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 编辑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西路180号龙华烈士陵园东北端,建成于1995年7月1日。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主要包括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和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位于纪念地主体部分西北处,是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的刑场之一,一条长约160米、笔直宽敞的连通大道,连接起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与纪念地的主体部分。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是为纪念在龙华牺牲的无产阶级斗士所建立的,供后人敬仰,传承先辈们不畏死亡,敢为人先的红色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1988年1月13日,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
地理位置: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西路180号龙华烈士陵园东北端
所处时代:1927-1937年
占地面积:约 35 亩
保护级别: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3-0025-1-2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前身: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
1937年,国民党当局在龙华看守所关押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和其他人士达到936位。
1950年3月22日,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发函给上海市人民政府,要求查找“龙华二十四烈士”遗骸。同年4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龙华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附近挖掘出遗骸和遗物。经鉴定,证实这里就是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等24名烈士的遇难地。为了纪念先烈,上海市规划建设龙华烈士陵园。
1995年7月1日,龙华烈士陵园建成并对外开放,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为陵园的历史遗址部分。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整体连通
2020年10月26日,完成整体连通及功能拓展工作的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正式试运营。
主要建筑
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
淞沪警备司令部的门楼为水泥建筑,呈城楼式,中西合璧,三层,墙端设堞口,二层楼台叠建望岗楼,岗楼护栏后侧设5米高旗杆,门柱方圆两种,顶部均有西式纹饰。
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的男女看守所,砖木结构,四周设5米高的围墙,上布铁丝网。男看守所,南北并列呈“川”字形三幢,二层式平房,高一层为气窗。每房中间走道,两侧分隔为对称五间,室内置双层木床4座,可拘押8~10人,每幢房人口处设铁栅门。女看守所两间,居民式,室内搭设木板床。看守所内另有看守长室、“优待室”、看守卫兵室等建筑。
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原建筑大部分毁于抗战,解放后仅存门楼的北侧和独立平房一幢,此外还有原兵工厂的办公用房四开间,警卫用房三开间。上述建筑,除门楼上瞭望岗楼及垛口被拆除外,其余都基本保持原貌。
龙华烈士就义地
龙华烈士就义地入口附近,有一棵新种植的“就义树”。据记载,在原淞沪警备司令部刑场,曾有革命者慷慨就义于大树下,上世纪90年代,原树枯死,该“就义树”是对原树的复原;在“就义树”附近,有一处复原“龙华二十四烈士”殉难处的“英烈坑”,1931年2月7日深夜,国民党当局在原淞沪警备司令部内秘密杀害林育南、何孟雄等“龙华二十四烈士”;在纪念地外围,有一处新建的“龙华墙”,作为纪念地与外部区域的分界,龙华墙上采用汉字艺术组合方式,雕刻了77位在就义地牺牲的烈士英名;龙华墙边的花岗石墙上,有一组主题为“牺牲”的青铜高浮雕;在就义地东侧,有一处在龙华牺牲的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委员展示区,与西侧的“英烈坑”形成呼应。
文化活动
2021年9月28日下午,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龙华二十四烈士殉难90周年。在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烈士家属、党史专家、最美退役军人、青少年学生代表,全国各地赶来的网友等共同缅怀英烈,寄托哀思。上海广播电视台摄制纪录片《青春龙华》、上海戏剧学院演出话剧《前哨》以及钢琴家孔祥东演奏《致敬英雄》钢琴曲,以此纪念英烈。
相关人物
龙华二十四烈士:林育南、李求实、何孟雄、龙大道、恽雨棠、李文(女)、蔡博真、伍仲文(女)、欧阳立安、段楠(阿刚)、胡也频、柔石、殷夫、冯铿(女)、费达夫、汤士伦、汤士德、王青士、彭砚耕、罗石冰、刘争(王和鼎)、贺林隶(贺治平)、李云卿,还有一名不知姓名,共二十四人,于1931年2月7日深夜,被国民党当局在原淞沪警备司令部内秘密杀害。
地理位置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西路180号龙华烈士陵园东北端。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
交通指引
自驾:自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发,路程大约为8.7千米,约33分钟到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