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氏家族墓地 编辑
韩氏家族墓地,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北200米处,是唐末魏博节度使韩允中父子的墓葬石刻群。
韩氏家族墓地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 坐北朝南。现存石刻中有韩国昌、韩允中父子墓2座、神道碑2通,牵马俑、马、羊、虎等石刻。韩氏家族墓地规模宏大,石刻雕琢古朴,系用圆雕手法雕刻而成,碑额利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刻成,是唐代石刻难得的艺术珍品。碑文是研究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
2006年5月,韩氏家族墓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韩氏家族墓地
地理位置: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北200米处
所处时代:唐
占地面积:3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0260-2-4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建筑面积:1800 m²
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补刻牵马俑、马、羊、虎等石刻。
文化大革命中,韩氏家族墓地墓地的部分石刻被破坏或挪作他用。
文化大革命后,当地村民筹资重新复原,由于资金紧张,复原工作未能完成,两座石碑的底座只有一座修复好,另一座则尚未完工。
2015年6月,莘县韩氏家族墓地石刻保护工程设计方案公告。
韩氏家族墓地
神道碑
神道碑
韩允忠神道碑通高6.38米,宽2.15米,厚0.75米,由额、身、座三部分组成。碑额和碑身为一巨石雕刻而成,碑额为方形圆角,用高浮雕的手法刻二龙戏珠,二龙盘环、曲身、层叠分明,各用一爪踏珠于碑额中心上部,碑额中心有圭形平面,阴刻篆书3行12字:“唐故魏博节度使韩公神道碑。”碑额的两侧各浮雕3个下俯龙首,碑额背面雕饰龙身,碑身高3.57米,下部略残,碑文楷书,阴文50行,行约84字,现存约3800字,可辨者有2500余字。龟形座,足内收,龟爪露出,细雕其状,从侧面观之此龟似静,又似在缓缓行进之中。石刻
韩氏家族墓表为八棱形,通高3.49米,表首圆形,饰仰莲,座方形。八棱柱体上刻有简短文字,记叙了宋绍圣二年(1095年)补添神道石刻的经过。有石豕,首残,残高1.12米,肌肉雄健,四足有力,蹲坐于方形基座上,隐隐露出勇猛不可侵犯的样子;石羊,高0.92米,俯卧在长方形基座上,双角大而弯曲,安祥地注视前方;石马,首尾长2.36米,高1.60米,着鞍辔,雕琢浑朴;石马左前雕出一个胡服装束的牵马石俑,头部已残,高1.40米,形象威严,神态逼真;有武士俑,头戴冠,双手持剑站立在方形台基上,高2.73米,短颈,双目圆睁,威武庄严。
韩氏家族
韩氏家族祖籍为河南汝南,先祖世代皆为魏博将领。魏博镇是唐朝末年割据河北的三大强镇之一。韩国昌(韩允中父亲)官至贝州刺史,唐大中六年(852年)卒。韩允中官至魏博节度使,唐乾符元年(874年)卒。父子俱为显官,故墓地神道石刻高大雄伟。
河北三镇
河北三镇唐玄宗李隆基时,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但唐中期以后,部分节度使发展成不服从中央命令,藩镇成为与中央对抗的割据势力。其中,安史之乱后所设的卢龙、成德、魏博三镇实力最强。三镇名虽服从朝廷,但不输贡赋,军中主帅,或父子相承,或由大将代立,朝廷无法过问。因这三镇都在河北道,故称河北三镇,又称河朔三镇。
地理位置
韩氏家族墓地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北200米处。
梁丕营唐代石刻群
交通指引
韩氏家族墓地距离莘县人民政府20千米,驾车约30分钟可到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