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青山遗址 编辑
大青山遗址,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双龙镇大青山村水泉山的向阳坡上,面积约12.6万平方米,是东周时期的遗址。
大青山遗址于1971年被发现,遗址遗物较丰富,有石器、陶器、骨器、玉器和青铜器等,说明当时的居民已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的定居生活,制作较精细的石器、陶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大青山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大青山古代居民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3年3月5日,大青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大青山遗址
地理位置: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双龙镇大青山村水泉山的向阳坡上
所处时代:东周
占地面积:约 126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110-1-11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大青山遗址
1971年春,当地居民在水泉山屯西南30米处发现一座古墓葬,吉林省博物馆考古专业人员及时进行清理发掘,发现大青山遗址。大青山遗址
水泉屯坐落在大青山遗址当中。水泉山东西狭长,西端向南延伸,形成一个较大的弧型地带。遗址附近丘峦起伏,沟壑纵横。一条宽约10米、深5米的大沟在遗址南缘东西延伸。水泉屯西一条顺山坡而下的大沟从西北直达东南,与遗址南缘大沟相交。在这条顺山而下的大沟底部有一泉眼,终年流水不涸。遗址以顺山而下的大沟为界,东部东西长约500米,西部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均约150米。地层堆积
大青山遗址
大青山遗址地表为黄褐色土,距地表约1~2米,深处为细砂层,其下为不很坚硬的岩石层。墓葬
大青山遗址墓为土坑竖穴无葬具,墓内有两具人骨,头向西北,仰身直肢,墓内出土一把近似柳叶形细身青铜短剑和4件红褐色夹砂陶壶,此外还出土半环形铜饰1件。
大青山遗址遗物图
大青山遗址遗物较丰富,地表暴露的遗物有石器、陶器、骨器、玉器和青铜器等。石器
石器皆为磨制,有梯形板状石斧,半月形双孔石刀,圆饼形石纺轮。其中一石斧通体磨光,制作精致,型体工整。中部较两端圆凸,上端平顶,下端缓收成弧形双面刃,横剖面呈椭圆形,长18厘米,上宽5厘米,中宽8厘米,刃宽4厘米。另有型体稍大者。
陶器
陶器按陶质可分为泥质和夹砂两类。泥质陶系用花岗岩风化土烧制而成,故陶质含大量细砂。泥质陶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未经特殊加工,陶色皆为暗红色,有平底器,有桥状板耳、鬲足等;另一种在器物内外壁或仅在外壁有一层较均匀的厚约0.5毫米的细泥表皮,其中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表皮细腻,器物加工制作较精细,陶色多为红色,少量呈暗红色或红中泛黄,陶色皆较均匀。其中有一种外表施红色陶衣,皆为素面,手制,可辨器形有平底器,缘略外折、尖唇、饰小瘤状耳,侈口尖圆唇器物口部等。另一部分器物制作及表皮加工略显粗糙,陶色有暗红色、灰黄色、红黄色等,陶色不纯,内壁呈黑褐色,此为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器物有鬲足、桥状板耳。上述各种陶质鬲足皆为圆锥状,外表可见实足跟,实足跟一般在5~6厘米左右,整个鬲足显得短粗、足尖。板状桥耳一般长约4~5厘米左右。夹砂陶多为红色、暗红色和黄灰色,以红陶最多,暗红色所见不多,黄灰色最少。
大青山遗址的红色陶衣呈深红色,色彩鲜艳,有光泽,与长春农安田家坨子遗址和汉书二期文化遗址的红色陶衣很相似。从遗址所出器物看,这种施红色陶衣的器物时代较晚。田家坨子、汉书二期文化等诸饰红色陶衣的文化遗存,基本上都是较晚的。遗址的红衣陶亦当属铁器时代。
玉器
玉器仅见土黄色岫岩玉蚕和玉鸱。
青铜器
青铜器有扇形青铜斧、翘首弧背青铜削、青铜扣、青铜环和细身青铜短剑。1971年,在水泉屯西南约30米处曾发现古墓葬一座,随葬器物中有一把青铜短剑(收藏于吉林省博物院)和一半圆形铜环。从短剑的形制看,与吉林市长蛇山所出短剑的形制相似,因而其时代亦应相近,即相当于战国时代。
大青山遗址
2013年3月5日,大青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理位置
大青山遗址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双龙镇大青山村水泉山的向阳坡上。
大青山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双龙镇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大青山遗址,路程约10.6千米,用时约17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