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窑遗址 编辑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繁昌窑遗址繁昌窑遗址

繁昌窑遗址分布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城南郊和西郊的丘陵地带 ,是一处专烧青白瓷的大型古窑址群。

繁昌窑遗址是五代至南宋时期瓷窑遗址,繁昌窑初烧于五代,北宋中期开始衰落,延续至南宋初年。 窑址由柯家冲窑、姚冲窑、半边街窑、骆冲窑等组成。其中,柯家冲窑规模最大,窑址分布最为集中,是繁昌窑的主要生产区域,具有代表性。据文物部门调查,柯家冲窑址范围内现存龙窑20余座,窑址分布面积约50万平方米。

1981年9月,繁昌窑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繁昌窑遗址

所属时代:五代至南宋时期

所处地区: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城南郊和西郊的丘陵地带

占地面积:约 50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编号:V-50

历史沿革

编辑
繁昌窑创烧于五代,北宋中期开始衰落,废除于南宋初年。

繁昌窑柯家冲窑由五代时柯氏两兄弟创建。

繁昌窑骆冲窑址专烧青白瓷,创烧于五代,主要烧造时代为北宋早期。

1955年,繁昌窑遗址被发现。

1996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滁州市文物保护技术科学研究所“应用磁法勘探地下文物的研究”的项目,对繁昌窑骆冲窑址进行了试掘,发现龙窑1座,仅发掘了窑址的一部分,出土了大批瓷片,表明该窑具有官窑性质。

2002年9—1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繁昌区文物部门等单位组成的考古队对繁昌窑遗址中的柯家冲窑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揭露面积500多平方米,发现北宋时期龙窑1座(编号1号窑)及作坊等遗迹,出土大批瓷器产品和窑具标本。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为配合窑址保护工程和研究的需要,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繁昌区文物局联合对繁昌窑遗址开展第三次考古发掘,主要发掘了柯家冲窑址和骆冲窑址两个地点。

2021年12月,繁昌窑遗址被授予“安徽省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2022年2月10日,安徽省2022年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陆续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其中繁昌窑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名列其中。2022年的发掘,拟结合繁昌窑基础及配套设施环境整治工程建设项目,在遗址边缘部位布方;同年,发掘新发现“晚唐-五代”早中期文化层,首次发现繁昌窑遗址生活居住遗迹,在皖南龙窑技术传统区域内揭露出馒头窑。

繁昌窑遗址全景图繁昌窑遗址全景图

遗址特点

编辑
繁昌窑遗址由柯家冲窑、姚冲窑、半边街窑、骆冲窑等组成。

柯冲窑:窑址位于繁昌区城南郊,繁阳镇铁门村境内,涉及柯冲、高潮、新塘和宗塘4个村民组,面积40多万平方米。根据2013年底开展的繁昌窑遗址分布专项调查,柯冲窑址范围内共登记窑包17处,大部分窑包由1到2座窑炉所形成,因此该窑址窑炉数量应有20座以上。龙窑窑炉沿毛竹山和笠帽山北侧山坡分布,窑炉两侧为多年生产所形成的废弃堆积,部分龙窑附近分布有明显的作坊区。

姚冲窑:位于繁昌区城南郊,峨山镇凤形村姚冲村民组北面,笠帽山南坡,姚冲水库上方。姚冲窑址与铁门村高潮村民组以“翻车岭”相隔,调查发现窑址遗存两处,一处为暴露窑墙的窑炉遗迹,另一处紧邻姚冲水库,只见匣钵、窑砖等遗物,未见明显窑炉遗迹或窑包遗存。

半边街窑:位于繁昌区城南郊,峨山镇凤形村半边街,属于笠帽顶东南坡,发现窑址堆积一处,面积约5000平方米。

骆冲窑:位于繁昌区城西郊,繁阳镇阳冲村骆冲村民组东侧,窑址遗存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30—60厘米,初步判断有窑炉遗迹两处。

柯家冲1号窑依山坡而建,呈东西向,由火道、操作间、窑床、耳门、烟道等组成,保存完整。窑长57.5米、宽2—3米,坡度为20—24度,残墙最高达1.4米,两侧有小窑门。窑床内有大量原位保留的成排成摞的匣钵,最高一摞有14个匣钵,一些匣钵内尚有瓷器未取出来。作坊遗迹包含炼泥场地和瓷器成型作坊基址两部分,有两座泥料过滤池和放置成型慢轮的圆形遗迹。

在柯家冲窑址1号窑的南侧发现龙窑1座(编号2号窑)。2号窑保存基本完整,与1号窑呈八字形并列分布,结构与1号窑同。窑斜长38. 75米,水平长36.6米,宽2—3米,发现4处窑门,南北各两处,错位分布。窑床自东向西逐渐抬升,坡度为5—23.5度,愈接近龙窑中后部,坡度愈大。经局部解剖,窑床、窑墙有两次使用修补痕迹。龙窑北侧还发现了排水沟,北侧和南侧发现有对称分布的柱洞,可能是窑棚留下的遗迹。

骆冲窑址位于繁昌区城西郊,发现龙窑1座,房址1处。龙窑除火膛外基本保存完整,呈南北向,斜长26.4米,宽2.25—2.6米,发现4处窑门,错位分布。窑床自南向北逐渐抬升,坡度为14—19度。窑室内发现了4道隔墙,复原高0. 24—0.4米,将窑室分为5段。窑身西侧发现了龙窑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路面。

文物遗存

编辑

文物遗存

繁昌窑柯家冲窑址窑内出土瓷器有碗、盏、盏托、碟、温碗、执壶、炉、盂、粉盒、器盖、瓷塑小动物等。碗、盏、碟、温碗占绝大多数,种类很多,造型各异。釉色均为青白釉,少部分偏黄或偏绿,亦有生烧。纹饰很少,仅少量菊花纹或浮雕莲瓣纹。窑具有匣钵、垫饼、垫圈、支钉和支垫窑具等,匣钵最多,垫饼其次,垫圈和支钉较少。制瓷工具有荡箍、轴顶碗、轴顶板和整形工具。作坊区位于窑炉东部平坦区域,发现了澄泥池、储泥池和排水沟。

繁昌窑骆冲窑出土瓷器为青白瓷,有碗、盏、盘、碟、壶、炉、枕和瓷塑动物、武士俑等,纹饰很少见,偶有莲瓣纹、压印竖条纹、柳条纹等。器类比柯家冲窑址丰富,侈口碗、卧足盘、莲花枕、武士俑等在柯家冲窑址少见或不见。窑具有匣钵、匣钵座、支钉、垫圈、垫饼和圆筒状束腰支座等,以匣钵最多,支钉和垫圈均比较多,垫圈其次,垫饼最少。匣钵上刻划“一至十”“千”等数字和“上、大、小、兴、权、仁、任、夏、江、字、方、女、本、丁、于、之、许、全、元元、口章”等,还发现刻有“淳化”年号的匣钵。骆冲窑址出土的束腰形圆筒状支座、碗形匣钵和匣钵座都是流行于唐末、五代时期的典型窑具,内外均带支钉的瓷器器底是采用了流行于五代时期的支钉叠烧工艺。

繁昌窑青白瓷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产品以日常用品为主,有碗、盏、碟、执壶、温壶、粉盒、炉、缶本、盂、罐、瓷俑等,造型工整,制作精细,少量有模印、刻花、镂空等装饰,产品烧成温度高,胎质坚硬,釉面玻化程度高。

研究价值

编辑
繁昌窑遗址窑场范围内查明了多处瓷土矿点,这为探究烧制瓷器的原料来提供了重要线索。

繁昌窑是中国最早烧制青白瓷的古代窑址之一,它采用的二元配方制瓷工艺,是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重大进步,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中国南方早期白瓷及青白瓷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繁昌窑瓷器还曾在南唐二陵出土,有学者认为,繁昌窑可能就是南唐的官窑,即古文献记载的宣州窑。

发掘发现的完整的龙窑窑炉、作坊遗址和原料产地,为研究中国古代南北瓷器交汇融合和中国南方地区早期白瓷与青白瓷的生产、发展、外销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为解决中国陶瓷史上的一系列问题将发挥重大作用。

2022年2月消息,2020-2021年的发掘已经揭示了繁昌窑遗址五代文化堆积层和窑场生活区的分布迹象。

保护措施

编辑
繁昌窑遗址保护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建立和完善了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

1981年9月,繁昌窑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4月,《繁昌窑遗址保护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使遗址保护与建设有了法律依据。为保护繁昌窑遗址,展现古代繁昌窑的繁荣盛景,地方政府按照大遗址保护展示要求,规划以青白瓷文化博物馆、窑址遗存展示等工程为主体,建设繁昌窑遗址文化公园。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启动仪式6月9日举行,安徽首批6个省级考古遗址公园集中揭牌,其中包括繁昌窑遗址。

2022年6月,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启动仪式,繁昌窑遗址获授牌。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繁昌窑遗址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城南郊和西郊的丘陵地带。

繁昌窑陶瓷科技研究所

交通信息

从芜湖市出发经巢黄高速到达繁昌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