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 编辑
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如皋古城东南隅,建成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由清代进士、翰林院编修(后为江苏省议长)沙元炳,在其老师张之洞支持下创办。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中国传统书院的总体布局与建筑风格,在功能上参照日本宏文学院,体制完备。初建时为中、东、西三路四进,面南背北,全部中式平房。现存建筑为中、东两路。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是中国最早独立规范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其旧址也是坚持在原址原房办学、唯一保管完好的物质文化遗存,是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发展之见证;其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科学价值;自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来的档案资料保管完好,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的沿革保存了较多重要史料。
2013年3月5日,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
地理位置: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如皋古城东南隅
所处时代:1903年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985-3-28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改名为如皋初级师范兼附属高等小学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兼办中学,变名为如皋初级师范学堂兼中学附属两等小学堂。
民国元年(1912年),易名为如皋县立师范学校;民国十年(1921年),改称为江苏省第二代用师范学校;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后,先后换名为第四中山大学区立如皋中学、江苏大学区立如皋中学和中央大学区立如皋中学;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更名为江苏省立如皋师范学校;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学校迁至栟茶镇(今属如东县),同年8月,改称江苏省立第三临时师范学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解散。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在如皋城内原址复校办学;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底,改名为江苏省立如皋师范学校,并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春,迁回如皋;1949年1月,如皋解放;5月,人民政府派员将校接收;8月,将泰州、靖江、泰兴、黄桥和如皋等五所中学附设的师范班合并于如皋师范,称之为苏北如皋师范学校。
1952年12月,被命名为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2005年7月,升格为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增挂“江苏教育学院如皋分院” 校牌;2013年改挂“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如皋分院”;2015年2月,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合并,改称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如皋校区。
2021年1月,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维修改造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
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中国传统书院的总体布局与建筑风格,在功能上参照日本宏文学院,体制完备。初建时为中、东、西三路四进,面南背北,全部中式平房,进深4排,每排5间,各路东西两侧均有围墙,围墙之间形成巷道。现存建筑为中、东两路。单体建筑均为木柱石基,红窗朱格,青砖黛瓦,上盖九脊单檐,下铺磨方青砖,中为甬道,偏为厢房,前后设有走廊,覆以环式斗拱,建筑之间廊腰缦绕,廊柱凭栏相接,曲折有致,各院设置各有特色。中路建筑
中路建筑为四进院落,倒座三间两耳,中间设大门,大门外一对石狮威风凛凛,颇具北方特色。门房为清水砖墙硬山尖山建筑,进深七架梁,檐高4.5米。结构为四界穿斗前后剳牵,南北均设檐廊,贡式卷棚轩上雕刻有古朴的荷叶墩、月梁,室内青砖铺地。第一进建筑为五间七架梁,面阔22.33米,进深11.62米,檐高3.58米。因前檐廊宽度达3.4米,为保证室内采光,屋面采用勾连搭形式。屋架采用四界穿斗前后剳牵,结构中柱落地。前檐廊为两界贡式卷棚轩,后檐廊则无顶棚装饰。第二进建筑面阔五间,两侧设火巷通向后院。该建筑结构为四界穿斗前后剳牵,为四栋建筑中唯一一座仅有前檐廊、左右设火巷的建筑。第三进建筑形制基本同第一进。第二、三进建筑的山墙特色鲜明,是南通北部地区受徽派建筑影响的真实反映,为改进之后的徽派的马头墙。中路建筑真实反映了沙元炳、张謇等近代教育改革家“中体西用”的思想,其功能是为了适应新式学堂办学需要,而建筑完全仿照民居的大门穿堂正房的模式排布。中路建筑群的四座院落各具特色。大门与一进之间为松风院,院里植有200余年树龄的罗汉松4株。院墙为白水泥粉墙。东、西各有一小门,东通东长巷,西连现文化长廊。中院一进、二进之间为樨华院,有东、西两草坪区,西区植有百年桂树一株。院墙白灰抹面。东、西各有一小门,有漏窗。中院二进、三进之间为天竺院,有东、西两草坪区,植有青竹等。东、西各有一小门,有漏窗。甬道尽头为影壁,上书“如皋师范学堂”五字。
东路建筑
东路建筑
东路建筑由两进园林式院落和三座建筑组成,位于南侧的八间倒座为硬山建筑,山墙为清水建筑。该建筑为独立的办公建筑,每间有独立的门窗,面宽29.72米,进深5.03米,檐高为2.85米。香语轩为东路的主体建筑,面宽15.6米,进深约10米,檐高3.5米,翼角高高挑起。该建筑全部为木结构承重,按照中国传统的建筑模式建造,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香语轩之后为勾连搭屋面的硬山办公建筑,原为学生宿舍,山墙为清水磨砖对缝砌筑,其余墙为白灰抹面,前廊宽敞,上饰贡式卷棚轩。厢房六间,面阔27.93米,进深8.22米,檐高3.6米。在该建筑的后面为两层传统式的办公楼。香语轩和其他两座建筑构成了两个相互连通的院落,该院落空间上有连廊分隔,视觉上基本上是一整体。香语轩位于中间,四周环以园林,园林中弯曲自然的巷道,还有人工水池,假山、竹林、荷塘。
长巷
长巷
中路和东路之间为长巷,保证了两路建筑的各院落的相对独立性。火巷两侧为清水砖墙的山墙,地面为青砖,侧砖铺砌。为便于排水,采取了鲤鱼背式,中间高两侧低。为避免巷道视觉上单调和方便两路建筑的联系,设置了两处风雨骑廊。巷道南端有影壁作为开端。“如皋”“师范学堂”
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师范学堂”4字系清光绪三十四年(1906年)郑孝胥来校时所题,“如皋”二字系张謇亲笔。沙元炳
沙元炳(1864~1927年),字健庵,实业家、教育家、诗人。他就学于南菁书院,和张謇同科,考中进士,弃仕从商,回乡创业。沙先生是如皋近代化进程中的领军人物之一。在他的努力下,全国第一所地方公办的中等师范学校如皋师范学堂、全国第一所公立小学如皋公立高等小学堂以及如皋县立初级中学、如皋乙种商业学堂、如皋乙种工业学堂等学校成立。作为实业家、教育家的沙元炳同时还是一位诗人,其门人、挚友协力收集整理成《志颐堂诗文集》18卷,其中仅诗就有800余首。民国四年(1915年)起,沙元炳投入十余年心血主持编修《如皋县志》,病中依然“坐卧榻旁商量文字”,为如皋留下重要的文献资料。地理位置
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如皋古城东南隅。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如皋校区)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路程约3.2千米,用时约11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