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木岭矿冶遗址 编辑
桐木岭矿冶遗址,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仁义镇大坊村和浩塘镇桐木岭村交界处,遗址面积约11万平方米。
桐木岭矿冶遗址出土一系列冶炼工具,如坩埚、冷凝器、铁铲等,以及青花瓷器、陶器、钱币等生活用品。在冶炼区发现有铜、铅、银含量较高的炼炉遗迹。根据出土遗物初步推测,遗址始于明末清初,废于清代中晚期。桐木岭矿冶遗址发现的硫化锌矿焙烧炉及焙烧工艺,揭示了当时最先进的炼锌技术,填补了炼锌技术史研究的多项资料空白,对完整复原古代炼锌技术将起到关键作用,对研究古代炼锌技术的起源、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10月,桐木岭矿冶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桐木岭矿冶遗址
地理位置: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仁义镇大坊村和浩塘镇桐木岭村交界处
所处时代:清
占地面积:约 110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110-1-11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桐木岭矿冶遗址位置图
桂阳,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西部,矿产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冶炼业繁盛。据史料记载,桂阳西汉设置“金官”,东汉设置“铁官”,唐末至宋代设“桂阳监”,有“千年矿都”之美誉。明清两朝大量使用锌黄铜铸造货币。桂阳是重要的锌产地,又被称为“币材之都”。2015年9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察队,开始对桐木岭矿冶遗址开展了调查。
桐木岭矿冶遗址挖掘现场
2016年7~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郴州市文物管理处、桂阳县文物管理所对桂阳县的15处大型古代炼锌遗址开展了专项调查,并对保存较好的桐木岭矿冶遗址进行了主动考古发掘。桐木岭矿冶遗址远景
桐木岭矿冶遗址面积约11万平方米。遗址核心部位有一炼渣堆积形成的山体平台,台面较平坦,略呈三角形,东西长约110、南北宽约5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通过对该山体平台的整体揭露发现该台面上呈“品”字形分布有一个焙烧单元和两个冶炼单元,构成了完整的冶炼体系。各单元的主要遗迹开口于地表第一层下,相互之间有道路连接,因此推断它们之间具有同时性。根据有关遗存分析,推测当时先将矿料和煤从山下运输至焙烧区,进行焙烧加工,再将加工后的矿料配送至冶炼单元,经过冶炼及提纯后铸成锌锭成品。
桐木岭矿冶遗址炼锌炉西段
焙烧区内共有6个焙烧台依地形有序分布,每个焙烧台由4个或8个焙烧炉一线排开。每个冶炼单元有1个至3个冶炼作坊,冶炼作坊皆以槽形炉为主体。炉床为黄色黏土夯筑,在其上修筑的炉室从下到上分为通风口、炉下室、炉上室3个部分。炼锌工艺流程
桐木岭矿冶遗址出土青花碗
桐木岭矿冶遗址出土一系列冶炼工具,如坩埚、冷凝器、铁铲等,以及青花瓷器、陶器、钱币等生活用品。在冶炼区发现有铜、铅、银含量较高的炼炉遗迹。综合检测分析结果,大致推断这是一处炼锌为主、兼炼铅、铜和银的多金属冶炼遗址。根据出土遗物初步推测,遗址始于明末清初,废于清代中晚期。依照原状保留30多亩的发掘现场,可见排列整齐的冶炼厂房基脚遗址,遗址之间巷道四通八达,冶炼厂房鳞次栉比。数百个横七竖八堆放的冶炼陶罐和多达数万吨冶炼剩下的多金属炉渣。
桐木岭矿冶遗址出土陶砂锅
桐木岭矿冶遗址发掘了埚房、槽形炉、搅拌坑、洗煤坑、沉淀坑、提炼灶、储料坑、焙烧台等,配套的炉棚柱洞,还出土了一系列较完整的冶炼工具,包括坩埚、冷凝兜、冷凝收集器、锌块、铁盖、托垫、精炼锅等,并伴有明清时期的陶壶、陶罐、砂锅、陶缸青花瓷碗和瓷杯等生活器皿。桐木岭矿冶遗址出土文物
桐木岭矿冶遗址发现的硫化锌矿焙烧炉及焙烧工艺,揭示了当时最先进的炼锌技术。遗址使用硫化矿冶炼,难以直接还原出锌,但通过前期焙烧将硫化锌转变为易于还原的氧化锌,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此工艺在国内首次发现,系中国古代炼锌史上一大技术进步。遗址中还存在铅、银、铜等其他金属冶炼活动,多金属一体冶炼是中国矿冶考古首次发现,说明对矿石的综合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桐木岭矿冶遗址碑
2019年10月,桐木岭矿冶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理位置
桐木岭矿冶遗址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仁义镇大坊村和浩塘镇桐木岭村桐木岭村交界处。
桐木岭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浩塘镇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桐木岭矿冶遗址,路程约12.7千米,用时约20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