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编辑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始建于东汉,占地面积410000平方米。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河道宽超过20米,河底宽12一15米,深1—7.5米。河道堆积第10层为红胶泥层。其下为黄沙层,其上为运河废弃之后的堆积。河提顶宽13米左右,呈斜坡状的层层叠压堆筑,层厚40一70厘米不等。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对研究通济渠的流经路线、运河结构、河道变迁、水工技术、造船技术、漕运历史、商旅活动等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和文化价值。
2001年,柳孜运河码头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柳孜运河码头遗址是其一部分。
中文名: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地理位置: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
所处时代:唐代至宋代
占地面积:41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类型:古遗址
编号:5-0049-1-049
南宋光宗五年(1194年),黄河泛滥,洪水夺淮入海,通济渠从此淤塞,柳孜镇也因此衰落下来。柳孜是与大运河共兴衰的城镇。
1999年,303省道拓宽改建时发现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结构
柳孜段河道宽超过20米,河底宽12一15米,深1—7.5米。河道堆积第10层为红胶泥层。其下为黄沙层,其上为运河废弃之后的堆积。河提顶宽13米左右,呈斜坡状的层层叠压堆筑,层厚40一70厘米不等。
特点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直接依托河道筑堤,采用阶梯状堆筑技法。为增加河是的稳固性和耐冲刷性,采取了“木岸狭河,激流冲沙”的措施,在河堤中打入木桩以加固河提,河很陡,从剖面来看,南堤内坡斜度大约为70度,这两个石构台体属于同一座桥的桥墩。桥墩均为长方体式墩身,南墩体量略大,长14.3米,宽9米,高5.5米;北墩略小,长12.7米,宽7.7米,残高4.5米;两墩相距约19米。石板路位于两岸石筑桥墩中间,占据河道。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发现两岸河堤、石筑桥墩、道路等重要遗迹,在河道中出土沉船9艘,以及大量的陶瓷器、石错、骨角器、铜钱、铁器等。其中重要遗迹有:运河河道、两岸的河堤、石筑桥墩、跨河驿道、建筑基址和沉船等。
地名由来
柳孜,又称柳江口、柳孜集、柳子,该村无柳氏家族居住,传说是由柳展雄把守运河码头柳江口而得名。
柳玫运河码头遗址考古发现证明,柳孜是隋唐宋时期通济渠沿岸的繁华重镇,遗址保存完好,对研究通济渠的流经路线、运河结构、河道变迁、水工技术、造船技术、漕运历史、商旅活动等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和文化价值。
2013年,柳孜遗址作为大运河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项目库名单。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柳孜运河码头遗址是其一部分。 按照世界遗产管理标准,加大遗产保护力度,陆续颁布了相关保护规划和保护管理规定,划定了遗产区、缓冲区范围,制作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标志神,树立了保护范围界柱,建立了大运河遗产档案资料,遗产监测工作有序开展,大运河遗产的“四有”工作逐步完善。在遗产本体保护方面,搭建了桥梁遗址保护性设施钢构大棚,安装了遗产区防护栏和安防监控设备,实行封闭保护,确保遗址安全。对占压运河遗址的房屋和周边不协调建筑进行了拆迁整治,加强绿化、环卫管理,遗产区环境风貌得到显著改善。地理位置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
柳孜运河遗址
交通路线
百善镇人民政府——德贤路——京台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