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坎村古建筑群 编辑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呈坎村古建筑群呈坎村古建筑群

呈坎,古名龙溪,位于黄山东南麓。唐末,江西南昌府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俩,举家迁入歙县,“择地得西北四十里,地名龙溪,改名呈坎”,呈坎古建筑群主要的建筑时代为明初至清末。

呈坎汇集了不同建筑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等,石雕、砖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艺术在这里得到发挥,呈坎是中国保存的皖南民居、明清建筑最集中,最富特色,最具有观赏价值的村落。

2001年6月25日,呈坎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呈坎村古建筑群

地理位置: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

著名景点:文献祠堂

所处时代:明初至清末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批号:国发〔2001〕25号

编号:318-124

历史沿革

编辑

呈坎村呈坎村

呈坎,位于黄山东南麓,古名龙溪,原为歙县地,现属黄山市徽州区管辖。唐末,江西南昌府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俩,举家迁入歙县,“择地得西北四十里,地名龙溪,改名呈坎”,并“筑室而居焉”(元张旭《罗氏族谱序》)。呈坎,作为罗氏家族的聚居之地,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呈坎罗氏,枝繁叶茂,人才辈出,成为歙县“八大家”之一(据罗氏族谱载,歙县“八大家”为槐塘程、呈坎罗、棠樾鲍、长林郑、山前汪、溪南、岩镇吕和叶有曹)。

建筑特点

编辑
村落布局

呈坎村民居呈坎村民居

整个呈坎村落布局按照《易经》中的“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村中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是中国唯一一个按先天八卦建村的典范,也是现今发现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八卦古村落。同时呈坎村内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这里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深奥的“易经·八卦风水”之说,与人类生存环境、社会和谐、村落民居建设神秘的维系在一起。

文物遗存

编辑
综述

呈坎村古建筑群呈坎村古建筑群

历史由于呈坎交通闭塞,自古以极少受到战争劫难。所以,这里的古民居星罗棋布,古民居、古祠堂、古桥、古徽雕(砖、木、石)古屋、古亭、古台、古楼阁、古井、古文化遗址等,古迹众多,保存具有特出代表的古建筑有:罗东舒祠(宝伦阁)他是中国民间发现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最高的民间家族祠堂。皖南宋代“长春大社”;固若金汤的“燕翼堂”。还有中国古代最高层建筑的明代“三层楼”就有八幢,元代“环秀桥”,“隆兴桥”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单孔桥。还有宋代建筑“老虎洞”为宋代经典建筑。罗氏后裔还保留着朱熹的《罗氏宗谱》序说、《熹又识》苏轼的“序赞”等等。其中呈坎古匾是家族世代荣耀显贵标志。从宋代、元代、明代、到清代现保存完好的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历代名人古匾。保存最古老的木匾是宋代的“大司成”,为元代高官“李孟”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所题、赠给国子监祭酒罗绮的,已有七百年历史。“彝伦悠叙”匾长度6米,宽2.5米,它是中国古匾中保存最大的木匾,为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所题。

长春社

长春社位于村南首,是村民祭记土地神、五谷神之所;位于村中衔巷交叉口处的钟英更楼是打更巡夜供瞭望和报时之场所;横跨众溪的环秀桥、隆兴桥则是联系村东、村西和南向进出该村的交通要道,两座石桥还是村人游憩休息之所;位于该村五街九十九巷的15处民居建筑是村民世代生产生活居住的私宅和家园。既有显赫的官邸,也有素朴的民宅,还有徽商的寓居所。这些建筑除正房外,有些还保留有厨房、私塾、花园、杂院等。

罗东舒祠

罗东舒祠罗东舒祠

村北罗东舒祠,占地5亩,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面阔达26—29米,进深达79米, 4进4院,一进比一进高,后寝多达11开间,是集石雕、木雕、彩绘于一身的家庙建筑。罗东舒祠内还藏有从元到民国等各时期幸存的匾额34块。因而呈坎又享有“古匾之乡”之誉。其中高悬于享堂栋梁的董其昌书“彝伦攸叙”匾,高达2.15米,宽达5.15米,堪称“古匾之最”。享堂阶檐石每块都长达5米,宽达1米,高达0.2米。享堂南面还有内则(即女祠),女祠虽小,但却开创了再婚妇女也可入主祠堂的先河,比棠樾女祠(清代)早。2001年,国务院在公布第5批“国保单位”时,将许多地方前4批的同类“国保单位”都进行了合并,唯独罗东舒祠却没有被与“呈坎古建筑群”合并。由此可见罗东舒祠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隆兴桥

村南明代“隆兴桥”,俗称新桥。位于观音山嘴,系前罗19世祖罗弥达所建。清代前罗31世祖罗泽之捐资维修。桥面高出地面8米,宽6.6米,长46.6米,桥面两侧有条石供人休息。隆兴桥是江南保存规模最大的单孔石拱桥。

环秀桥

环秀桥环秀桥

前街上街元代“环秀桥”,俗称黑桥,为梁式花岗岩条石桥,有两个石墩,桥宽4米,长25米,高4米,桥面由10米长、0.4米见方的花岗岩条石铺成,系后罗17世祖罗环秀遗孀程氏于元初始建,前罗13世祖罗东舒曾易巨石助建。后罗15世祖罗旦于元末重修。

十字街横街

十字街横街,又名孙家巷,罗会泰宅,俗称老虎洞,实名老虎祠,族谱记载为元代所建。底层高达6米,两层的建筑高达11米,比现代3层楼还高,宛如古堡,非常坚固。墙体施工精细、门楼透雕精美,大门有东西2个,还有硕大斗拱、粗壮梁柱、精美仰莲、底层双层梁架结构与顶部平安藻鼎、楼层地砖、楼檐窗前梳妆台等。

文物价值

编辑

呈坎村古建筑群呈坎村古建筑群

呈坎村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至今完整保存着宋、元、明等朝代具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体。古村落古以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建筑特色、风水理论以及雕刻艺术,为各类文化艺术的研究人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研究基地。徽州古民居建筑不仅讲究外形的恢宏、奇伟,而且刻意追求屋内的装饰美。呈坎村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同样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等建筑实物中。因此呈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文物保护

编辑
1996年,呈坎村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20世纪90年代起,安徽省、黄山市等文物部门先后投入1300多万元,对呈坎古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地维修、成片保护的模式。

2013年年初,呈坎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3处文物保护样板工程之一。整个样板工程概算约8000万元,涉及古建筑约30处,其中古民居约占80%左右。一期工程包括10幢古建筑的维修保护以及古村落的安防、消防、防雷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徽州区政府重点打造“一环两核”,即呈坎、灵山、潜口环形保护区和岩寺、西溪南保护核心徽州古建筑保护区。制定了《徽州区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投资1.2亿元,全面完成全区177处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实现古建筑保护利用全覆盖。

历史文化

编辑
呈坎村文化

早在宋代被理学家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今天又被国内外诸多名专家学者冠为:“中华八卦经典、徽州风水宝地”它是中国著名的“国宝之乡”。

呈坎古村:“山形交错水色清澄;人情庞实;伦理端严;有田可耕;有水可渔;脉祖黄山;五星朝拱;可开百世不迁之族;因而古人认定这里是理想的人居环境,遂举家迁此。择地筑室而居焉”。呈坎四面高山,有利于夏避东南飓风,冬避西北寒风事业恶劣天气,又利于避火防灾。从高处看村落,呈坎位于八座小山环抱之中,山与山似连非连,形似八卦的八个方位,它们分别是:东面:灵金山、峰山;西有:龙山、鲤王山;南临:观音山、马鞍山;北靠:葛山、长春山等八座山峰,成不规则分布四周。而山与山之间则有梯田相互连接,地形成八卦之坎卦,即外八卦。整个呈坎村就在八座山、夹一河的盆地中。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巧借山水形势,形成二圳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呈坎位于黄山风景区的南麓北纬29°55′,东经118°15′;在徽州区通往黄山的公路佛子岭段折向东北五公里处,北距黄山40公里,南距徽州区政府驻地--岩寺镇15公里。

呈坎

交通信息:

1、如果是从黄山市(屯溪)到呈坎,请在离火车站1公里的黄山汽车站找屯溪到呈坎的班车。再一个办法就是先从屯溪坐车到徽州区(岩寺)小公交车可能3元钱就够了,到了徽州区(岩寺)以后再找徽州区到呈坎的公交车,

2、屯溪和岩寺到呈坎的小公交到呈坎班次都不很多,但徽州区到呈坎的距离是15公里左右。从黄山风景区汤口到呈坎,可以坐从黄山风景区到歙县或徽州区岩寺的班车,45公里左右,班次不多。

下一篇 渔梁坝

上一篇 程氏三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