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次山碑 编辑
元次山碑,又名容州都督元结碑,全称《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碑原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城北青条岭泉坡元结墓地,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将碑移至现鲁山县高中院内。元次山碑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大历七年(772年)为好友元结亲手撰写并书丹的悼文。
元次山碑为唐代刺史、诗人元结墓碑。碑亭为方形攒尖顶灰筒瓦顶建筑,元次山碑位于亭内。元次山碑全文以寸半见方的楷书写就,是颜体的代表作品之一。记述了元结的世系、生平事迹及死葬年月,多处表达了颜真卿对元结的敬慕之情。碑文已收入《颜鲁公论文集》。碑文大部分完好,缺203字。元次山碑是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被视为临习颜书之范本,为国内仅存几方颜碑中的珍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2006年05月,元次山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元次山碑移于鲁山文庙并建保护亭。
1981年,鲁山县政府在保持原来古建筑形式的前提下,对碑亭进行了修复。
元次山碑碑文(部分)
元次山碑为唐代刺史、诗人元结墓碑。碑铭原立于鲁山县城北青条岭泉坡元结墓地,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将碑移于此并建保护亭。碑亭为方形攒尖顶灰筒瓦顶建筑,元次山碑位于亭内。元次山碑系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大历七年(772年)63岁时为好友元结亲手撰写并书丹的悼文。元次山碑全文以寸半见方的楷书写就,是颜体的代表作品之一。元次山碑为青石雕刻而成,碑额缺失。碑身为长方体,高1.9米,宽0.95米,厚0.28米,右下角残缺。碑文四面环刻,也称四面碑。
碑文
元次山碑局部
碑文正背两面各17行,两侧4行,行字数33~35不等,全文1383字。首行题: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元君表墓铭并序。记述了元结的世系、生平事迹及死葬年月,多处表达了颜真卿对元结的敬慕之情。碑文已收入《颜鲁公论文集》。碑文大部分完好,缺203字。
颜真卿是中国唐代中期的书法家。他承袭了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传统,吸收了唐初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书法家的艺术精华,在楷书和行书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后人之所以把颜体作为学习的书体,主要是他突破了前人的规范,在笔法、结构、布局、墨法等方面,独树一帜,创造出独特风格。元结碑的书法特点、字体结构为横细竖粗,多用圆笔,转笔不折而转,字多用弧形,左右的竖画,粗重外弓,向内回抱,上密下粗,蚕头燕尾,独具风格。
元结,字次山,世称元子。唐开元七年(719年),元结生于河南鲁山商余山,自幼师从族兄、一代廉吏元德秀。因奸佞当权,元结直到35岁,才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道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因勇冠谋略、清正爱民,史称"元道州""元容州"。
元次山碑局部拓片
元次山碑是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是颜书代表作品之一,被视为临习颜书之范本,为国内仅存几方颜碑中的珍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元次山碑遗址碑
2006年05月,元次山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理位置
元次山碑位于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高中院内。
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老校区(鲁山一高附中)
交通信息
步行:自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人民政府步行前往元次山碑,路程约530米,用时约2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