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疆博物院旧址 编辑
北疆博物院旧址,位于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117号天津外国语大学院内,是民国时期的遗址。
北疆博物院旧址,法文名Musee HongHo PaiHo,黄河白河博物馆,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被誉为世界“第一流的博物馆”。北疆博物院旧址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即北楼,陈列室和南楼,南楼、北楼两座建筑以连廊相接,整体建筑呈“工”字型布局。砖混结构,北楼三层,南楼二层,两楼之间用跨空封闭式天桥相连。陈列室首次采用中心牛腿柱框架结构,设计独特,具有罗马式建筑风格。窗户很高,利于采光。窗台、窗框都是白色,每扇窗户外有4根白色竖条,既能起到防盗作用,又显得美观。不同于一般的窗户,这里的窗玻璃直接嵌入墙中,防潮且防震。北疆博物院旧址是中国近代早期博物馆中兼具教育、收藏、展示、研究等几大博物馆功能的典型样本,其建立在中国乃至世界博物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里汇聚了以德日进为代表的一批世界科学家在此工作,开创了中国古哺乳动物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先河。他们对中国北方腹地进行了长达25年、行程5万千米的科学考察,采集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岩石矿物等标本达20余万件,取得了重要的科考成果。
2019年10月,北疆博物院旧址被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北疆博物院旧址
地理位置: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117号天津外国语大学院内
所处时代:1922~1929年
保护级别: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8-0523-5-007
民国十一年(1922年),建成北疆博物院旧址北楼(北疆博物馆主楼),用于办公。
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9日,北疆博物院《黄河白河十年行程录》(1914—1923)全套6册出版完毕。3月20日,北疆博物院陈列室开工建设。
民国十七年(1928年)5月5日,北疆博物院旧址陈列室正式对外开放。
民国十八年(1929年),建成了北疆博物院旧址南楼。
北疆博物院旧址陈列室最初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正式对外开放。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桑志华先生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奉命回国。迫于战事及经费枯竭等原因,北疆博物院旧址各项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1952年6~11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接收北疆博物院并更名为天津人民科学馆,南开大学生物系主任肖采瑜教授担任首任馆长。1957年,天津人民科学馆更名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旧址则作为天津自然博物馆的标本库房。
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暨桑志华来华科学考察100周年之际,在天津市政府和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北疆博物院旧址修缮工程全面展开,恢复其原有的标本收藏、陈列展示、科学研究及科普教育的功能。
2015年底,修缮及复原陈列工程全部告竣。
2016年1月22日,北疆博物院旧址北楼陈列室时隔多年再次向公众开放。
北疆博物院旧址南楼
2018年3月15日,北疆博物院旧址南楼修缮一新并向公众开放。
博物馆旧标
北疆博物院旧址,法文名Musee HongHo PaiHo,黄河白河博物馆,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博物馆”。北楼入口
北疆博物院旧址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即北楼,陈列室和南楼,南楼、北楼两座建筑以连廊相接,整体建筑呈“工”字型布局。砖混结构,北楼三层,南楼二层,两楼之间用跨空封闭式天桥相连。陈列室首次采用中心牛腿柱框架结构,设计独特,具有罗马式建筑风格。窗户很高,利于采光。窗台、窗框都是白色,每扇窗户外有4根白色竖条,既能起到防盗作用,又显得美观。不同于一般的窗户,这里的窗玻璃直接嵌入墙中,防潮且防震。展厅
北疆博物院藏品包括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岩石矿物标本以及历史民俗文物20余万件,奠定了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基础。其出版著作、刊物已列入世界自然科学文献宝库。北疆博物院陈列室公开展出的藏品大部分是永久性的,以壁挂式展柜陈放方式展出。一楼内容包括地质学、古生物学、史前学和人种学;二楼内容包括动物学、植物学等。展品标签都使用法文书写,标题使用中文和英文书写,还编写并出版了法文《参观指南》。北疆博物院珍藏有民国八年(1919年)在甘肃庆阳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物及华北、西北地区哺乳类动物种群标本。中外学者杨钟健、裴文中、德日进等曾在此作过富有成效的研究。保存完好。北疆博物院共展出各类生物标本及人文藏品近2万件。其中披毛犀、野驴骨架及河套人牙等珍稀标本和桑志华留下的珍贵历史照片;手稿、手绘地图、实物、科研著作等均在展出之列。民国三年(1914年),法国博物学家桑志华带着对东方大陆的好奇来到中国。他是第一个在中国组织大规模野外发掘的科学家。在华25年,桑志华的足迹遍布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行程近5万千米,采集到20余万件自然历史标本,并在天津创立了中国北方第一座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民国九年(1920年),桑志华在甘肃庆阳考察时,发现一块旧石器时代石核,随后又发现两件旧石器时代石片。民国十一年(1922年),桑志华在内蒙古萨拉乌苏采集到一颗门齿化石,后经加拿大人类解剖学家步达生鉴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牙齿化石,并定名为“河套人”牙齿。这是中国境内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中国的古人类研究由此揭开序幕。桑志华依据这些重大发现出版的著作、刊物,被列入世界自然科学文献宝库。抗日战争爆发后,野外采掘被迫中断。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桑志华返回法国。北疆博物院停止了野外考察工作,将少数标本转移至北京。后来“河套人”牙齿原件不知去向,北疆博物院现存这两枚是从原件翻制的模型。桑志华离开后,把标本留在了中国。他写道:“我坚持的一贯原则是,所有被发现的这些世上仅有的古生物文物必须要留在发现地。”
北疆博物院旧址
北疆博物院旧址是中国近代早期博物馆中兼具教育、收藏、展示、研究等几大博物馆功能的典型样本,其建立在中国乃至世界博物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里汇聚了以德日进为代表的一批世界科学家在此工作,开创了中国古哺乳动物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先河。他们对中国北方腹地进行了长达25年、行程5万千米的科学考察,采集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岩石矿物等标本达20余万件,取得了重要的科考成果。地理位置
北疆博物院旧址位于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117号天津外国语大学院内。
北疆博物院旧址
交通信息
自驾:自天津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北疆博物院旧址,路程约3.7千米,用时约14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望海楼教堂
上一篇 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