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遗址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荆遗址紫荆遗址

紫荆遗址,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紫荆村北的丹江南岸二级阶地上,于1953年发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至西周的古遗址。

紫荆遗址,两次发掘面积1835平方米,发现的遗址有窖穴(灰坑)220多个、陶窖6座、墓葬54座,房址2座。文化堆积分为老官台类型的前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仰韶文化、半坡晚期类型或西王村类型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西周文化。紫荆遗址为研究仰韶文化自身的发展和相邻地区诸多原始文化的交流、影响、融合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

2013年3月5日,紫荆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紫荆遗址

地理位置: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紫荆村北的丹江南岸二级阶地上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至西周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431-1-431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面积:约 100000 m²

历史沿革

编辑
1953年,发现紫荆遗址。

1977年8月至1978年7月,商县图书馆、西安半坡博物馆等单位对紫荆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

1982年4~7月,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对紫荆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

遗址特点

编辑
紫荆遗址,台面平坦,面积约10万平方米。首次发掘面积1460平方米,发现的遗址有窖穴(灰坑)160个,陶窖4座,墓葬38座。第二次发掘面积375平方米,发现的遗址有房址2座、窖穴60多个、陶窑2座、墓葬16座。

紫荆遗址文化堆积分为5层,并代表5个不同的文化时期及其文化类型:

第一期文化属于老官台类型的前仰韶文化,面貌的特点是灰层薄,包涵物少。

第二期文化属于半坡类型的仰韶文化。

第三期文化属半坡晚期类型或西王村类型的仰韶文化。

第四期文化属于龙山文化。

第五期文化属于西周文化。

<p>紫荆遗址文化

紫荆遗址文化

紫荆遗址文化

紫荆遗址文化

文物遗存

编辑
紫荆遗址第一期文化出土陶器多为夹砂红陶,外红内黑,器表多饰粗绳纹,极少数为夹砂灰陶;器形主要有圆底红带钵、圈足碗和三足器等。

紫荆遗址第二期文化和第三期文化出土的遗物,主要是陶器,如钵、盆、碗、罐、瓮和尖底瓶等。

紫荆遗址第四期文化出土的遗物,陶器主要有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器型有豆、鬲、甑、盆、罐、瓮等;罐又分为高领罐、鼓腹罐、三耳罐等。纹饰主要有绳纹、篮纹和附加堆纹,也有一定数量的光面陶。

紫荆遗址第五期文化出土的器物有豆、鬲、盂、尊、磨制器、斧、锛、刀、凿、镞、球、环等。

紫荆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

文物名称

文物简介

文物照片

黑陶斝

夹砂黑陶质地。器型为直口,鼓腹,三袋状足。器口外有对称的双耳,颈与下腹部各饰一周条带状附加堆纹,其间饰圆圈状堆纹。三个袋足与器身的相接处均有一周附加堆纹。

研究价值

编辑
紫荆遗址为研究仰韶文化自身的发展和相邻地区诸多原始文化的交流、影响、融合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

保护措施

编辑
1992年4月20日,紫荆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了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及建设控制地带均为遗址面积10万平方米内。

2013年3月5日,紫荆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位置

紫荆遗址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紫荆村北的丹江南岸二级阶地上。

紫荆村

交通

陕西省商洛市内乘坐公交11路、5路、2路、10路,枣塬村站、冀村站、商洛学院丹江校区站下车,步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