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李氏大宗祠 编辑

福建省龙岩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田李氏大宗祠官田李氏大宗祠

官田李氏大宗祠,又名上杭官田李氏大宗祠、惇叙堂,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稔田乡官田村河谷盆地。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公所建,是福建省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宗祠,被誉为“客家第一祠”。

官田李氏大宗祠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内设有大厅3间、客厅26间、住房104间。祠堂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周围是青砖砌墙,成“回”字形,正面设有五孔大门,正中大门是用灰青条石、石板砌成的牌坊式门楼。另外四孔大门,东西两边各两孔,内厢为圆大门,外厢为耳大门,左右两厢对称,一字形排开。官田李氏大宗祠为现代框架建筑留下了宝贵的历史依据,是中国清代中期客家宗祠建筑的优秀代表作。

1996年,官田李氏大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官田李氏大宗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官田李氏大宗祠

地理位置: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稔田乡官田村河谷盆地

所处时代:清

占地面积:56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8:00一18:00

编号:7-1098-3-39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别名:李氏大宗祠、上杭官田李氏大宗祠、惇叙堂

历史沿革

编辑

明朝建造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福建省永定县举人李梦兰为纪念李氏入闽西始祖李火德,倡议筹建官田李氏大宗祠。道光十九年(1839年),官田李氏大宗祠历时三年耗资二万银元建成。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官田李氏大宗祠进行较大维修。宣统二年(1910年),李氏后人捐资筹款修建官田李氏大宗祠。

近代保护

1984年,官田李氏大宗祠进行较大维修。

1992年,理事宗亲重新成立宗祠管委会,负责联络、接待各地李氏后人任务。

2014年12月18日,国家文物局关于官田李氏大宗祠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的批复。

2016年7月15日,国家文物局下文《关于官田李氏大宗祠修缮工程立项的批复》,同意宗祠修缮工程立项。

2021年5月,中共上杭县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通过把官田李氏大宗祠打造成国务院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建议; 同月,官田李氏大宗祠实施安防工程维修方案。

2022年7月,工程队进场对官田李氏大宗祠进行修复,修旧如旧,屋面按文物原状修复垮塌檐口,更换糟朽檩条和破碎瓦片;墙体按文物原状修复前堂、中堂和后堂倾斜青砖墙;更换围屋外墙断裂、缺失砖块,修复文物建筑外原有排水设施,防止墙基、墙体水浸。 2023年10月,龙岩市文物部门对官田李氏大宗祠修缮工程进行验收。

2024年1月25日,人保财险龙岩市分公司中标官田李氏大宗祠的“文物保险+服务”保险项目,根据保险协议,该文物单位遭遇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直接物质损坏或灭失,公司将根据约定责任进行赔偿。

2024年6月18日,官田李氏大宗祠受特大暴雨袭击,发生大面积坍塌,受损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座无重大损毁,无人员伤亡,该祠暂停对外开放;6月19日,该祠开始清淤工作。

2024年6月20日,人保财险公司助力该祠灾后抢险修复工作,开通理赔绿色通道,先行办理300万元预赔款。

所获荣誉

2015年1月,官田李氏大宗祠入选第四批国家A级旅游景区名单,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官田李氏大宗祠官田李氏大宗祠

建筑布局

编辑

整体格局

官田李氏大宗祠整体布局坐北朝南,东西长55.87、南北宽57.76米,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有大厅3栋,客厅26间,住房104间,每个小客厅与房间相配套,组成1厅4室26套单元。

官田李氏大宗祠是古典式的庙堂,砖木结构,成“回”字形,沿南北中轴线前后依次为池塘、前坪下堂门厅、前天井、中堂、后天井、上堂惇叙堂、后院、半圆围屋;左右对称,由内而外分别为主厅、偏天井横屋。

官田李氏大宗祠平面图官田李氏大宗祠平面图

官田李氏大宗祠主体建筑平面布局为三堂四横式后加围屋的围拢屋形式,三面围合,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序,布局规整。纵向用清水砖墙和夯土墙承重横向则以木梁架承受荷载。祠内建筑由主体建筑、围楼、护厝等组成。中轴线上为主体建筑,两侧向外依次为围楼、护厝,护厝北侧呈圆弧形相接。主体建筑第一层由前、中、后三厅组成,属柱主梁式框架建筑一围屋(围楼与护厝);第二层两侧两进厢房,砖木结构,外墙砌青砖以保护墙体,内墙为夯土墙,梁木构架悬山顶。围屋由数幢单元建筑连成一体,前低后高,错落有致。每幢单元围屋内设木楼梯,自成体系。

<p>官田李氏大宗祠

官田李氏大宗祠

官田李氏大宗祠

官田李氏大宗祠

官田李氏大宗祠

官田李氏大宗祠

官田李氏大宗祠

官田李氏大宗祠

建筑特点

官田李氏大宗祠结构严谨,完整无缺,立体感强,建筑特色与众不同。

融客家方楼与圆楼为一体

官田李氏大宗祠东西对称,前方后圆,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融宫殿建筑和客家民居风格为一体,从房间里上梯又具有南方民族特色。

主体建筑用柱梁式框架

官田李氏大宗祠前、中、后三厅是属柱梁式框架建筑,用十一对巨型石柱把整个大厅装饰,为现代框架建筑留下重要历史依据。

标志性牌坊式门楼

官田李氏大宗祠正大门是一座完整的用青白石砌,不用灰浆的牌坊式门楼,工艺性较强。

集约型设计,资共享

官田李氏大宗祠具有房间多占地少的空间科学意识和周易学的风水景观建筑特点。充分利用资源材料和有限的空间,形成多种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各功能之间优化组合,形成紧凑、高效、有序的功能组织模式。

典型的“金包银”建筑

官田李氏大宗祠集土墙与青砖砌体为一身,用青砖作为总祠外围的保护墙,有防风雨、岁月侵蚀的科学性,属土楼与“洋楼”的混合体,是典型的“金包银”建筑。

完备的排水系统

官田李氏大宗祠设计了较为完备的排水系统,涵盖建筑内部和周边。根据建筑的南北轴线分布,宗祠内部由北至南在中轴线、两侧东西内外横屋的天井墙基部位设置了矩形排水沟。排水沟沿着外墙基轮廓分布,基本采取直线形由北向南排水,汇集于大门牌坊处的外围排水沟,再集中统一通过暗沟经过禾坪排入前方池塘。沿主轴线分布的三堂建筑物之间的前天井、后天井处为铺设的花岗岩石板,经过建筑基础部位设置暗沟通过。为了防止大雨剧降汇集偏天井形成积水,偏天井填充的砾砂可以有效渗水。

主要建筑

编辑

大门

官田李氏大宗祠大门官田李氏大宗祠大门

官田李氏大宗祠正面设有五孔大门:正中大门是用灰青条石、石板砌成的牌坊式门楼。另有四孔祠大门,东西二边各二孔,内厢为圆大门,外厢为耳大门,左右两厢对称。大门碑坊上面,竖一块长方形石板,刻有“恩荣”二字,是清道光皇帝恩赐的。其下横梁上刻有“官田李氏大宗祠”五个大字,两边石柱外刻有“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的对联,两旁门空内写有“登祠思祖德,入庙念宗功”的对联。

中厅

中厅不分建筑中厅不分建筑

官田李氏大宗祠中厅的两边墙壁上写有宋朝宰相文天祥的遗墨“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以作李氏家训。中厅的木板屏风上的上半部有十块行书字,刻有明代天顺年间上杭儒学教谕季远撰写的“李氏火德公传”。

正厅

官田李氏大宗祠正厅需要从中厅转入,经过两边回廊,厅后靠壁神龛上有三组漆黑金字木牌,上书李氏火德公以下列祖列宗芳名脉系,神牌前安放“火德公石像”,檐前安放“双龙戏珠”石香炉,厅上悬挂“惇叙堂”牌匾,祠内十一对大圆石柱,柱柱有联,厅四周挂满了各地裔孙送来的贺联、贺词、横屏、横匾、灯笼、花灯等等。

其他

官田李氏大宗祠背后,有一排围屋与前房相衡接,左右共有房间40间,中间有个土地祠,安放后土福德龙神神位,空坪、天井栽种了各种花木。

文物遗存

编辑

雕刻

官田李氏大宗祠用到了较多的雕刻,代表了福建省闽西地区雕刻工艺的较高水平。石牌坊的石雕采用多种雕刻手法的结合和应用。客家人的浮雕和透雕水平较高,较多运用了剔地起突和透雕的工艺,强调主次分明的效果。檐部出檐的斗拱,每层均以整石透雕。官田李氏大宗祠还对大木构架进行木雕装饰,有的将整个构件进行造型雕琢,有的则是在表皮做或深或浅的雕刻,体现了客家雕刻艺术的较高水准。

<p>官田李氏大宗祠石雕装饰

官田李氏大宗祠石雕装饰

官田李氏大宗祠木雕装饰

官田李氏大宗祠木雕装饰

官田李氏大宗祠木雕装饰

官田李氏大宗祠木雕装饰

彩绘

官田李氏大宗祠大面积的采用彩绘和壁画装饰,该祠的木构和檐墙彩绘复杂,色彩浓郁,山水花鸟交错。该祠彩绘被作为建筑装饰的主要手段,重要的建筑部分用彩绘图案来突出建筑的中心主体地位。大面积的彩绘内容是客家风土习俗的反映,客家人善于在墙面上做彩绘壁画,采用立体感较强的装饰。

历史文化

编辑

名称意义

官田李氏大宗祠又名“惇叙堂”,意在惇本族,叙世系,亦即九世同堂,昭示着后世恒昌,人才济济,兴旺发达。

相关人物

李火德雕像李火德雕像

李火德是李氏入闽始祖,也称李氏闽粤大始祖,入闽已有800余年,其后裔遍布闽、粤、赣、浙、湘、苏、豫、川、桂、黔、港、澳、台地区及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各国和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古时明清二朝有丞相、将军,现代有李光耀、李嘉诚李显龙父子等等。

传说轶事

李火德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8月6日卒后,择于九月丙午日寅时送葬,送柩至丰朗岗时,霎时天空雷鸣电闪,大雨倾盆,送葬之人皆停棺避雨。大雨过后,顿时云开见日,送葬队伍回到原处,已不见棺柩,自陷成坟,遂成天葬风水好地,裔孙于此培土成坟立碑为墓。但以后每年碑石都会下陷一字(据说碑每陷一字李氏就会出一位显要),清乾隆五年(1740年),裔孙认为,隔几年要更换碑石,甚麻烦,则用大石板埋在碑下,从此碑石不再陷字。

文化活动

1990年,李火德台湾裔孙在台湾李氏宗亲会理事、曾任桃园县桃园市市长的李哲源先生的组织下,分别于1990年12月和1991年3月组织了124人和85人的寻根祭祖团,到官田李氏大宗祠祭祖。开创李火德在台裔孙“寻根之旅”先河。

1992年3月,以李传田为团长的台湾桃园县李氏祭祖团180余人到官田李氏大宗祠祭祖。

1993年2月,国际古建筑师李重耀先生和台湾延升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延耀先生率领李氏后商祭祖团一行16人来到官田李氏大宗祠。

文物价值

编辑

客家宗祠建筑的代表

官田李氏大宗祠是中国保护得比较完整的客家宗祠,也是较具代表性的客家祖祠之一。官田李氏大宗祠属于客家聚居建筑中的围拢屋形式,是一种独特的建筑,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干阑式、云南一颗印一道被中外建筑界誉为“中国五大特色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促进闽台两地民间文化交流

官田李氏大宗祠是客家地区在海内外较具影响力和亲和力的祖祠之一,是海内外李氏后裔之问联谊的桥梁。两地民间往来频繁,充分引导、发挥官田李氏大宗祠作为维系宗亲情感的纽带作用,有利于促进闽台两地民间、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宗亲感情。

传承客家文化

官田李氏大宗祠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文化内涵丰富。其建筑形式和内部布局装饰,体现儒家文化传统的“敬祖睦宗”“尊儒重礼”的伦理观念。

保护措施

编辑
1990年5月,官田李氏大宗祠被上杭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官田李氏大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官田李氏大宗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田李氏大宗祠文保碑官田李氏大宗祠文保碑

自然灾害

编辑
2024年6月16日6时至17日6时,稔田镇遇持续性特大暴雨。6月17日凌晨2时40分起,官田李氏大宗祠东西两侧两列横屋陆续发生坍塌,受损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座无重大损毁,无人员伤亡。当地有关单位及专家等初步判定坍塌的原因是夯土墙体被严重浸泡后,土质软化失去支撑力从而造成部分坍塌。6月18日起,该祠暂停对外开放。内部部分有价值的老物件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减少损失。6月19日,该祠开始内部清淤、临时防护、加固排险等工作。6月22日,该祠外围竖起围挡开始清淤工作,部分未倒塌的墙体也用防雨布等进行了遮盖保护。

官田李氏大宗祠灾后照片官田李氏大宗祠灾后照片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官田李氏大宗祠,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稔田乡官田村河谷盆地。

李氏大宗祠

开放时间

8:00一18:00。

门票价格

免费。

交通指引

上杭县人民政府距离官田李氏大宗祠35千米,驾车前往约40分钟。

下一篇 临江楼

上一篇 汀州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