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休东岳庙 编辑
介休东岳庙,当地人也称“小靳东岳庙”,位于山西省介休市绵山镇小靳村东塬地,始建年代不详,元至元七年(1270年)重建,后又经过多次修葺。
介休东岳庙,坐北面南,总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整座庙宇呈三进院落,布局以子午线为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山门、戏台、献亭、正殿和后寝殿,两侧为钟楼、鼓楼及东西厢房。介休东岳庙内保存有明清彩塑三十余尊,山门、正殿、寝殿内精美的壁画百余平米,记载唐宋及元明清以来史实的各代碑碣十余通,另有石狮、门敦、旗杆座、围廊石等雕件更是齐全而精巧玲珑。介休东岳庙对于研究介休当地在明清时期的道教文化、建筑技艺和经济发展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2006年5月25日,介休东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介休东岳庙
地理位置:山西省介休市绵山镇小靳村东塬地
所处时代:元代至清代
占地面积:3100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6426-3-129
元至元七年(1270年),重新修建介休东岳庙。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后又重修介休东岳庙。
明万历十七年至十八年(1589年—1590年),由介休知事王一魁主持,用庙内墙下的两棵柏树与某位藩王交换,获得了百金作为资金,进而重修扩建介休东岳庙,正殿增加了三个廊道,两个乐楼被扩建为层叠的屋檐样式,同时加宽三个门。
清顺治九年(1652年),重整介休东岳庙,补建献亭、戏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至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修介休东岳庙殿宇圣像。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介休东岳庙殿宇廊庑,以及乐楼、献亭,增建明塑。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重修介休东岳庙乐楼。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由诰封武翼都尉郭怀堂书匾,并悬挂于介休东岳庙山门。清嘉庆三年(1798年),以介休东岳庙前杉柏伐材易银并一十八村募银计二千余两为资,重加彩绘正殿、献殿、子孙圣母宫,重新改作乐楼,东西两廊各圈窑五孔,分列福禄财神、牛王尊神、和摩斯尊者、土地尊神。庙内东北、西北隅各建客房三楹。庙前修神房十间。清嘉庆七年(1802年),介休东岳庙献殿新置栅栏墙并修井房墙壁。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施主陈兴基暨男昌言、嘉言布施介休东岳庙前大石狮一对。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创建介休东岳庙圣母献殿。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介休东岳庙乐楼并置立供器。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介休东岳庙大殿筑基抬高三尺,改三面土壁为砖墙,殿内栋梁以旧换新,殿门二暗柱,换为明柱,建暖阁并盘龙柱。改大殿前献殿为包亭三间,并四面设石制栏杆。子孙圣母殿也升高三尺,三面俱改砖壁,庙东建戏房院一所,西北建厨房院一所。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介休东岳庙的金装神像俱以上五彩绘,并重修山门匾龛。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以三十本缘本易化,重修介休东岳庙大殿抱厦、两廊、山门及后院圣母宫三间。钟鼓楼木料易旧添新,并使禅堂、客庄、廊房、戏房焕新。
1994年至1995年,介休市人民政府投资并组织社会集资100余万元,对介休东岳庙的大殿、献殿、圣母宫、乐楼、山门、过殿等进行了抢救性维修。
介休东岳庙全景俯视图
正殿
正殿崇圣大殿,原为单檐歇山顶,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加建围栏外形,近似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双栱单昂,面积九十余平方米。门前六根檐柱的柱础均为方形石墩,每个石墩四角各雕小狮一只,上加圆鼓一个。屋顶正脊、宝瓶楼阁以及骑马武士均为孔雀兰琉璃装饰。殿内保存有神像八尊,正中塑东岳大帝,两旁塑南、北、西、中四岳及殿臣、武卫。左中右三段暖阁镂花彩绘,二龙盘柱。主像高大,巍然而坐,殿臣、武士神态威严,分立两旁,造型雄壮饱满,比例适中,古雅端庄。殿内保存着一座奉祀东岳大帝的小木楼,叫做“巡幸楼”,是当地人每年正月初十举行“祭星”活动时用的。门额,原先是挂在本庙山门檐下的。这个门额,木雕工艺精湛,上边立雕二龙戏珠,下边雕金龙戏鲤鱼,左右两边各雕一条龙,四个突出的圆形角上各雕曲龙一条。一个门额上雕刻九条龙纹,彰显出东岳大帝行宫的品位如皇宫般高贵。门额正中题“东岳庙”三个苍劲有力的楷书大字,两边的题款为“诰封武翼都尉郭怀堂于乾隆戊子年悬额敬书。
东岳大帝出巡图壁画
历代登封牌匾
龙牌匾额
献亭
正殿前之献亭,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卷棚式歇山顶结构,殿体占地近八十平方米,明间凸出一个单檐歇山小抱厦,斗栱三踩双昂,变化多姿。顶部黄、兰、绿三色琉璃剪边,垂脊、戗脊上塑有琉璃作品仙人(八仙)走兽,正脊上为骑士人物形象。檐下高悬红底金字的牌额“历代登封”,明确了东岳庙奉祀的主神东岳大帝曾受到历代王朝的敕封,地位显赫。献亭内树立一通20世纪90年代《重修东岳庙捐资碑记》,碑文记载:介休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古迹,兴办旅游,造福人民,决定于一九九四年对东岳庙重新修复,期间社会各界踊跃捐资,慷慨相助,共捐资五十余万元。
献亭正面
东西厢房
东西厢房位于献亭两侧。分别为五间带厦的窑洞。东厢房有福禄财神、牛王尊神。西厢房塑有摩斯尊者、土地尊神。从南向北一至三间是静室,是道教教徒活动的场所,称之“治”或“庐”“靖”,原先是信徒省过的地方,后来成了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后寝殿
后寝殿,碑记中称之为圣母宫,硬山顶结构,东西为影壁墙。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殿内正中塑送子娘娘像,东西两侧分别是眼光娘娘和痘疹娘娘。三位娘娘是专司送子、授生、妊娠、分娩之神,头戴双凤朝阳冠,身着龙凤锦绣衣,仪态端庄典雅,雍容华贵。圣母宫东西墙上分别绘有《圣母率众送子图》和《回宫图》,描绘的是送子前后的生动场面,其情其景具有浓浓的民间生活气息。
山门
山门为灰瓦硬山顶结构。门前有一对施主布施的石狮,石墩上题有“完愿弟子陈兴基暨男昌言,嘉言谨叩,大清嘉庆十四年岁次己巳暮春谷旦”的字样。庙门前的石狮名为“司阁”,既是一种装饰物品,也起着守护山门的作用。山门外两侧是高大威猛的人间门神秦琼和尉迟恭像。山门内墙,门侧面绘钟馗画像,东西山墙绘青龙白虎,以墨线绘就,线条遒劲,形象威武生动。
介休东岳庙山门
乐楼
乐楼位于山门之后、献亭之前,成一中轴线。乐楼为灰瓦卷棚硬山顶,台口二间,进深二间。
钟鼓楼
乐楼的两侧分别为卷棚顶的钟鼓楼,钟鼓楼下各建一窑洞式砖门,可沟通山门与正院。钟鼓楼的砖券门内外各有石刻门额,钟楼外刻“道滞”,里刻“五聚”。鼓楼外刻“歧三”,内刻“宣和”。
2003年1月,介休东岳庙被晋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晋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6月,介休东岳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介休东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
介休东岳庙位于山西省介休市绵山镇小靳村东塬地。
东岳庙
交通
山西省介休市内乘坐公交介休203路,在小靳站下车,步行到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