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墓 编辑

山东省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植墓曹植墓

曹植墓(Tomb of Cao zhi),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鱼山村鱼山西麓,始建于三国魏青龙元年(233年),发掘于1951年6月,是三国时期魏国陈思王曹植的墓地 。

曹植墓平面呈“中”字形,由甬道、前室、后室二部分组成,墓葬朝向为坐东面西,墓葬全长11.4米,宽4.35米。出土随葬器物陶器、铜器、玉器、石器等共133件 。曹植墓从形制到葬品,都堪称曹魏时期的标型,对于研究曹魏时期的丧葬制度、社会历史,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

1996年11月20日,曹植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0月13日,曹植墓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曹植墓

外文名:Tomb of Cao zhi

地理位置: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鱼山村鱼山西麓

所处时代:三国

保护级别: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4-0067-2-011

历史沿革

编辑
三国魏青龙元年(233年),曹植墓始建 。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曹植墓新立墓碑 。

1951年6月,曹植墓进行发掘,出土文物132件。

1977年3月,曹植墓清理出土铭文砖一块。

1978年9月18日,曹植墓甬道、前门道和主墓室由于长期暴露,上部坍塌 。

1981年,曹植墓重修碑楼 。

1986年,曹植墓坍塌的墓室各部进行修复 。

建筑格局

编辑

曹植墓

曹植墓平面呈“中”字形,由甬道、前室、后室二部分组成,墓葬朝向为坐东面西,墓葬全长11.4米,宽4.35米。甬道长2.2米,宽1.47米,高2.24米。顶和甬道口用砖平砌封堵,前门道深1.45米,宽1.32米,高2.06米,券顶。两壁中部砌有凹槽,槽宽0.2米,深0.12米,高1.41米,作为顺砖错缝横砌封门墙之用。墓室为砖结构,墓壁采用三横一竖砌法。墓壁及顶部均抹一层厚约0.5厘米的石灰。前室呈方形,大跨度横券顶。边长4.35米,高4.80米。后门道深1.20米,宽1.65米,高1.96米。位于前室后壁偏北部,券顶,两壁中部偏西处砌有宽0.2米,深0.09米,高1.67米的凹槽,作用同前门道之凹槽。后室长2.2米,宽1.78米,高3.31米。券顶坍塌,无后壁 。

棺木放置于前室中部,已腐朽,从痕迹上观察,应为单棺。棺内铺垫三层,下层为厚约3厘米的木炭灰,中层为豆粒大的朱砂,上层为剪成日、月、星形的云母片。尸体安置在云母片上,已腐朽,仅存部分骨骼(共出土28节尸骨,唯缺头盖骨,现已遗失) 。

文物遗存

编辑

墓碑

墓碑位于曹植墓北侧,亦称陈思王庙碑,为隋开皇十三年(593年)所立,碑高1.7米,宽1.1米,碑额无字,似有画像,因经年风雨剥蚀,已不可辨识。碑文二十行,行四十三字。书法杂用篆、隶、八分,结构严谨,独具一格,表现出中国书法由隶向楷过渡的特征。此碑早年堰没于大清河中,至清代始挖掘捞出,重新置于曹植墓前,并建碑楼加以保护。碑楼内东壁镶有一方唐代石碑,因年久风化,仅碑额小篆体“魏陈思王传碑”六个大字可辨认,西壁嵌着横批石刻一方,系明弘治八年山东按察司洽阳九皋子用章草狂书的一首七律诗:“人才三国数谁良,子建于曹独有光。七步诗成名盖世,千家冢陷骨闻香。鱼山西麓斜阳老,胶水东阿衰草荒。今日我来寻掩处,精灵安妥花傍徨。”

出土器物

曹植墓于1951年6月由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清理出土文物132件,1977年3月清理出土铭文砖一块 。

材质

器物/器型

描述

玉器

(4件)

青玉璜(4件)

Ⅰ式:为两个半环形合在一起的环形,两端边缘处均有三个穿孔玉璜内径3.4厘米,外径8.4厘米,厚0.5厘米,宽2.5厘米。

Ⅱ式:为一弯梳形,脊沿饰有圆齿,中间有一小穿孔,通长11.8厘米,宽5.56厘米,厚0.5厘米。

Ⅲ式:为一圆形,两边沿饰有圆齿,有三个小穿孔,通长8.6厘米,宽3.3厘米,厚0.5厘米。

料器

(7件)

白料泡(1件)

口杯盖形,玛瑙质,磨光精细,径4厘米。

绿料泡(1件)

口杯盖形,绿松石质,径3.7厘米。

青玉珠(1件)

圆球形,通体磨光,一端浅表面对钻两个小穿孔,径1.75厘米。

红玛瑙球(1件)

圆球形,红玛瑙质,中有对钻小穿孔,径1.35厘米

青玉球(1件)

圆球形,通体磨光,径3厘米。

白料球(2件)

圆球形,磨光,中有对钻小穿孔,径1厘米

磨光的不规则球形,白玉石质,径3.5厘米

石器

(3件)

花石球(1件)

蒜头形,顶残,石质较粗,高3.3厘米,腹径3.5厘米。

石圭(1件)

灰色岩石质,高22.7厘米,宽11厘米,厚2.7厘米。

石璧(1件)

断裂为六块,粘合成形,内径7.9厘米,外径25.2厘米。

陶器

(89件)

陶鸡(2件)

灰色陶质形制基本一致。似为一雌一雄,尾残,鸡冠、鸡翅清晰,双腿直立,长24厘米,高18.7厘米。

陶鸭(2件)

雌性,嘴扁长,尾扁圆,体浑圆肥大,短足,直立,长33厘米。

雄性,嘴断残,尾呈扁圆形,腹浑圆双足直立,长32.5厘米。

陶鹅(2件)

雌性,长脖,扁嘴,长腿,尾呈扁圆形,高36.5厘米。

雄性,长脖高昂,尾残,长腿,足清晰,高32厘米。

陶狗(2件)

双耳下垂,尾尖高翘,足趾、嘴、眼清晰,高30.3厘米,长39.2厘米。

耳前竖,尾细尖高翘,短腿,体长呈行走状,嘴、眼清晰,高31厘米,长42厘米。

陶罐(15件)

丹药罐(5件)

直口,方唇,斜肩,鼓腹,平底,肩有等距四系,并对称印有篆体阳文“丹药”戳记两个,有平顶圆盖,通高19.8厘米,口径4.5厘米。

直口,圆唇,斜肩,鼓腹,平底,肩有等距四系,并对称印有篆体阳文“丹药”截记两个,有平顶圆盖,口残,通高20.7厘米,口径12.2厘米。

陶盖罐(2件)

直口稍侈,圆唇,斜肩,鼓腹,平底,有平顶圆盖,无系,通高16.3厘米,口径10.11厘米。

口稍侈,圆唇,斜肩,鼓腹,腹部有模糊弦纹,平底有平顶圆盖,通高16.8厘米,口径10.8厘米。

陶双系罐(2件)

口稍侈,圆唇,圆肩,鼓腹,平底,肩有对称两系,均残缺,高14.8厘米,口径10.7厘米。

直口圆肩,斜腹,平底,肩有对称两系,高21.5厘米,口径11.3厘米。

陶四系罐(1件)

灰色陶质直口,鼓腹,平底,腹部有模糊弦纹,肩有等距四系,高30.5厘米,口径27.8厘米。

陶盆(4件)

敛口,宽沿,鼓腹,压痕纹,小平底,口沿残,高10.3厘米,口径19.6厘米。

敞口,宽沿,斜腹,腹饰弦纹,平底,高19厘米,口径50.2厘米。

陶灯台(3件)

灰色陶质,形制基本一致。高柄,上粗下细,顶均残,喇叭形足,高分别为16.9厘米、17.8厘米和17厘米。

陶盘(7件)

侈口沿,平底底有等距三足,高87厘米,口径34.5厘米。

侈口,斜宽沿,浅腹,平底。

陶双耳杯(17件)

灰色陶质,侈口,浅腹,双耳平底,高4厘米,宽10.9厘米,长13.6厘米。

陶碗(10件)

侈口,浅腹,小平底,高6厘米,口径17.5厘米。

陶瓶(1件)

灰色陶质,侈口,圆唇,短颈,斜腹,平底,高11.7厘米,口径8.7厘米。

陶磨盘(1件)

灰色陶质,槽形磨盘,中有两孔,盘径31.2厘米。

陶钟(1件)

灰色陶质,为柄状,中有对钻穿孔,高19厘米,口径21.5厘米。

陶盏托(2件)

灰色陶质,形制基本一致。盏托·体、盏为釜形,有三足,托为侈口,浅腹,平底,通高5.7厘米,径21厘米,盏口径8.3厘米。

陶熏(2件)

灰色陶质,侈口尖唇,浅腹,平底,中间有一柱形孔,高4.9厘米,口径16.6厘米。

灰色陶质,侈口,深腹,平底、中间有一柱形孔,口沿残,高2.1厘米、口径8.7厘米。

陶灶(3件)

灶体平面呈长方形,前面有长方形灶门和较高的挡火墙,后有网形烟孔,灶面有两个圆形火眼,上置一釜一甑,底有一小孔,灶体总长42.65厘米,宽23.8厘米,高18.3厘米,釜高4.8厘米,高5.6厘米。

灶体平面呈卡形,上置·散,额底有六个小孔,灶门旁及灶面饰菱形纹,灶体长20厘米,宽14.8厘米,高9.9厘米,额高5厘米,口径11.5厘米。

灶体平面呈椭圆形,前面有方形灶门,后有柱状图形烟孔,灶台上有一个圆形火眼,高8.7厘米,宽13厘米,长17.8厘米。

陶案(2件)

案面呈长方形,有四条弯腿及两根横底座,案面长42.3厘米,宽22厘米。

案面呈长方形,面有八个方形卵孔,缺腿,长50厘米,宽22.6厘米。

陶瓢(1件)

灰色陶质,门稍侈,浅盘式,有柄,4径27.2厘米。

陶勺(2件)

深勺斗,底部较尖。有柄,柄弯曲细长,长20.6厘米,高3.8厘米。

勺斗为圆形,深腹,平底,宽沿,柄残缺,口径10.6厘米。

陶壶(1件)

灰色陶质,口稍侈,卷唇,直颈,鼓腹,平底,高10.3厘米,口径7.5厘米。

陶井(2件)

灰色陶质,简形、口有两斜直支架,高13厘米,口径9.5厘米。

(以上参考资料来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曹植

曹植(192一232年),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曹操第三子,曹丕的亲胞弟。少有文才,为曹操所宠爱,曾几次欲立为太子,后因任性放诞而失宠。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后,备受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远离京师,频繁改换封地。三国魏太和三年(228年)被封为东阿王,历时四载。三国魏太和六年(231年)又改徙陈王(今河南淮阳),是年十一月病逝。卒谥思,世称陈思王。三国魏太和七年(232年)三月,其子曹志遵遗嘱,将其归葬于东阿鱼山 。

学术研究

曹植墓为迁葬墓,是由河南省周口市准阳区(古陈地)迁来的(至今淮阳区城南仍存有曹植的衣冠冢——思陵冢) 。

曹植墓实行的是薄葬。当时当地群众曾谣传“破开曹子建墓,富了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其实不然。《三国志·陈思王植传》就曾记载“遗令薄葬”。从考古发掘中发现,所出土的件文物,大都为比较粗糙的陶器,还有几件石器和料器,没有发现什么贵重物品,符合曹丕在遗令中规定的那样,“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亦符合其父曹操一贯倡导的“令民不得复私仇,禁厚葬,皆一之于法”。同时,曹植生前的生活是比较困苦、潦倒的,“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壅隔,同于囹圄”,死后亦难以厚葬,那种“富了九州一百单八县”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

文物价值

编辑
曹植墓从形制到葬品,都堪称曹魏时期的标型,对于研究曹魏时期的丧葬制度、社会历史,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

所获荣誉

编辑
2021年10月13日,曹植墓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

文物保护

编辑
1996年11月20日,曹植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曹植墓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鱼山村鱼山西麓。

曹植墓

交通路线

公交

山东省聊城市内乘坐D611路公交车,在鱼山曹植墓景区站下车前往。

驾车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人民政府距离曹植墓约6.8千米,驾车约9分钟。

下一篇 景阳岗遗址

上一篇 聊城山陕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