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城遗址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阳城遗址曲阳城遗址

曲阳城遗址,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曲阳乡城南村西的北小岭南,是汉代遗址,面积约6.7公顷。

1987年,南京博物院、连云港市博物馆考证为汉代曲阳县城遗址。遗址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300米,城垣保存完好,出土了汉筒瓦、板瓦、瓦当、陶尊、铜镜、军假司马铜印等文物。根据史料记载,曲阳城遗址是太平道教起地。曲阳城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连云港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3年3月5日,曲阳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曲阳城遗址

地理位置: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曲阳乡城南村西的北小岭南

所处时代:汉

占地面积:约 6.7 公顷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153-1-153

历史沿革

编辑

曲阳城遗址曲阳城遗址

曲阳城,自西汉始为东海郡曲阳县县治。《汉书》记载,西汉曲阳为东海郡辖县,东汉为曲阳侯国,属下邵国,城东北90里有胸山(今海州锦屏山),北60里有羽山(今东海羽山),曲阳城所处地理位置及城内出土文物时代与文献相符,曲阳县地名也保存至今,唐代李贤注《后汉书·襄楷传》时云:汉于吉得《太平清领书》的曲阳即指此处。

1987年,南京博物院与连云港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在东海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曲阳乡的后曲阳村发现了一个古城遗址,考证为汉代曲阳县城遗址。

遗址特点

编辑

曲阳城遗址曲阳城遗址

曲阳城遗址占地面积约6.7公顷,南北长约350米,东西长约300米。东南方有一缺拐,内收40x50米,北西、南三面三段城墙和北、西南三面三个城门。城墙残高5~5.5米多,基础宽约15米,城的轮廓清晰,整体呈钥匙形。由于城池酷似汉字的“曲”,又因为位于此地乃淮曲之阳,固而就有了“曲阳”的称谓。古城建设采取了层层夯叠的古老筑城技术,材料是利用周边的黄土,当年建筑时留下的孔穴和层层夯印,清晰可见。

文物遗存

编辑
综述

曲阳城遗址曲阳城遗址

曲阳城遗址出土汉代及汉代以前的陶器、铜印、青铜箭簇、剑、铜镜和“军假司马”铜印等遗物。

铜印

“军假司马”铜印,1988年,曲阳城遗址出土。汉代,铜,通高2.2厘米,印面正方形,边长2.3厘米。

历史文化

编辑
曲阳古城与道教

考古学者考证曲阳城遗址为汉代曲阳县城遗址。曲阳古城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史载:道教的先驱干(一作于)吉,乃琅琊人,40岁时长居曲阳城南的道观蟾官阙讲课授徒,著有170卷的经典著作《太平清领书》,并就自称这本“神书”得于“曲阳泉水上”。于吉后收徒宫宗。官宗在师傅的悉心指点下,发扬光大道教精神,把蟾官阙改建成蟾蜍寺,香火旺盛波及周遍数百里。从西汉高祖算起,到唐武德八年(625年)止,曲阳古城历经兴衰,前后繁荣了800多年。北宋嘉佑三年(1058年)古城的蟾蜍寺被毁,逐渐荒芜。于吉所著的《太平清领书》大概成书于汉安帝时(107~125年),是最早的道教理论书籍,对道教经典《太平经》的成书有很大影响,也有专家认为它就是《太平经》的原形。

研究价值

编辑

曲阳城遗址曲阳城遗址

曲阳城遗址为汉代曲阳县城遗址,又是太平道教起源于连云港市境内的历史见证,为研究连云港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编辑
1995年4月,曲阳城遗址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曲阳城遗址曲阳城遗址

2013年3月5日,曲阳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曲阳城遗址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曲阳乡城南村西的北小岭南。

曲阳城遗址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曲阳城遗址,路程约16.4千米,用时约34分钟。

下一篇 尹湾汉墓

上一篇 海清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