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堂梁子遗址 编辑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原郧县),又名郧县人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大型遗址,主体为汉水北岸的第四级阶地,保存了100多万年来不同时期的地层堆积。
学堂梁子遗址面积约124200平方米,基岩以上堆积物厚18米左右,其中化石堆积物厚3.5~4米。 遗址先后发现三具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发现石制品300多件,主要是以当地砾石为原料制作的大型石器,有石核、石片、尖状器和刮削器等。还发现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等第四纪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化石20余种。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绝对年代可能要早于距今80万年。保存完好的人类头骨化石,既具有直立人的原始特征,也有与早期智人相近之处,反映了远古人类进化过程的复杂性。学堂梁子遗址丰富的石制品与动物化石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东亚地区早期人类文化及第四纪古地理环境提供非常重要材料。
2001年6月25日,学堂梁子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23年2月27日,学堂梁子遗址入围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
中文名:学堂梁子遗址
地理位置: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
所处时代:旧石器时代
占地面积:约 124200 m²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5-0079-1-079
1990年5~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学堂梁子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掘面积100平方米。发现第二具保存较好的古人类化石,同时获得了脊椎动物化石以及石制品数十件。
1990年10~11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掘面积250平方米。
1991年11~12月,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发掘面积125平方米。
1995年12月,进行了第四次发掘,发掘面积100平方米。
2000年10月,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院史前研究室、人类古生物研究所、摩纳哥王子阿尔伯特一世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织和进行了一次新的田野工作,从遗址中提取了大量样品,用于沉积学、微观形态学、地球化学、磁性地层学、地球年代学和孢粉学的研究,同时,在古人类学、古哺乳动物学和考古学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学堂梁子遗址进行了第五次发掘。发掘区域为Ⅰ、Ⅱ、Ⅲ、Ⅳ区,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标本2000余件。
2021年5月30日上午,考古发掘开工仪式在郧阳区青曲镇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举行,这也是该遗址进行的第六次考古发掘。发掘单位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武汉大学、郧阳博物馆、十堰市博物馆;发掘面积为800平方米;发掘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发掘领队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博物馆副研究员陆成秋。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2022连续两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郧阳博物馆、十堰市博物馆等单位,对学堂梁子遗址开展新一轮考古发掘与研究,2022年5月,迎来了第三具“郧县人”头骨化石的“重见天日”。
学堂梁子遗址
学堂梁子遗址为汉江左岸的四级阶地,分别高出汉江水面约50米、25米、15米和10米。汉江第四级阶地为基座阶地,其它几级阶地均为堆积阶地。学堂梁子位于第四级阶地上,其基座由震旦纪的变质岩系组成,与上面河流堆积物之间有一明显的不整合。河流堆积自上而下依次为:
第一层:耕土层。厚0.6米。
第二层:红褐色粘土层。厚6米,含铁锰质,垂直节理发育,含石制品。
第三层:黄褐色粘土层。厚2米,含薄层钙质结核,含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人类头骨化石正是出于此层。在这层和下面一层之间也有一不合。
第四层:黄色砂质粘土层。厚5米,非常松散,含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
第五层:灰色砂质土层。厚1.5米,钙质胶结,含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第六层:砾石层。砾石由石灰岩、石英岩组成,磨圆度较好,砾石分选差,砾径大小不一,大者25cm,小者1~2cm,一般10cm左右。
下伏为震旦纪变质岩,产状近于垂直(SWW90°),主要为石灰质片岩,表面风化剧烈。
石制品499件,其中砾石76件。器物类型有石核、石片、石锤、砍砸器、手镐、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原料以砾石为主。
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20余种,主要有无颈鬃豪猪、蓝田金丝猴、虎、豹、裴氏猫、爪哇豺、中国黑熊、柯氏小熊、南方猪獾、桑氏鬣狗、大熊猫武陵山亚种、似剑齿虎、东方剑齿象、中国犀、云南马、李氏野猪、野猪、小猪、中国貘、短角丽牛、水牛、云南水鹿、秀丽黑鹿、大角鹿、麂、狍后麂等。
“郧县人”1-2号头骨化石
远古人类头骨化石2具,第一具1989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第二具为1990年试掘时发现。经研究,这2件头骨化石均为直立人头骨,称为“郧县人”。经对出土的两具远古人类颅骨化石、数量较多石制品及其伴生哺乳动物化石的分析研究,参证多种测年研究的结果,确定郧县人生活在早更新世晚期,大约距今100万年前。
第6~7次发掘出土有:
3号头骨化石发掘情况
3号头骨化石,距此前2具头骨化石出土地点约35米,发现于距地表深约0.62米的文化层,同时伴随出土大量动物化石与石制品。可识别的哺乳动物化石种类有剑齿象、犀、貘、牛、鹿、猴、野猪、小猪、鬣狗、大型猫科等种属。 2022年12月3日,“郧县人”3号头骨在湖北郧阳学堂梁子遗址被顺利提取出土,进入修复和研究环节。
历史价值
(1)学堂梁子遗址经鉴定其年代距今约100万年以前,其遗址内涵非常丰富,出土了两件人类头骨化石和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以及类型丰富的石质工具,为世人展现了早更新世晚期的郧县人的生活场景,为研究人类起源与演化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2)学堂梁子遗址出土的两件基本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不但具有一系列的原始特征,而且还具有某些进步性状,它填补了晚期直立人与早期智人之间的缺环,是研究直立人向早期智人发展演化极其珍贵的资料。
科学价值
(1)学堂梁子遗址是中国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与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存的古遗址,添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动摇了人类起源的非洲一元论学说,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学堂梁子遗址出土的石质工具——手斧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没有手斧认定的空白。同时向美国学者莫维士提出的“莫氏线”,即东亚没有手斧、东亚远古先民只能制造简单的砍砸器,不能制造出手斧这种复杂石器的理论提出了挑战。
(3)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表明郧县动物群具有南北过渡地区的特点,这对探讨中国早更新世动物群的演变和迁徙、气候环境的变化都是重要的信息。
文化价值
(1)学堂梁子遗址发现的丰富的石制品,为探讨中国南方砾石文化的分布与发展以及南方和北方旧石器早期文化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2)学堂梁子遗址发现了非常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对研究遗址的时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中国南方大批处于河流阶地的旧石器地点提供了可资对比的断代标尺。
社会价值
学堂梁子遗址是该地区文化旅游的主要资源,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支撑点。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学堂梁子遗址,有助于郧县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弘扬中华文明,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名称由来
学堂梁子遗址原与北面低山相连,由于白家沟的切割作用,使之成为东西走向的一条土岗。岗上原建有弥陀寺小学,因名学堂梁子。
“郧县人”
1989年、1990年,学堂梁子遗址先后出土2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年代距今80万年至110万左右,属于直立人,被学术界命名为“郧县人”。
2023年2月22日,学堂梁子(郧县人)旧石器时代遗址被评为“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入选项目。
2023年2月27日,学堂梁子遗址入围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名单。
2023年3月28日,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C、E区出土部分石制品
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
地理位置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
郧阳区人遗址
交通信息
自驾从十堰东站-十堰大道-陕西路-汉江北路-郧阳路-十堰西立交桥-福银高速-郧西大道-郧阳区人遗址,全程55.5千米,大概需要1小时9分钟。
票务信息
1、门票价格:免费
2、开放时间:全天
3、游玩时长:1-2小时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