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海天后宫 编辑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海天后宫平海天后宫

平海天后宫,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平海村东至自然村,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俗称“娘妈宫”,因宫有108根木柱,又称“百柱宫”。

平海天后宫是一座完整的宋代宫殿式建筑原构妈祖行宫,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64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主要建筑有大门、内庭、大殿及两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面阔5间,进深5间。

1996年9月2日,平海天后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平海天后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平海天后宫

地理位置:福建省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平海村东至自然村

所处时代:清

占地面积:33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天

编号:7-1087-3-38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平海天后宫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施琅重修平海天后宫。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福建水师提督张天骏重修平海天后宫。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水灾,天后宫内的柱子被冲垮。

<p>师泉井

师泉井

师泉井

建筑布局

编辑
平海天后宫是一座完整的宋代宫殿式建筑原构妈祖行宫,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64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主要建筑有大门、内庭、大殿及两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面阔5间,进深5间。平海天后宫建筑规模宏大,其建构独特,飞檐走壁,雕龙画栋,中座宫庙分三殿、两厢,并由一条回廊将其串连起来,浑然一体。许多建筑材料均为“108”,支撑庙宇大小柱子共108根,宫四周的廊沿压条石为108块等,天后宫的碑石高也是108寸。据说,这“108”乃取自天平地支中的三十六天星,七十二地煞。平海天后宫用108根大杉木柱、支、顶、承、拉、纯土木结构的古建筑,所以俗称“百柱宫”。“工字型”布局,“霸王拳”构造,体现出她的独特和原构造型。

文物遗存

编辑
天后宫大门脊檩上保留“大功德主将军靖海侯兼官福建水师提督军务施琅重建”铭文,大殿存施琅《师泉井记》勒石和乾隆十五年闽浙总督喀尔吉善撰立的《平海天后庙重修碑记》,大殿上方挂着“神昭海表”横匾和独特的“皇帝万岁万万岁”直匾,宫前有“师泉”井。

历史文化

编辑

艺文

《平海夫后宫》柳滨

乍见师泉勒石碑,令人敬仰忆雄师。行宫古朴千秋立,天后神灵四海知。

古井龙泉通地脉,季风潮汛顺天时。将军奉旨东征去,台岛飘扬清国旗。

传说轶事

施琅故事

历史上,施琅将军曾重修过平海天后宫。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施琅奉命收复台湾,其所率三万余大军就驻扎莆田平海海滨。但苦于此地干旱。最后是天后宫旁的师泉井,为军队供应了充足的水源。这口井周边的近十户人家,还依赖师泉井,作为日常生活用水的主要供应,施琅将军因此撰写《师泉井记》,感恩妈祖显灵赐水,并亲笔书写“师泉”石碑立于井边。

姐妹宫

平海天后宫作为世界第一座妈祖分灵宫庙。开台首尊妈祖金身(现供于台南大天后宫)就是来自于平海天后宫。平海天后宫与台南大天后宫缔结“姐妹宫”,其庆典活动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天后宫举行,此次活动是平海天后宫与台南大天后宫为加强海峡两岸之间妈祖文化的联谊和交流,进一步促进妈祖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发挥妈祖文化连接两岸同胞的感情纽带作用,活动以“同谒妈祖,共享平安;结亲联谊,构建和谐”为主题。

涌泉济师

清康熙二十一年福建水师提督、总督姚启圣率三万水师、223只战船、集结平海卫、平海澳训师待机进剿台湾。因干旱缺水,水师将士士气低落,军心不振。之后,施琅将军诚心祈求妈祖显灵庇佑,掘枯井“涌泉济师”。

师泉

天后宫门口的师泉,不管干旱雨涝,永不干涸,水位不变,清澈见底。师泉的“井盘”由四块石头围成一只巨龟,龟头为一颗圆石,雕刻得栩栩如生。传说,遇到干旱时节,当地老百姓可用扁担敲龟头三次,并泼三次水,即可求雨成功。

保护措施

编辑
1996年9月2日,平海天后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平海天后宫被列入首批国家涉台文物保护工程。

2013年3月5日,平海天后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平海天后宫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平海村东至自然村。

平海天后宫

交通指引

莆田市内乘坐公交车301路、D26路,到平海村站下车步行前往。

下一篇 宁海桥

上一篇 妈祖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