晋厉公,迎立晋悼公继位。 晋国内乱给了楚国短暂的进兵机遇。
联郑伐宋
主词条:彭城之役
楚共王十八年(前573年)六月,郑成公入侵宋国,到达宋国曹门外。接着,楚郑联军伐宋,先后入侵城郜,攻占朝郏、幽丘、彭城,然后用三百辆战车留守彭城,其余军队回国。宋国大夫西鉏吾安抚众人说只要侍奉晋国就不用担心楚国进攻。 七月,宋将老佐、华喜包围彭城。 十一月,楚将子重救援彭城,进攻宋国。宋国大夫华元去到晋国告急。晋悼公领兵救宋,在靡角之谷和楚军相遇。 晋军本要遁逃,从前自楚奔晋的雍子对军队发布命令说:“年纪老的和年纪小的都回去,孤儿和有病的也都回去,兄弟两个服役的回去一个。精选徒兵,检阅车兵,喂饱马匹,让兵士吃饱,军队摆开阵势,焚烧帐篷,明天将要决战。”晋军让该回国的回国,并且故意放走楚国俘虏扰乱楚军。楚军在夜里遁逃回国。 十二月,晋、宋、齐等六国在虚朾会盟 ,策划救援宋国。宋人辞谢,请求诸侯出兵包围彭城。
楚共王十九年(前572年)正月,诸侯军队包围楚郑联军新占的彭城。彭城投降晋国。 五月,晋将韩厥、荀偃率联军入侵击败郑国,然后率领等候在鄫地的诸侯联军入侵楚国的焦地、夷地和陈国,是为焦夷之战。 秋季,楚将子辛救援郑国,入侵宋国的吕地和留地。郑将子然入侵宋国,占取了犬丘。
楚共王二十年(前571年)春,郑国奉楚国的命令进攻宋国。
楚国失郑
楚共王二十年(前571年)夏,郑成公病重,临死前嘱咐子驷不能忘了楚共王为了救郑被射瞎一只眼睛的恩情。七月,郑成公去世,晋国再次征讨郑国,子驷奉先君遗命,拒不叛楚投晋。 冬,晋、齐、宋等九国经过两次会盟商讨后 ,在虎牢关筑城来威胁郑国西部。郑国这才不得已向晋国投诚求和。 至此,楚国又失去了郑国这位重要盟友,楚共王离霸业愈来愈远了。同季,楚公子申做右司马时,收受了小国很多财礼,以夺取子重、子辛的权势。楚国人杀了他。
楚晋争陈
楚共王二十一年(前570年)春,子重率楚军进攻吴国,攻克鸠兹,到达衡山,但在吴国反击中楚将邓廖被俘,又丢失了驾地。国人责备子重,子重郁闷之下心脏病发作去世。 子重去世后,子辛继任令尹,向小国索贿无度,来谋取私利。陈国因此在六月叛楚附晋。 秋,楚共王就派司马公子何忌入侵陈国,来惩罚陈国的背叛。 冬,晋国因许国忠于楚国、没有参加六月晋国主持的鸡泽之会,而举兵攻打许国。
楚共王二十二年(前569年)春,楚军由于陈国叛楚的缘故,仍旧驻扎在繁阳。三月,陈成公去世,楚国遵守周礼,暂停了攻打陈国的计划。但陈国并不领情,并没有因此降服楚国。四月,楚将彭名就攻打陈国。 冬,楚国让顿国乘陈国的空子而进攻陈国,所以陈军包围了顿国。
楚共王二十三年(前568年),秋,楚人质问陈国背叛的原因,陈人说:“由于令尹子辛侵害小国以满足他个人欲望。”于是楚共王就诛杀了子辛。 九月,晋、陈、齐、郑、宋、吴等十四国在戚地会盟 ,决议派兵戍守陈国。楚共王任子囊为令尹。秋,诸侯联军戍守陈国,子囊率楚军攻打陈国。十一月,诸侯联军救陈。这次楚军无功而返。
楚共王二十四年(前567年)十二月,子囊率楚军包围陈国,晋、陈、宋等七国在鄬地会见商量救援陈国的事情。 结果陈侯害怕楚国讨伐,竟逃了回去。 至此,陈国又重新回到楚国阵营,楚共王在这一阶段的楚晋争陈中取得胜利。
再度争郑
楚共王二十五年(前566年)四月,郑国入侵楚国盟国蔡国,得胜。 冬,子囊以郑国入侵蔡国为由攻打郑国。郑国为了避免战祸,叛晋从楚。于是晋国就准备攻打郑国。
楚共王二十六年(前565年)夏,秦景公向楚国请求出兵,准备进攻晋国,楚共王答应了。子囊认为现在楚国还不能与晋国抗衡,表示反对。楚共王说:“我已经答应他们了。就算打不过,也一定要出兵。”秋季,楚共王驻军在武城,作为秦军的后援。秦国人入侵晋国。晋国正遭受饥荒,不能反击。
十月,晋国因前一年郑国叛晋,率晋、齐、宋等十二国联军攻打郑国,郑国又降晋叛楚。 但由于这时楚晋实力相差不大,郑国常常朝晋暮楚,即使一时降晋也不能保证以后不会背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荀罃在这次的作战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三驾疲楚”战略——晋国把四军分为三部分,加上诸侯的精锐部队,以迎击伐郑或救郑的楚军;这对晋国来说并不困乏,而楚军就不能持久了。等到楚国无力再争郑的时候,郑国就能彻底归附晋国了。这一战略在不久后得到了贯彻。
十二月,晋国因郑国投降盟誓时没有保证以后忠于晋国,再次伐郑。 同月,楚国又因郑国叛楚而伐郑。于是郑国又叛晋降楚。适逢楚庄王夫人去世,楚共王没有能安定郑国就回国了。楚公子罢戎到郑国完成了结盟仪式。 虽然楚国暂时争得了郑国,但由于晋国“三驾疲楚”战略的执行,楚国在往后时常出兵应付晋国袭扰,士卒疲惫不堪,国力也被消耗了。
楚共王二十七年(前564年)春,晋、齐、宋等十二国与吴国会盟。 六月,楚郑联军进攻宋国,军队驻扎在訾毋。十四日,包围宋国,攻打桐门。 七月,楚郑联军入侵鲁国西部边境,回国路上攻克了宋国的萧地。九月,郑国入侵宋国北部边境。 同月,晋、齐、宋等十二国联军伐郑。 郑国要与晋国讲和,子囊率楚军救郑。十一月,诸侯联军环绕郑国然后往南,到达阳陵,楚军不退。晋人为了脸面,也率联军往前推进。十六日,和楚军隔着颍水相对而驻扎下来。这时,郑人认识到诸侯联军想要回国,军心已散,不能与楚国抗衡,就在夜里渡过颍水,和楚人结盟。晋卿荀罃也认识到了这点,不愿与楚开战。二十四日,诸侯联军就撤退,攻打了郑国的北部边境然后回国。楚军也退兵回国。
楚共王二十八年(前563年)春,郑国忧虑被晋楚交相攻打。郑大夫在一起商议,决定伐宋来激怒晋国,这样让晋军出全力攻打郑国,楚国就不敢抵挡,然后郑国才能坚决依附晋国。夏,子展率郑军入侵宋国。 四月,晋、齐、宋等十二国联军就攻打郑国。 郑国顺势请和,叛楚降晋。 七月,子囊请求秦国一起出兵伐郑,于是楚共王率领楚、秦联军进攻郑国。郑国假意归顺,然后和楚军一起攻打宋国。九月,晋、齐、宋等十二国联军发动全部兵力再次攻打郑国。于是郑国再次归顺晋国,并通知楚共王说,现在晋强楚弱,郑国只能选择投靠晋国,无法再侍奉楚国了。楚共王气急之下,把来通知此事的郑国使者抓了起来。 十二月,楚国的盟国秦国进攻晋国来救援郑国,在栎地大败晋军。 这时,尽管楚秦阵营还在努力争取郑国,但已经无力回天了。这一阶段的楚晋争郑以晋国胜利告终,标志着晋悼公霸业达到全盛。
楚共王二十九年(前562年)冬,楚秦联军进攻宋国,来报复晋国得到郑国的归附。司马子庚(共王弟公子午)到秦国聘问,来护送楚共王夫人秦赢回秦国归宁。
自责去世
楚共王三十年(前560年)夏,楚共王病重,自责丢失了楚庄王的霸业,对大夫说:“寡人没有德行,年幼的时候就做了一国之主,生下来十年先君就去世,没有来得及学习师保的教训而蒙受了许多福禄,因此缺乏德行而在鄢陵损失了军队,让国家蒙受耻辱,让大夫担心,这都够严重的了。如果由于大夫的保佑,我得以保全首领而善终,在这些祭祀安葬的事情上,得以在祢庙中追随先君,我就只能请求谥作‘灵’或者‘厉’了,请大夫选择吧。”没有人敢回答。等到五次命令以后大夫才答应了。
同年秋,楚共王去世,享年四十岁。其子熊招继位,是为楚康王。 子囊和众人商量谥号。大夫说:“国君已经有过命令了。”子囊说:“国君是用‘恭’来命令的,怎么能不用这个字呢?声威赫赫的楚国,国君在上边统治,治理着蛮夷,大征南海,让他们从属于中原诸国,而国君又知道自己的过错,可以不说是恭吗?请谥作‘共’。”大夫们都听从了他的意见。
政治
楚共王在位时期,延续了楚庄王后期公子执政的格局,先后有子重、子辛、子囊三位公子担任令尹。公子执政,初衷是为了防止氏族篡夺王权,避免若敖氏之乱重演,却使得人才的选拔范围受限;而公子们位高权重、彼此争权,共王也不能有效约束。子重、子反一意孤行诛巫臣之族,酿成大患;子重、子反、公子申争权夺利,两次酿成悲剧;共王身后,”国多宠而王弱“,又有子南之乱,及共王五子先后争立的两次政变。 尽管这一时期楚共王仍然对令尹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但朝野的明争暗斗毕竟损耗了楚国的国力。
军事
楚共王时期,楚晋争霸是时代的主旋律。在博弈中,楚国失去了霸主地位,变为仅次于晋国的第二强国。其中,鄢陵之战作为晋楚仅有的三大会战之一,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现列举该时期楚国各战役如下 :
交战对象 | 战役统计 | 楚国胜负统计 |
---|---|---|
晋国 | 绕角之役,汜之役,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鄢陵之战,彭城之役,焦夷之战,晋救陈之役,助秦侵晋之役,颍水之役 | 一胜两平六负 |
郑国 | 汜之役,暴隧、新石之役,三次服郑之役 | 三胜一平一负 |
宋国 | 朝郏、幽丘、彭城之役,彭城之役,围宋克萧之役,两次侵宋之役 | 四胜一负 |
吴国 | 州来之役,鸠兹、衡山、驾之役 | 两平 |
鲁国 | 阳桥之役,侵鲁之役 | 两胜 |
陈国 | 三次侵陈之役,服陈之役 | 三胜一平 |
莒国 | 服莒之战 | 一胜 |
舒庸 | 楚灭舒庸之战 | 一胜 |
由上述统计可知,当时楚国在面对晋国时明显处于劣势,但仍能压制郑、宋、鲁等中等国家,并迫使陈国、莒国等小国臣服。但新兴的吴国已成为楚国又一劲敌。
除了战事本身,在战略方面,楚共王也不敌晋国。其在位时期,晋国先后开始实施“联吴制楚”和“三驾疲楚”两大战略,但楚共王都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这就为后来楚国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外交
楚共王时期,楚国外交的核心也是楚晋争霸。虽有弭兵之会,但楚晋不久就相继撕毁了和约。楚晋争霸的要义,一是要以会盟、联军行动等形式取得绝大部分诸侯的归附,从而成为公认的霸主 ;二是要控制战略枢纽,也即赢得列强争郑的胜利。 下就这两点分而论之。
诸侯从属
在楚共王在位前五年,楚国便先后失鲁、失齐、失郑、失宋,曹、邾两国见状也投靠了晋国。面对这一形势,楚共王与秦国联姻,巩固了楚秦同盟。以楚共王七年(前584年)为节点,除郑国外,当时晋国阵营还有齐、鲁、宋、卫、莒、曹、邾、杞、滕、吴,楚国阵营有秦、陈、蔡、许、沈、顿、薛、鄫。楚共王九年(前582年),楚军破莒,从此莒国臣服楚国,不再参加晋国会盟。楚共王十六年(前575年)鄢陵之战后,薛、鄫、小邾投晋,开始参加晋国会盟。到楚共王去世时,除郑国外,晋国阵营有十二国,楚国阵营有七国,晋悼公复霸。
楚晋争郑
郑国隔在楚晋中间,临近方城隘口,楚国得之则能将其作为北部的屏障,失之则会被切断向东北的宋、卫进军的通道。所谓“郑之要害,尤在其先,中国得郑则可以拒楚,楚得郑则可以窥中国”,此之谓也。正因为郑国对楚晋至关重要,楚晋争霸往往是围绕争郑展开的,邲之战、鄢陵之战,皆是如此。
楚晋争郑、保郑的基本手段是,出师伐郑,迫使它结盟降服后就撤兵回国。敌国若来争郑,盟主须派兵救援。但由于援军并非朝发夕至,郑国往往朝晋暮楚、首鼠两端。为此,楚共王时期,晋国又先后采用扣押郑国人质、占据郑国边境要冲并筑城戍守、分兵轮番伐郑来疲惫楚军的方式,来与楚国争郑。 而楚共王面临晋国的这些手段,除了用财物乃至土地贿赂郑国外,未能采取任何其他反制措施,因此在楚晋争郑中落败。
民族
楚共王“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路线,意为治理蛮夷,让他们从属于华夏文明。这显示了楚人贯通南北、融合夷夏的恢弘气度,也满足了楚国向南方开疆拓土的需求,对社会发展、民族融合都具有重要意义。
张正明:①父王和师、保对他的教育,只是细心地把他培养成为一个仁厚贤明的国君,没有大胆地使他锻炼成为一个英勇果敢的统帅。②在立嗣问题上,共王也显得优柔寡断。③国君的优柔寡断,在用兵和立嗣这样的重要关头是一种劣性,在平时却可能是一种美德,因为优柔寡断常常是同宽厚仁慈联系在一起的。
太傅教诲
楚庄王委派士亹教导太子葴(即楚共王),士亹辞谢说:“我没有才能,不能对太子有所帮助。”庄王说:“靠您的才德可以使他变好。”士亹回答说:“变好的关键在太子,太子想好,有才德的人就会来了;如果太子不想好,有才德的人教导他也不会听。”楚庄王最终还是让士亹教导太子。
士亹询问申叔时,叔时说:“用历史、先王的世系、诗歌、礼仪、音乐、法令、治国的嘉言、古书载记、先王的训典来教育他。如果这样教导还不听从,举动失当而不改正,那就用文辞托物讽谏来劝导他,寻求贤良之士来辅佐他。改正了还不稳固,那就身体力行来带动他,经常用常规来教导他让他接受,努力审慎地用笃厚的品德来巩固他。稳固了却不通达,那就阐明道理,引导他讲忠恕、讲诚信、处事得宜、遵循礼法、孝敬亲人、办事成功、实行仁德、具有文德、树立武德、慎加惩罚、正确赏赐、明于处事。如果这样教导还不成功,那就不能做他的老师了。”
“吟诵诗歌来辅佐他,用礼仪来帮助他,以礼相待来影响他,身体力行来辅助他,制订节义来约束他,端庄恭敬地监督他,殷勤恳切地劝勉他,以孝顺之心对待他,用忠诚信义来启发他,用好的声誉来激扬他,如此全面教导还不听从的话,那就不是一个可以教育好的人了。那还可以教养成人吗?那太子即位您就引退,自己引退就显示出自重,否则就会时常感到惭愧。”
敬慎修身
楚共王做太子的时候,有一天去云梦泽出游,路上遇到了工尹,工尹就快步避让到家人的门内。楚共王便下车走到工尹面前,对他说:“大夫为何要这么做呢?我听说,敬爱做父亲的不需要一并敬爱他的儿子,兼敬他的儿子是不祥的。”工尹说:“从前我只认识太子您的容貌,从今往后我记住了您的德行。”
楚弓楚得
楚弓楚得的故事应流传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公孙龙子·迹府》,该书提到楚国的一位君主带着“繁弱之弓”和“忘归之矢”到云梦泽打猎,却把弓遗失,他的侍臣都要去找,楚王却阻止他们,说道:“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这则故事想表达出楚王胸襟广大,但后来演变成为成语“楚弓楚得”。故事虽提及楚王,但并未说明是哪一位楚王 ,《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甚至连楚王都未提及,只说是一个楚国人 ,刘向在《说苑·至公》一书中说楚王指楚共王 ,后来的《艺文类聚·卷六十·军器部》中又说弓是“乌号之弓” 。至迟至明朝时,这个故事已经被概括为“楚弓楚得”。
巫臣叛楚
楚共王即位后不久,申公巫臣利用出使齐国的机会带美女夏姬私奔到楚之敌国晋国之处,此事在楚国引起轩然大波。原来,当初楚庄王灭掉陈国时,面对夏姬的美貌很动心,想把她纳入后宫,就是被申公巫臣所劝阻。楚国司马公子侧(子反)也想娶她为妻,也被申公巫臣的一席话吓得打消念头。 后来楚庄王把夏姬赐给连尹襄老,连尹襄老在邲之战阵亡后,夏姬又嫁给了襄老的儿子黑要。 谁料申公巫臣这几年间,一直对夏姬念念不忘,处心积虑要娶夏姬为妻,最终趁着出使的机会带夏姬私奔。 这自然引得公子侧暴怒。
公子侧对年幼的楚共王说:“申公巫臣让先王远离夏姬,可现在他自己却抛弃使命带夏姬私奔,这是犯了欺君和叛国之罪。”于是请求用重币把申公巫臣从晋国引渡回国,并把申公巫臣的族人流放。楚共王却认为,申公巫臣为楚庄王谋划则忠,但谋划个人私利时则不忠,有功有过,没有同意公子侧的请求。
楚共王当时的决策,可以说是深谋远虑。如果按照公子侧泄私愤的做法,等于把申公巫臣推到绝路上,使他一心事晋。后来公子侧与公子婴齐(子重)灭申公巫臣之族,使申公巫臣亲赴吴国,为晋国开展“联吴制楚”的战略,帮助吴国训练军队、进攻楚国。楚国由此开始中衰,几至亡国之患。
送别荀罃
荀罃是晋国大臣荀首之子。邲之战时,晋国战败,荀罃被楚军俘虏。荀首爱子心切,得知后便回师反攻楚军,射杀了连尹襄老,俘虏了楚公子谷臣,将二人带回晋国,为的就是将来有朝一日能赎回荀罃。 楚共王三年(前588年),荀首终于等到了机会,向楚国归还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来赎回自己的儿子。
楚共王送别荀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
荀罃回答说:“两国交战,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所当职务,所以做了俘虏。君王的左右的人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杀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
楚共王说:“那么感激我吗?”
荀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安宁,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求得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
楚共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
荀罃回答说:“下臣既不怨恨,君王也不值得感恩,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楚共王说:“尽管这样,也一定把您的想法告诉我。”
荀罃回答说:“承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晋国,如果寡君加以诛戮,下臣死得幸运。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赐给家父,家父向我君请求,而把下臣杀戮在自己的宗庙中,下臣也死得幸运。如果得不到寡君诛戮的命令,而家父让下臣继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担晋国的大事,率领一部分军队以保卫边疆,虽然碰到君王您的左右,我也不敢违背礼义回避,要竭尽全力以至于死,没有二心,以尽到为臣的职责,这就是所报答于君王的。”
楚共王说:“晋国是不可以和它相争的。”于是就对荀罃重加礼遇而放他回晋国去。
荀罃回国后,果然兑现了自己所说的话。他谋划的“三驾疲楚”战略,成为了楚国的又一大患。
止骄良将
养由基是楚庄王至楚康王时期的神箭手,能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相传楚人养了一只白猿,楚王亲自射他,它就在箭矢旁边嬉戏;楚王让养由基射它,养由基刚搭弓调正箭矢的位置,白猿就抱着树号啕起来。
鄢陵之战的前一天,潘党和养由基在演习时将叠堆的披甲射穿七层,拿去给楚共王看,说:“君王有这样两个臣子在这里,还有什么可怕的?”楚共王发怒说:“真丢人!如此卖弄技法,明早作战,你们肯定会死在这射技之上。”晋将魏锜梦见自己射月亮,射中,自己却退进了泥塘里。占卜,说:“姬姓,是太阳;异姓,是月亮,这一定是楚共王了。射中了他,自己又退进泥里,就一定会战死。”等到作战时,魏锜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楚王召唤养由基,给他两支箭,让他射魏锜。结果射中魏锜的脖子,魏锜伏在弓套上死了。养由基便拿了剩下的一支向楚共王复命。
诸子争位
楚共王没有嫡子,但有五个宠爱的庶子,公子昭(楚康王)、公子围(楚灵王)、公子比(字子干,楚初王)、公子黑肱(字子皙)和公子弃疾(楚平王)。楚共王优柔寡断,无法决定谁继任王位,便派祭师手擎玉璧,遍祭楚之名山大川,祈祷神灵从五子之中挑选一位主持社稷。然后楚共王和巴姬将这块玉璧埋在祖庙的院子里,让五位公子斋戒,按长幼顺序依次下拜;偷看谁能接触玉璧,谁便可以继承王位。公子昭两脚跨在玉璧上,公子围的胳臂放在玉璧上,公子比、公子黑肱都离璧很远。公子弃疾还小,由别人抱了进来,两次下拜都压在璧纽上。从后续事件来看,玉璧的结果正暗示着宿命。
因为不止一个公子碰到了玉璧,楚共王还是不能决断。屈建议论说:“楚国将要有动乱了。太子之位,就像街上奔跑的兔子,有上万的人追逐他;一个人得到了,其他人就不再追逐。名分不确定,那么一只兔子奔跑,能使上万人蠢蠢欲动;名分确定了,那么即使是贪婪的人,知道后也会停止。现在楚王有很多宠爱的儿子而太子之位不定,祸乱就从此产生了。”楚共王听说他的话以后,就立五人中最年长的公子昭为太子,是为楚康王。
前560年,楚共王去世,楚康王即位。前544年,楚康王去世,其子楚郏敖即位。前541年,公子围就弑杀侄子楚郏敖篡位,是为楚灵王。前529年,子比、子皙、公子弃疾一起作乱,篡夺了王位,子比立为王,是为楚初王,迫使灵王自缢。不久,公子弃疾又诈称灵王未死、将要回京,逼迫子比、子皙自杀,自己立为楚王,是为楚平王。直到这时,这场诸子争位的悲剧才落幕。
辈分 |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祖辈 | 祖父 | 熊商臣 | |
父辈 | 父亲 | 熊侣 | 楚庄王 |
叔父 | 熊婴齐 | 字子重,官至令尹 | |
熊侧 | 字子反,官至司马 | ||
熊壬夫 | 字子辛,官至令尹 | ||
熊申 | 即公子申 | ||
姑姑 | 芈加 | 曾侯宝夫人 | |
平辈 | 哥哥 | 熊谷臣 | 即公子谷臣,邲之战时被俘 |
弟弟 | 熊贞 | 字子囊,官至令尹 | |
熊午 | 字子庚,官至令尹 | ||
熊追舒 | 字子南,官至令尹 | ||
妻子 | 秦嬴 | 秦景公之妹,秦桓公之女 | |
妾室 | 巴姬 | 巴国女子 | |
儿辈 | 儿子 | 熊昭 | 楚康王 |
熊围 | 楚灵王 | ||
熊比 | 楚初王,字子干 | ||
熊黑肱 | 即公子黑肱,字子皙 | ||
熊弃疾 | 楚平王 | ||
孙辈 | 孙子 | 熊员 | 楚郏敖,楚康王之子 |
熊壬 | 楚昭王,楚平王之子 |
(表格参考资料: )
除了以上辈分明确的人物外,楚共王年间出现的楚国公子还有公子成、公子寅、公子辰、公子罢、公子茷(一作公子发钩 )、公子橐师、公子何忌、公子罢戎,与共王辈分关系不详。
二名关系
楚共王一生有“葴”“审”二名。对于二名关系,徐元诰、洪亮吉、竹添光鸿认为两字读音相近,实为一名之通假。李世佳则根据楚王即位后改名的传统,推测楚共王在即位前名“葴”,即位后改名为“审”。
鄢战部署
关于鄢陵之战中晋军的部署,史料记载在细节上有出入。按《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这时晋国有中、上、下、新四军,计划是分“良”(即中军)击败楚国的左右两军。 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则是栾书、士燮率中军佯败引诱楚国中军,然后荀偃、郤锜、郤至率上军、新军击败子重、子辛所率的楚国左军、右军。
而《国语·楚语·蔡声子论楚才晋用》却只提到晋国有中、上、下三军,计划是令中军、下军佯败(一作交换位置),让楚国中军陷入晋国阵型中,然后用上军、下军击败楚国的左军、右军。 《国语·晋语·范文子论胜楚必有内忧》则称晋国有上、下两军,栾书率上军,士燮率下军,与其他史料不符。
另外,本战中晋军的谋士也有不同版本。《左传》记载是苗贲皇作出了这一部署 ,《国语》则称是雍子作出了这一部署。
子反死因
《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鄢陵之战战败后,楚共王不忍心子反自杀谢罪,但子重最终逼迫子反自杀。 但《史记·晋世家》作楚共王逼杀子反 ,《史记·楚世家》作楚共王一怒之下射杀子反 。而《韩非子·十过》《韩非子·饰邪》《吕氏春秋·权勋》《淮南子·人间训》则称楚共王将子反斩首。
《春秋左氏传》成公元年至襄公十三年、襄公二十六年、昭公十三年
《国语·楚语·申叔时论傅太子之道》 《国语·楚语·蔡声子论楚才晋用》
清华简《系年》第十五章至第十六章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