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美曾氏番仔楼 编辑
东美曾氏番仔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东美村墩上社,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始筹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竣工,历时14年。
东美曾氏番仔楼坐南朝北,中西结合建筑风格,石砖木混合结构,平面呈“凹”字形。全楼以祖厅为中轴线,对称排列,有序布局,形成五列三排的建筑格局。每排之前有宽阔的石埕连接,分别称为前埕、中埕、后埕。前排为闽南风格的古厝,中楼是南洋风格的哥特式楼房,后排为红砖骑楼。占地面积5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627平方米,计13栋建筑物99间房间。整个建筑群表现出鲜明的南洋风格,布局又融入中国传统四合院的特色。总体风格可说是中西合璧,把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与海外舶来的南洋风情融为一体。
2019年10月7日,东美曾氏番仔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东美曾氏番仔楼
地理位置: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东美村墩上社
所处时代:1910年
占地面积:约 5300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605-5-08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东美曾氏番仔楼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曾振源决心在家乡再盖一座新洋楼,一座中西合璧的庄园。为了建造这幢楼,不仅请了南洋的西方设计师设计图纸,许多木料、花砖都是从南洋运回来的;重金聘请各地著名的工匠师傅来施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曾振源病逝,其子曾福全继续建造洋楼。
清宣统三年(1911年),东美曾氏番仔楼建成。
20世纪50年代初,东美曾氏番仔楼被征用为公房,有的房子被当作东美小学校舍,有的用作粮库。
1984年,当地政府将全部房产归还给曾氏族人。
东美曾氏番仔楼从北向南,正中依次:前为三座二进平房,中座为曾氏家庙;中为一列白色半圆拱廊柱洋楼,楼二层,每层三单元,每单元四房一厅;后为一列横贯东西中式红砖二层楼,每层五单元,每单元一厅二房。楼群左右侧各一座白色拱廊,上为四室一厅,下为通风洞,称东宾楼、西宾楼;东宾楼东侧附平房一厅二房;西宾楼向南延伸建一座向东白色廊柱二层洋楼,每层9间;红楼之后为花园,东有抽水机房,西有仓库。横向从北向南依次为月池、前院、平房、中院、白楼、后院、红楼、后花园;纵向,家庙左右各一条巷道,平房左右各一条大道直通红楼,各楼之间有走廊和廊桥相通。内设三横三纵排水沟,周环围墙。
东美曾氏番仔楼
东美曾氏番仔楼木雕
相关人物
曾振源(1840~1905年),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出生在角美镇东美村;清咸丰六年(1856年),下南洋打拼;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决心在家乡盖一座新洋楼;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病逝。
曾氏番仔楼
东美曾氏番仔楼每进大楼都有回廊和天桥相连接,在下雨天时,无论走到任何一个房间,都不会淋到雨。楼房外面的方形廊柱,柱与柱之间的半圆拱门,从东南亚购买运回的欧式彩色瓷砖、花瓶状的瓷制栏杆,都表现出鲜明的南洋风格。整个建筑群的布局又融入中国传统四合院的特色,楼房内部通风、采光也参照中国传统做法。总体风格可说是中西合璧,把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与海外舶来的南洋风情融为一体。2019年10月7日,东美曾氏番仔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东美曾氏番仔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东美村墩上社。
墩上番仔楼
交通信息
自驾
(1)马青路—龙池角海路—渤海家具—角江路—角江南路—角美华侨中学—东美村;
(2)国道324线海沧东孚(或沈海高速海沧出口)—国道324线—角美三角点(红绿灯)右拐—国道324线—林美大道右拐—角美华侨中学—东美村。
公交
厦漳专线:角美邦臣酒店或国道324线洪岱路口下车;
公交853路:起点滨海大厦站,角美镇政府下车;
公交827路:起点嵩屿公交场站,角美万达下车;
公交709路:起点海沧房产站,角美下车;
公交830路:起点海沧农客站,角美下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上一篇 黄道周讲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