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书遗址 编辑
汉书遗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月亮湖镇汉书村端基屯(镇、村所在地)北侧,是一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被誉为吉林省“露天博物馆”“地下文物仓库”。汉书遗址被发现后,考古工作者曾先后两次对汉书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根据汉书遗址的地层和文化内涵,初步区分汉书遗址有两种不同文化层互相叠压,其下层文化称汉书一期文化,上层文化称为汉书二期文化。
汉书遗址本体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240米,大体呈不规则的长方形,面积约为23.6万平方米,遗址内已垦为耕地,遗址埋深约为2.25米。汉书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学术界命名了“汉书文化”,遗址保留着秽貊族和夫余族在这里生活的大量遗迹和遗物,集中反映了松嫩平原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不仅对研究秽貊族、夫余族及夫余国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研究高句丽族的起源和东北肃慎、东胡族的源流乃至东北历史的考证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2001年6月25日,汉书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汉书遗址
地理位置: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月亮湖镇汉书村端基屯(镇、村所在地)北侧
所处时代:青铜时代
占地面积:约 236000 m²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5-26-1-26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汉书遗址
1974年5月,吉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和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组成联合考古队,在对汉书遗址进行的科学发掘中,根据汉书遗址的地层和文化内涵,初步区分汉书遗址有两种不同文化层互相叠压,其下层文化称汉书一期文化,上层文化称为汉书二期文化。
2001年6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汉书遗址进行科学发掘中,找到了与1974年发掘时相同的文化层,而且还新发现了早于汉书一期文化的A、B两组文化遗存和晚于月亮泡渔场古代墓地的一个层位。
汉书遗址
汉书遗址北邻月亮泡水库南岸,由于库水长年对遗址冲刷侵蚀,北侧形成东西走向长达1350米、高达20余米的弧形断崖(东部最高处为20.1米,西部最低处高度为10.3米)。
断崖剖面文化层堆积清晰可见,1998年发生洪水时嫩江流域的月亮泡水库也受到严重冲击,水位急剧上涨,持续时间较长,断崖被库水冲刷侵吞南移10余米。后来又因受到强降雨影响,断崖每年都有局部坍塌,遗物和遗迹不断向外暴露,断崖下已积存了很多陶片。这都对汉书遗址造成了严重的损毁。
综述
早在20世纪60年代,汉书村的农民在土岗上种地时就经常能刨出一些陶器的残片。
经过吉林省有关考古研究部门对汉书遗址进行的两次局部发掘,大量的房址、窖穴、墓葬等遗迹,陶器、青铜器、铁器、石器、骨器、青铜陶范等遗物随之出土。根据遗址的地层和文化内涵,分为两种互相叠压的不同时期的文化层。下层的汉书一期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年代相当于中原的西周时期。上层的汉书二期文化的年代相当于战国至西汉时期。
汉书遗址
汉书一期文化
汉书一期文化的文物遗存以土坑墓为代表。内置3个人的头骨和零乱且有缺失的肢骨,属二次葬。经头骨鉴定,1人为40岁以上的男性,另两人均属20岁左右的女性。随葬品有陶罐、铜扣、铜片等。其他几座墓葬,一般都有青铜器,如铜扣、铜环、铜刀、铜针、动物形的饰品等。说明汉书一期文化的居民已经广泛使用了青铜器,进入了青铜时代。
汉书遗址出土最晚的墓葬是魏晋时期的,也许从那时开始,打井技术已经普及,农业取代了渔猎,人们可以远离水域而选择更新更美的生存空间。
汉书二期文化
汉书二期文化的文物遗存为房址和窖穴。共出土房址20座,均为半地穴式。在一较典型的房址中,室内正中有一灶,灶的四周有柱洞12个。靠西墙有一窖穴,呈袋形。居住面的大部分有一层炭屑,还有被烧成木炭的木柱,20多件完整的或可复原的陶器及一些炭化的粮食作物和鱼骨。研究者认为,此房址因火灾而废弃。值得注意的是,二期文化的地层堆积和遗迹中,鱼骨、鱼鳞堆叠混杂,俯拾皆是。大量陶网坠的发现,表明当时的渔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大规模的聚落建筑,标志着人类穴居生活的消亡。汉书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文明的社会阶段。
汉书遗址房址
遗物比较典型的有四大类:陶器、石器、骨器、青铜器。
陶器
汉书二期文化中,出土的陶器颇具特点,既有生活用具,又有生产用具。生活用具从器型来看有鬲、壶、罐、钵碗、杯、支座、船形器等。质地多为泥质红褐陶。主要纹饰有绳纹、按压纹、锥刺纹,还有饰以“红衣”的彩绘。生产用具以陶网坠为最多,还发现了50多件浇铸青铜器的陶范。制陶业的发现,是当时人类社会由不稳定的游牧业向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迈进的标志。
汉书遗址出土的陶罐
石器
汉书二期文化中,出土的石器主要用于农耕生产,如石斧、石锛、石锤、铲型器等。说明当时已经形成了较有规模的农耕生产部落。
骨器
汉书二期文化中,也发现了较多的带孔骨片。这种骨片可能就是甲衣的附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军事活动的频繁。
青铜器
汉书二期文化层,还发现了銮形斧和刀等铁器。翌形斧的形制与战国秦汉时期华夏——汉族使用的同类器物一样。反映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对古代汉书居民的影响。
汉书遗址保留着秽貊族和夫余族在这里生活的大量遗迹和遗物,集中反映了松嫩平原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不仅对研究秽貊族、夫余族及夫余国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研究高句丽族的起源和东北肃慎、东胡族的源流乃至东北历史的考证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1987年10月26日,汉书遗址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吉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汉书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月亮湖镇汉书村端基屯(镇、村所在地)北侧。
汉书遗址
交通路线
自驾
北京——大广高速——珲乌高速——珲乌线——汉书遗址
广州——机场高速——大广高速——乐广高速——京港澳高速——许广高速——兰南高速——大广高速——黄石高速——津石高速——津晋高速——长深高速——大广高速——珲乌高速——珲乌线——汉书遗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