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力作用 编辑
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把流水对陆地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外力作用总的来说是不断地起着破坏和夷平那些由内力作用而产生的隆起部分,同时把这些破坏了的碎屑物质搬运、堆积到低地和海洋中去。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强弱与气候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影响地形发育的水文、植被等因素都受到气候条件的控制。例如寒冷的冰川覆盖地区以冻融崩解、冰川作用为主,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占居优势,温暖潮湿地区的流水作用最为活跃。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仅风化壳、残积物都明显地具有地带性的特点,甚至一向被认为是非地带性因素的地形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着气候的烙印。特别是气候可以通过植被、水文对地形产生影响:植被茂密、水土保持良好的地区,植被抑制了外力侵蚀作用的发展,从而起到保护地面的作用;而植被稀疏、甚至地面裸露的地区,则加强了流水、风等外力作用的侵蚀强度。决定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而气温和降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是具有一定规律的。一般说来,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也随着绝对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递减,前者称水平(纬度)地带性,后者称垂直(高度)地带性。降水则不完全取决于纬度和高度,还受制于大气环流和海陆分布,在细节上甚至还取决于地形的起伏。因此,在每一个气候区中都具有独特的水、热对比关系,独特的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的对比关系,独特的风化速度、外力作用强度、外力作用组合,因而也就会产生独特的地貌组合。这些将在以后有关地形成因类型的各章节中加以讨论。
岩石通过风化碎裂以后,就会受到重力、风力、冰川、流水等外力作用的搬运并堆积到低洼处。据估计,解放前,黄河从陆地上剥蚀、搬运、堆积到渤海里的泥沙,平均每年达10亿立方米,如果再加上其他河流和风力送来的泥沙,总计可在20~30亿立方米以上,假如渤海底部是稳定的,那么只需要1000多年的时间,就可以将渤海填平。然而由于渤海底部在不断下沉,所以在历史时期中,渤海的面积虽然略有缩小(如黄河口、海河口等逐渐外延),却并未被填满,这就可以证明,渤海仍处在一面沉降、一面堆积之中,而且堆积和沉降的速率相差不多,大体上可以互相平衡。
风化: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体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它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侵蚀: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常见的侵蚀地貌有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
搬运: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的物质。
从地质历史各个阶段来看,有时可能内力占主导地位,有时可能外力起主要作用。而内、外营力对地壳的组成物质——各种岩石长期不断的相互作用,才促使地球上各种地形的不断演化和发展。以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来分析,内力作用方面,西部地区以褶皱、抬升为主,东部地区以沉降、下陷为主;外力作用方面,西部地区以剥蚀作用为主,而东部地区则以沉积作用为主。
风力侵蚀:蘑菇石,风蚀柱,风蚀洼地
风力堆积:沙漠和黄土
流水侵蚀(物理现象):河谷,沟壑
流水溶蚀(化学现象): 喀斯特地形
流水沉积: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冰川侵蚀:冰川谷,U型谷,角峰,冰蚀湖
地质作用 | 能量来源 | 表现形式 | 总的趋势 |
内力作用 |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 ⑴地壳运动 ⑵岩浆活动 ⑶变质作用 | 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平缓。它们同时作用,所以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
外力作用 | 来自地球外部,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 ⑴风化⑵侵蚀⑶搬运⑷堆积(5)固结成岩 | - |
冰川沉积:冰碛平原,冰碛丘陵,冰碛湖
总结:在地球几十亿年的变化过程中,地形的变化也受外力作用的影响。
外力作用 | 形成的地貌形态 | 分布地区 | |||
风化作用 |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 |||
侵 蚀 作 用 | 风力侵蚀 |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 沙漠地区(例:西北地区雅丹地貌) | ||
流 水 侵 蚀 | 侵蚀 |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 河流流经的高原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 ||
溶蚀 |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 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 |||
冰川侵蚀 |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 |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 | |||
海浪侵蚀 | 形成海蚀地貌 | 滨海地区 | |||
搬运作用 | 风力搬运 | “飞沙走石” |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滨海地区作用强烈 | ||
流水搬运 | “泥沙俱下” |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 | |||
冰川搬运 | 物质迁移 | 冰川活动地区 | |||
海浪搬运 | 物质迁移 | 海滨地区 | |||
沉 积 作 用 | 冰川沉积 | 一次沉积过程中,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 ||
流水沉积 |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 ||
风力沉积 |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 |||
海浪沉积 |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 滨海地带 | |||
固结成岩作用 | 形成沉积岩 | 普遍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