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 编辑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又称周公馆,位于上海思南路73号、71号。1946年~1947年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在这里工作、生活,并曾在此接待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邵力子、吴铁城及第三方面代表沈钧儒、黄炎培等交换意见。
1979年2月,经中共上海市委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同意,修复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恢复原貌,建立纪念馆。1982年3月5日,纪念馆实行内部开放。1986年9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思南路73号、71号两幢楼房组成,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9平方米,其中73号为旧址复原部分,是一幢一底三层的西式花园楼房,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上海唯一保存完整对外开放的周恩来纪念地。
1959年5月26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由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3月11日,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中文名: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
外文名:Residence of general—ZhouEnlai
地理位置:上海市黄浦区
所处时代:1946~1947年
占地面积:2345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门票价格:免费
建筑面积:1049 m²
批准单位:国务院
编号:8-0569-5-053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钱大魁居住于此。
上海周公馆图集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六月,中共代表团决定在沪设立办事处,为此租下周公馆,对外宣称为“周恩来将军私人寓所”,简称“周公馆”。
1979年2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经中共中央批准筹建。
1981年6月5日,邓颖超等中共中央领导来旧址参观踏勘,根据邓颖超的回忆,将原复原在三楼东间的周恩来办公室兼卧室,移置到一楼东间。
1982年3月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实行内部开放。
1985年3月,改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领导,成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一个部门,对外仍相对独立。
1986年9月1日起,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正式对外开放。
1988年5月,根据市文化局党委指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除党的关系仍属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党支部领导外,行政、业务等工作完全独立,成为一个独立建制的单位。同年10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改属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领导。
2011年6月24日,民盟上海市委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举行“中国民主同盟(上海)传统教育基地”挂牌仪式。
综述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上海思南路73号建筑,是一幢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西班牙式花园楼房,共有一底三层。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思南路71号建筑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的业务办公用房。73号、71号两幢楼房全部占地面积2345平方米,建筑面积1049平方米。
外墙
全景图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的外墙上镶嵌着光滑的鹅卵石,夏天整幢楼房掩映在浓绿的爬山虎的叶丛中。楼房的南面,有一个占地一亩多的花园,花园的中间是一片正方形的草坪,草坪的中央有一棵与楼房一般高的百年雪松,三面环绕着女桢、腊梅、黄杨、冬青、玉兰、海棠、茶花等树木花卉,还有一个小的喷水池,环境幽静,当年周恩来曾在花园里会见客人。主楼
一楼朝南的一间面积约40平方米是会客室,墙上挂着召开记者招待会使用的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形势图,当年周恩来多次在这里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朝东的一间面积约14平方米,这是周恩来的工作室兼卧室。室内陈设非常简单,床上被子是办事处成立时发的,办公桌上是周恩来为上海各界人士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4日为举行李公朴、闻一多公祭时,在追悼大会上亲笔写的悼词和他阅读的一些书刊。中间的一间是饭厅,面积约20平方米,这是办事处工作人员吃饭的地方,周恩来、董必武在这里与大家一起用餐。
二楼整层楼面,是办事处外事人员的工作室兼卧室。陈列有收音机、英文打字机、油印机和编辑出版的《新华周刊》等物品。
三楼正中一间面积约40平方米,是办事处集体宿舍;朝北的一间面积约12平方米,是董必武的工作室兼卧室。
瓷如意
中共代表团赠给民主人士沈钧儒的瓷如意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28日,国民党又进一步逼迫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的工作人员全部撤走。临走前,周恩来将思南路周公馆的房子和房子里一些搬不动的东西一起转送给了民盟机关,并亲自把房子的钥匙交给沈钧儒,同时向沈钧儒赠送了一柄配有木架和玻璃罩的淡绿色烧瓷如意,后来由沈钧儒女儿沈谱捐赠给办事处纪念馆。邓颖超名片
邓颖超同志的名片
抗日战争结束后,上海各界成立了“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这是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统一战线组织,反对内战,呼吁和平。由雷洁琼、马寅初等十一位各界民意代表到南京请愿,在南京下关车站,代表们被国民党特务安排的一群“难民”殴打,多名请愿代表被打伤,史称“下关惨案”。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18日,邓颖超前往看望养伤中的雷洁琼,原本相约晚上八点,因事提前了两个小时于六点探访,而雷洁琼正巧出门,于是未曾会晤,邓颖超便留下了这张自己的名片,并在名片上向雷洁琼女士留言致歉。
新华周刊
《新华周刊》
由龚澎、乔冠华等主办的《新华周刊》(NewChinaWeekly)是诞生于解放战争初期的上海,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17日创刊,由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对内称中共上海工作委员会)外事组编辑出版的,它只出版了三期即遭到国民党政府取缔。《新华周刊》从诞生到结束,前后时间不足一月,是共产党第一份英文期刊。它内容丰富,通俗生动,填补了解放战争初期共产党在国统区上海的舆论真空,让国统区的人民和国际社会了解了当时中国的真相。
周恩来手书悼词
周恩来手书悼词
爱国民主人士闻一多、李公朴在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周恩来为闻一多、李公朴手书的悼词。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在回家途中遭国民党特务残忍暗杀,在四天之后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愤怒的闻一多痛斥国民党特务,散会后,同样在返家的途中,闻一多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不幸遇难,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李闻惨案”。当日在上海周公馆的周恩来怀着极大的悲愤写下了这份七十多字的悼词,后由邓颖超同志在“李闻”追悼大会上诵读。这份悼词生动又深刻地指明了凶手必死的下场,同时也表明了共产党誓死不屈的信念。
记者招待会照片
1946年9月1日,周恩来在周公馆会客室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1日,周恩来从南京来到上海,在周公馆分别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在招待会上,他指出“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已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之成就协议上签字,反而提层层要求,使中共无法接受,马、司调解困难”,内战“规模之大是二十年来内战中所没有的”。同时,周恩来对《中美剩余战时财产出售协定》的签订表示坚决反对,指出:“美国不等到民主政府成立之后再援助中国,而在未成立以前援助,这显然是帮助国民党政府,以壮其胆,加深中国内战与分裂的危机。”这张照片是当时由记者拍摄的。政协文献
政协文献
周恩来题词的《政协文献》。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1月周恩来在南京梅园新村举行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会上《大锡报》副主编钱小柏拿到中共代表团分发的这本《政协文献》后,请周恩来在该书的扉页上题词,周恩来欣然在封面里页写下了“为真民主真和平而奋斗到底”几个大字,并签上了名字。后来钱小柏先生把这本签有周恩来题词的《政协文献》作为珍贵纪念品加以收藏,使其完好的保存下来,1986年将其捐献给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经专家鉴定后为国家一级文物。
2019年10月7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3月11日,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地理位置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位于上海思南路73号。
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
开放时间
09:00~17:00。
交通路线
上海公交17、24、36、41、42、96、104、128、146、575、780、781、786、835、864、869、933、911、920、932、945路等可到达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