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山遗址 编辑

河南省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煤山遗址煤山遗址

煤山遗址,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广城路与西环路交叉口东南侧煤山公园内,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夏时期的村落遗址。1970年发掘。

煤山遗址呈丘状,高出周围约4米,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30米,面积约2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4~5米,地势北高南低。分布有烧陶区、居住区、生活区、墓葬区等。发现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活、栖息、种植、狩猎、制陶工艺、冶铜、生产工具等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为研究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的建立以及夏代的断代工程提供了详细的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科学创造价值。

2013年3月5日,煤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煤山遗址

地理位置: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广城路与西环路交叉口东南侧煤山公园内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夏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天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290-1-290

面积:约 215000 m²

历史沿革

编辑
195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省汝州市(原临汝县)煤山遗址发现了河南龙山文化遗存。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的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属于“河南龙山文化”的洛阳五湾三期,为公元前2000±95年。

1970年,洛阳市博物馆在煤山遗址东部开挖两条探沟,发现房基二座、灰坑二个、墓葬一座,获得近百件石、骨、蚌、陶器,找到了“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类型文化”的重叠层,证实了“二里头类型文化”是由河南龙山文化直接发展而来。

1975年春、秋两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再次对煤山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开掘探方27个、揭露面积547平方米。发现房基33座、灰坑87个、陶窑4座、水井2口和墓葬15座,并获得了大量的文化遗物,将煤山遗存分为煤山类型一期文化、煤山类型二期文化、二里头一期文化、二里头二期文化。

1987年底至1988年春,为配合临汝县民政局富民街的基本建设工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煤山遗址东部开挖5x5米的探方10个,发掘面积为250平方米,发现煤山二期文化的成人墓葬4座,儿童瓮棺葬1座,二里头一期文化的灰沟1条,二里头二期文化的灶坑1座,初步弄清了煤山遗址各期文化层在东部的堆积情况。

1988年夏季和秋季,为配合临汝县城建局广成大道的基本建设工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煤山遗址北区开挖5x5米的探方5个,发掘面积为125平方米,发现煤山一期文化的灰坑2个,煤山二期文化灰坑10个,以及一批可复原的陶器,较准确地找到了煤山遗址在北部的分布范围,扩大了对煤山遗址总面积的认识。

1995年7~11月,为配合汝州市西环路的基本建设,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西环路通过煤山遗址地段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500平方米。发掘出龙山文化时期的地面式连间房基7排,墓地1处,出龙山文化时期的窖穴60余座,水井1眼。

煤山遗址

遗址特点

编辑

煤山遗址

煤山遗址呈丘状,高出周围约4米,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30米,面积约2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4~5米,地势北高南低。遗址受到人为破坏较为严重。从发掘中可看出,煤山遗址除煤山类型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外,耕土层下还保留有宋代、春秋、西周、殷商文化遗物。是一处相当大的村落遗址,分布有烧陶区、居住区、生活区、墓葬区等。从居住区的房址来看,隔间房的出现说明群居生活消失,配偶单居开始出现。反映当时人类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变化。

煤山一期文化发现的遗迹有房基、陶窑、水井和灰坑。房基平面均为长方形,常见有几层房基或居住面相叠压,但多数保存不完整。房内地面均抹有白灰(粗糙石头研成的粉末)数层,表面光滑平整;墙内夹筑木骨,墙壁两面用草泥层层抹平,层次分明,室内均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灶。陶窑平面呈葫芦形,分窑室、火膛两部分,周壁呈弧形内收。窑膛有火道,窑壁火道和火膛四璧都抹一层草泥。窑室上口在当时地面以上用碎黄土加高,四周呈斜坡状,其上均铺有硬黄土。井为椭圆形,大多和房屋、陶窑相距不远。灰坑有大口小底的锅形坑和椭圆形平底坑两类。

煤山二期文化遗迹有房基、土台基、灰坑、猪坑、墓葬。房基与一期相同。土台基中间高而平,系用紫、褐、黄、灰白色土层层铺垫而成,每层厚3~10厘米。灰坑有长方形、袋形、筒形、椭圆形、口大底小的圆形或不规则灰坑。猪坑呈长方形,坑内骨架保存完整,为一成年猪。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基和瓮棺葬,均无随葬器物。

煤山一期、二期保存比较完整的房基,一般长约4米,宽约3.5米,每室各有一个烧灶,墙壁为木骨泥墙,比较平直,居室内抹有白灰面,从剖面看,抹白灰时,先在下面铺一层黑色草泥土,再铺一层黄色草泥土,最后抹白灰。房基排列整齐,上下叠压数层,在居住区附近还发现有陶窑和水井,可见当时手工业已,有一定规模。

煤山遗址还发现有较大的夯土基址。另外,在遗址中发现的人骨,有的身首异处,有的全躯肢解,有的呈挣扎状置于灰坑中,这些非正常的埋葬现象与阶级压迫和奴隶制有关系。还在遗址中发现有鸟、兽等小型陶制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

文物遗存

编辑
煤山遗址的遗物基本为石器、陶器和一些骨器生产工具。石斧多近柱形,仅磨刃部。石镰作弯月形,通体磨光。石凿通体磨光,单面刃。石刀呈方扁状,多有钻孔。另外还出现有少见的玉戈、玉铲,及一些龙山文化晚期的铸铜遗存。生活器皿可分为炊具、盛具,均为陶质黑色,火候较高,器壁较薄,造型灵巧、工整,快轮制作,有泥质夹砂两种。纹饰多拍印条纹、方格纹。器形有小口高领罐、罐形鼎、鸡冠耳足鼎、敞口甑、圈足盘、觚、单耳罐。还发现有大量的骨镟、锥、笄、陶纺轮等。

历史文化

编辑

名称由来

煤山遗址由于古代人类长久居住,地层呈黑灰色,故有“煤山”之名。

文物价值

编辑
煤山遗址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址,它的发现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活、栖息、种植、狩猎、制陶工艺、冶铜、生产工具等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为研究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的建立以及夏代的断代工程提供了详细的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科学创造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1986年,煤山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煤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11月,煤山遗址入选河南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荣誉称号

编辑
2021年9月,煤山遗址被评选为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煤山遗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广城路与西环路交叉口东南侧煤山公园内。

煤山公园

交通信息

乘坐市内公共交通汝州2路至公园西门站或汝州5路至公园北门站可达。

下一篇 小李庄遗址

上一篇 李楼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