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延闿墓 编辑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谭延闿墓谭延闿墓

谭延闿墓(the Tomb of Tan Yankai),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灵谷寺2号,始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

谭延闿墓长1400米,占地面积200000平方米,依山势而建,分为龙池、广场、祭堂、宝顶、墓园等部分 。谭延闿墓借助自然条件,营造出多层次的景观建筑空间与布局,充分体现中国园林的理景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2001年6月25日,谭延闿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陵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谭延闿墓

外文名:the Tomb of Tan Yankai

地理位置: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灵谷寺2号

所处时代:1931年

占地面积:20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编辑
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22日,谭延闿因脑溢血病逝。

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谭延闿墓始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谭延闿墓落成。

“文化大革命”时期,谭延闿墓被毁。

1981年,谭延闿墓按历史原貌重修 。

建筑格局

编辑
谭延闿墓由杨延宝、关颂声和朱彬等人设计,长1400米,占地面积200000平方米,依山势而建,分为龙池、广场、祭堂、宝顶、墓园等部分 。

<p>谭延闿墓

谭延闿墓

谭延闿墓

谭延闿墓

主要建筑

编辑

龙池龙池

龙池

龙池又称八功德水,原为古代钟山胜迹,据古籍载,此水具有“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饐、八除疴”等八种功效,故称八功德水。修建谭延闿墓时,将八功德水周围加筑石栏用以保护。龙池由山泉流入,池中设二石龙头,一进水,一出水,终年不竭 。

广场

广场

广场位于第一墓道尽头,石桥之后,为椭圆形,中心植松竹梅花坛。南侧竖立一尊汉白玉碑,碑文为谭延闿生平。北侧是谭延闿墓纪念牌坊,为四楹三间汉白玉石牌坊,牌坊中门两柱上原刻有一副楹联,上书“风翔鹰扬一代羽仪尊上国,龙蟠虎踞千秋陵墓傍中山”,现已无字迹 。

祭堂

祭堂

祭堂位于第二墓道左侧,是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三楹仿宫殿式建筑,白色墙壁,朱红立柱,内外饰以彩绘,上覆绿色琉璃瓦。琉璃瓦花沿设计图案均为“谭”字。地板及下层,镶黑白相间的云石,窗门皆为仿古样式,内外雕菱花 。

墓园

墓园

墓园正前方建有一座花岗石砌的椭圆形睡莲池,内植睡莲,池下有伏泉,终年不涸。由睡连池经台阶而上,草坪两侧对称布置汉白玉华表、石狮、花盆等。穿过草坪,为水泥平台。平台下的阶陛上镌刻有九福图,四角镌刻4只小石狮。平台正中即为宝顶 。

宝顶

宝顶

宝顶为园形,花岗石及钢筋混凝土结构,高3.5米,直径9.5米。原宝顶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炸药炸开,夷为平地,现存为1981年按原貌重建。墓内葬有谭延闿骨灰 。

文物遗存

编辑

牡丹花坛

牡丹花坛位于谭延闿墓祭堂旁,直径约3米,高1米。花坛外部雕刻有两圈飞龙纹,中间饰以牡丹和祥云纹。经多位文物专家鉴定,结合傅焕光所著《总理陵园小志》记载,牡丹花坛被认定为圆明园流散文物之一 。

牡丹花坛牡丹花坛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谭延闿(1876—1930年),字祖庵,号畏三,湖南茶陵人,曾任两广督军、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等职 。

文物价值

编辑
谭延闿墓借助自然条件,营造出多层次的景观建筑空间与布局,充分体现中国园林的理景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文物保护

编辑
2001年6月25日,谭延闿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陵 。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谭延闿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灵谷寺2号 。

谭延闿墓

交通路线

公交

江苏省南京市内乘坐202路公交车,在灵谷寺公园站下车前往。

驾车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距离谭延闿墓约8.9千米,驾车约3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