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美土司遗址 编辑
容美土司遗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容美镇屏山村、张家村等地, 遗址群始建于明代晚期, 占地规模约为5.5平方千米。
容美土司遗址包括屏山的爵府、署衙、洞府建筑群落及土司属官向氏家族墓群,与土司活动相关的祭台、戏楼、天牢、地牢、桥梁、石刻建筑遗址,以及九峰桥、万人洞、情田峒,形成了规格宏大的容美土司遗址群。 容美土司遗址的遗迹、遗物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土司制度和土家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另外,遗址群中保存着大量壁刻、碑刻,为研究土家族文化传统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万人洞、万全洞、情田峒等洞穴文化内涵丰富,在民族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006年5月25日,容美土司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容美土司遗址
地理位置: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容美镇屏山村、张家村等地
所处时代:明至清
占地面积:约 5.5 k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0164-1-16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在容美土司改土归流前夕,末代土王田旻如听信风水先生之言,“一把火”烧掉了容美土司大部分地面建筑和珍贵文稿,早早地留下了“大遗址”。
从清代改土归流至20世纪70年代,容美土司遗址长时段处在“自然自在”状态。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民族识别和“鹤峰土家族自治县”成立背景下,鹤峰县干部祝光强、郭景春、李传发、向绍安等人开始对鹤峰县的容美土司遗迹遗存进行初步调查、保护和研究。祝光强等人查阅《明史》《容美纪游》《鹤峰州志》等地方史志、土司族谱等资料,对容美土司、麻寮千户所、水浕源通塔坪长官司的源流进行梳理,并对土司遗存进行实地考察,完成了《关于我县民族历史的若干问题》的报告。
1981年,祝光强、向国平、龚光美、张才生等人对容美土司的万全洞、万人洞、情田峒、屏山爵府、百顺桥、荣阳寨、天泉山等容美土司重要遗址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对少量遗存进行了清理。在对容美土司屏山爵府遗址调查的时候,他们还找到了已经损毁一半的《屏山万全洞记》碑。之后,他们又组织人力清理了万全洞内的石门、城墙、炮台,就月轩、受日亭、大土阁、魏博楼、廊檐、台阶、水池等遗址,探查了云来庄下的万人洞遇址,发现并清理出基石上的《万人洞记》石刻,调查了屏山土司爵府衙署格局(衙署三堂、前街后街、小昆仑、戏台、杀人台、地牢、龙泉),发掘了容美土司前营副总兵向文宪以及他的儿子——前营副总兵官管爵府内外大小事务向日芳的墓地,发现了价值极高的《向文宪墓志铭》碑、《向文宪墓》碑、河图洛书砖等重要文物。
1989年,恩施州博物馆王晓宁又对容美土司屏山爵府进行了系统地考察。并撰写了《容美土司屏山爵府遗迹调查》的考古报告,对屏山关隘、建筑遗址、洞穴、墓葬等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归纳与分析。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在祝光强、龚光美、向国平、高润身、王晓宁、张华、向绍安等人的推动下,容美土司文献梳理和土司遗址的发掘、整理、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出现容美土司遗存调查与容美土司研究的一个高潮。
2011年起,国家文物局和湖北省文物局组织专业队伍对容美土司遗址进行调查,对容美土司屏山爵府进行勘探、清理和逐步发掘,并建设屏山爵府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4年,湖北省考古队对屏山爵府司署遗址的第一平台中部和第四平台东部150平方米发掘出45件瓷器、2件陶器、2件釉陶,有瓷碗、盏、杯、盘4种器形。
容美土司遗址体量巨大、布局分散、类型多样。容美土司遗址构成复杂,包括土司衙署、土司行署、军事寨堡、洞穴、关口、寺庙、关帝庙、庄园、标梁,古道等多种美型且分布广泛的遗存。容美土司遗址的这一特点是由容美土司“游管”的治理方式决定的。
容美土司据洞、葺洞、守洞、用洞,洞内一般又有摩崖石刻、碑刻、建筑遗存。这其中,又以情田洞、万人洞、万全洞、燕喜洞最为有名。情田洞中有碑铭《情田洞记》《捷音者序》,万人洞有碑刻《万人洞记》,万全洞有碑铭《万全洞记》,容美土司对洞穴精心修葺,各洞内部遗存丰富,容美土司曾在屏山爵府下的万全洞中建设了大士阁、受日亭、就月轩、魏博楼等建筑,后毁坏,现在还保留有栈道、城墙、石门、炮台、水井等遗存。除此之外,还有田楚产及夫人向氏奉天诰命碑、田玄及夫人田氏奉天诰命碑、向文宪墓志铭刻、福田寺碑、紫云营碑、汉土疆界碑、百顺桥碑记、九峰桥碑、《保善楼记》碑、《新改荒路记》摩崖石刻等都极有特点。 容美土司充分利用喀斯特地形天然洞穴多的优势,以洞为“土民屯守之所”。 现存有万人洞、万全洞、情田洞、燕喜洞等。洞穴内不但生活设施齐全,而且设有防御体系。 容美土司文学发达,对中央王朝又十分认同,众多碑刻既可体现其对儒学和国家大一统的认同,又可在土民面前展示其权威,从而有利于土司的统治。
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是中国西南群山密布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保存“土司制度”的区域之一,容美土司遗址就位于该地区。现存遗存年代为明代晚期至清雍正时期,占地规模约为5.5平方千米,分布范围约44平方千米,遍布湖北省鹤峰县容美镇、五里乡、下坪乡、燕子乡、太平乡的5个乡镇7个行政村。
鹤峰县容美土司遗址分布图
容美土司遗址包括爵府遗址、司署遗址、细柳城遗址、万全洞洞府遗址、万人洞洞府遗址、情田峒洞府遗址、南府遗址、中府遗址、水寨遗址、天泉山关寨遗址、官坟园“奉天诰命”碑、容美土司家族墓地、向氏家族墓地、九峰桥、大屋场遗址、紫云山祭祀遗址、“百顺桥”碑、“保善楼记”碑、凤翔书院碑。
爵府遗址
爵府遗址位于容美镇屏山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原是容美山土司田氏的政治中心。
屏山爵府遗址鸟瞰
司署遗址
司署遗址位于容美镇屏山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原是容美土司田氏的常设管理机构。
细柳城遗址
细柳城遗址位于容美镇龙王庙良种场,面积1.5万平方米。残存一段石垒城墙,长14米,高2.6米,墙外有护城河遗迹,河上有石桥一座,城内有多处石砌房基,城内一石砌堰边立“荷花堰碑”1通,高1.2米,宽0.5米,厚0.15米。
万全洞洞府遗址
万全洞洞府遗址位于容美镇庙湾村,为石灰岩自然洞穴,内有左右相通的两洞,洞内面积约2万平方米,右洞内壁上嵌土司田舜年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所撰“万人洞记”碑1通,碑文记修造洞内建筑之经过;洞外有石砌建筑遗迹,洞内采集有铁箭头、灯盏、剪刀等。
万全洞洞府遗址
情田峒洞府遗址
情田峒洞府遗址位于太平乡庙湾村, 大寨峰西侧峭壁上,为天然石灰岩溶洞,主洞口面西,呈纺锤形,高约30米,中宽14米,洞内面积7500平方米。洞内支洞繁多,有伏流。主洞左侧有一小洞,右侧有四小洞。主洞外石壁上刻有司主田舜年撰写的“情田峒记”、“捷音者序”石刻,前者记录了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修造洞府经过,后者记录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在此抗击永顺、桑植诸土司围攻之经过。石壁上多处凿有造型规整的方形石孔。梳妆台左侧下有石刻“情田峒”楷书大字。
情田峒洞府遗址
南府遗址
南府遗址位于五里乡南村,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座寮土司在此建麻王寨,后容美土司与麻寮土司联姻,此地成为容美土司南府,面积约5000平方米。残存多处房屋遗迹。
中府遗址
中府遗址位于容美镇容美路东城墙路北, 背靠芙蓉山,面临龙溪江, 四面环山。容美土司司署所在地,遗址面积约5平方公里,残存南城墙长约200米,高5米左右,以规整块石垒砌。城内散存大量石础、砖瓦等建筑材料。
水寨遗址
水寨遗址位于容美镇容美村后坝,容美土司设军事关卡。面积约1万平方米。四周环以河渠,形成水寨。现存护城河一段,长约80米,宽约9米。寨内散内石狮及大量砖石瓦砾。
天泉山关寨遗址
天泉山关寨遗址位于下坪乡石堡村天泉山顶,是容美土司重要守土关寨及兵器制造场。面积约1万平方米。残存有石砌房基及大量铁渣。采集有铜铃、铁剑等。
容美土司家族墓地
容美土司家族墓地位于容美镇容美村东阳湾,容美土司始设于元,隶属四川,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置长官司,七年(1374年)升定抚司,明永乐四年(1406年)属施州卫,领长官司五,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止。田氏为世袭容美土司。面积约1万平方米。现存多座封土堆,底径5~8米,残高1~2米。部分墓前立碑。主要有向遇春夫妇墓、赂文宪夫妇墓等。
九峰桥
九峰桥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容美土司田舜年所建,因田氏别号“九峰”而得名。位于容美镇张家村,南北向跨深潭溪。单孔石拱桥,长25米,宽4米,孔跨6米。拱券纵联砌置,单券单伏。桥北立石碑2通,前后相距1米,均为青石质。
大屋场遗址
大屋场遗址容美土司据点。位于容美镇屏山村大屋场北。面积约5000平方米。地表散存3座房基、13个石砌火坑及石碾、石础、砖瓦等。采集有铜镜及青瓷碗、杯残片等。
紫云山祭祀遗址
紫云山祭祀遗址位于容美镇庙湾村紫云山顶,为容美土司祭祀地,面积约700平方米。残存山门外20余级石阶及山顶的房基遗迹。地表发现一残碑上有“清康熙三十零有四春岁次乙亥重修”字样。
官坟园“奉天诰命”碑
官坟园“奉天诰命”碑位于容美镇张家村官坟园,共两通。均为青石质,螭首,趺座。通高3.1米,宽0.94米,厚0.26米。周边浮雕龙云图案。额阳刻篆书“奉天诰命”,文楷书。右碑刻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文15行468字,刊明崇祯帝加封宣武将军田楚产的诰命:左碑刻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为康熙帝御制碑文,14行257字,记容美土司田舜年加官晋爵事,并褒奖其先人功德。
“百顺桥”碑
“百顺桥”碑位于燕子乡百顺村,刻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青石质、圆首,方座,通高1.9米,宽0.58米,厚0.22米。额篆“百顺桥”,正文楷书,记容美土司上京晋谒皇帝历程及因感艰险而率众建造百顺桥事。桥已不存。
“保善楼记”碑
“保善楼记”碑位于容美镇容美路东南端,刻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青石质卧碑。宽1.23米,高0.62米,厚0.31米。碑文楷书,刻重修保善楼事。楼已不存。
凤翔书院碑
凤翔书院碑位于容美镇容美路东端,红砂岩质碑首残缺,残高1.1米,宽0.28米,厚0.12米,碑文行书,记修建凤翔书院事。凤翔书院为容美土司时较有影响书院,现已不存。
容美土司,田氏世袭,地处武陵东北缘地带的溇水上游和清江南岸的鄂西南地区,治所在今鹤峰县。始封于元至大三年(1310年),一代司主墨施什用,止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历425年,共传承15代、23位司主。容美土司古称容米,又称柘溪,是容米部落的后裔。“容米”为古土家族语“妹妹”的意思。容米部落的首领本无姓氏,因其先祖墨施(或称墨色什)之“墨色”在土家语言中有天王之意或首领之称,遂以祖先之称谓而受姓“墨施(或称墨色什)”,随着容美土司逐步与汉文化交融,由“墨”到“天”,再由“天”到“田”,墨→天→田,就是容美田氏的真正来源。
清雍正六年(1728年),在全国范围“改土归流”的大背景下,“从湖广总督迈柱之请,裁施州卫,设恩施县,领于巡荆道归州直隶州(今秭归)。原管之十五土司,并隶恩施县。”拉开了鄂西土司全面改流的序幕。由于容美土司一向号称富强,清廷对容美土司改流态度颇为审慎。在诸官对容美土司长达数年的纠参奏折中,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湖广总督迈柱最终调动四周军队收缩包围、策动内部土舍反叛等措施,迫使末代土司田旻如自缢。次年,雍正帝“谕允改土归流”,裁废容美土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朝廷议准在容美土司地设立鹤峰州及长乐县(今五峰县),升夷陵州为宜昌府领之。容美土司的被迫改流,在鄂西其他土司中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客观上起到了威慑作用,促使鄂西改土归流加快了步伐。忠洞土司田光祖联合包括唐崖在内共十五土司,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五月八日,齐集省城总督衙门呈请改流,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止,鄂西完成改土归流。
容美土司遗址作为中国土司遗存系列中创建较早,沿用历史较长,保存格局较完整的遗存,在土司制度特征、土司职官体系、遗存空间分布和格局等方面展现出当地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又在此基础上表现出尤为显著的土司统治权力象征、民族文化交流和国家认同等土司遗址特有的共性特征,是该历史时期土司制度管理智慧的代表性物证,为研究业已消失的土司制度提供了实物例证。
2002年,容美土司遗址成为恩施州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容美土司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容美土司遗址文保碑
2012年,美容土司遗址作为“中国土司遗址”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地理位置
容美土司遗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容美镇屏山村、张家村等地。
交通信息
自驾:从鹤峰县人民政府出发,距离9.8公里车程,需要大约24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