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 编辑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村的成渝古驿道东大路旁,立于北周闵帝元年(557年)。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位于石佛寺后,古称“天落石”的岩壁上。整个石佛寺的摩崖石刻面积约268平方米,其中“天落石”是一巨型的单体砂岩岩石,东壁上有北周文王碑,又称宇文泰刻碑。 北周文王碑周围有隋唐到清后世雕刻的摩崖造像。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是考古已发现长江流域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南北朝碑刻,是中国唯一一处以碑文的形式记录北魏、西魏、北周史实并为宇文泰歌功颂德的碑刻,既是研究北魏、西魏、北周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职官及书法、雕塑艺术的宝贵资料,也是见证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型、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重要实物。

2013年3月,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

地理位置: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村的成渝古驿道东大路旁

所处时代:南北朝至清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576-4-07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北周文王碑刻于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是北周将领追谥文王宇文泰而立。

《留题周文王庙诗》刻于宋政和二年(1112年)。

1986 年 6 月,成都市文管会会同龙泉驿区文管所对北周文王碑及其附近的几十龛石刻造像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

1995 年版《龙泉驿区志》载录有碑文。

1999 年 4 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北周文王碑及其周边石刻造像又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整理研究,将其全部资料进行了绘图,照拍以及拓片。

2019年开始,文保单位对石佛寺(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进行修缮,并安装监控设备。

遗址特点

编辑

天落石天落石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村的成渝古驿道东大路旁, 石佛寺后,古称“天落石”的岩壁上。石佛寺又称“周文王神祠”或“周文王庙”。整个石佛寺的摩崖石刻面积约268平方米,其中“天落石”是一巨型的单体砂岩岩石,东壁上有北周文王碑,又称宇文泰刻碑。

文物遗存

编辑
北周文王碑

北周文王碑

北周文王碑通高2.24米,宽1.25米。碑帽浮雕朱雀、四小佛像。 碑额正书“北周文王之碑”,碑文:“大周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散骑常侍、军都县开国伯强独乐为文王建立佛、道二尊像,树其碑。元年岁次丁丑造。”共计五行五十六字,皆阳文大正书。 碑文阴刻正书40行,每行34字,全文1400余字,均刻于正方格内,大部分字迹风貌犹存。碑身下左右角浅刻两佛像。此碑与其右侧为文王建立的佛道造像一龛。 《北周文王碑》为魏碑体,这一时期的书法,尚处于隶书向楷书的过渡,粗朴率真,略带民间风味,笔锋遒劲挺拔,参以行草,具有一定的北朝特征。

碑文节选:“夫功烈当时而显扬千载者,非竹帛无以褒其训;非金石无以铭其德。是以汉颂李氏于荫岑,前魏书邓艾于绵竹,姬姜受齐鲁之封,晋宋垂拱而取天位者,皆犹立身有滔天之功,平暴理乱,存济苍生故耳。而我文王,处身成长,值国艰难。恒朔风起,连及鲁越,鲜于、葛荣各拥十州之众,翻魂齐晋。尔时王身,文武英邈,策量山海,坐算知天,谋无不决。平杜、葛二军积年之寇,扫荡齐魏革化之民。京洛清晏,关东贴然,安置宰守,人民复业。惟有丑奴、莫折,电聚蚁众,扰乱三秦。贺拔与王俱时受命,龚行天罚,各领虎将百千,刚奋争先,擒丑奴于泾州长坑之原,戮莫折余烬在大秦之域。河息宁,关陇倏同。平泾定秦,王有阵敌之功,重勋难彰,除原州刺史。在任清俭,与民水菜不交,問绝私规,皎然冰镜。恩同子产,后比周邵。令名昭著,远近钦穆。寻转为夏州刺史。”

摩崖造像及其它碑

摩崖造像

北周文王碑周围有隋唐到清后世雕刻的摩崖造像,另有唐大历年间《唐三教道场》碑和北宋年间一个叫宋京的人所刻《留题周文王庙诗》碑各一通。《唐三教道场》碑记述了石佛寺的修建情形,石佛寺又称“大佛寺”,建于唐大历六年(771年),存弥勒佛一尊位于北周文王碑所在“天落石”正前殿,殿中浮雕弥勒巨石佛像,是山下大佛村的得名由来。

历史文化

编辑
历史背景

南北朝时期,西魏晚期实际掌权人宇文泰派大将尉迟迥率勇士12000多人伐蜀,连克剑阁、漳州等地,一路所向披靡。即将攻破益州(成都)时,益州刺史开城投降,从此,成都及巴蜀地区归于西魏统治。而这条连通成都与重庆之间的“巴蜀大道”也因为历史的改写重新赋予了使命,当时驻守四川的大将强独乐为了歌颂宇文泰的功绩,北周文王碑记录了这段“平定巴蜀”的南北朝历史。

相关人物

宇文泰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也是之前西魏晚期的实际掌权者。他掌权期间,对内团结各方,对外立足关陇,争战东魏,攻陷南梁,奠定了其身后关陇政权一统天下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特别是他在用人制度上,唯贤是举,不限资历,只要德才兼备,哪怕出身微贱,都可居卿相,他的选官思想体现了打破门第传统的新精神,使西魏吏治较为清明,这其中,“北周文王碑”的立碑者强独乐就是其中一个。强独乐官至车骑大将军,级别是军都县开国伯,而“伯”在当时“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中居第三等,在职掌四川的官员里面居于第二等级。

石佛寺

石佛寺石佛寺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所在的石佛寺建筑群,原为四合院布局,院落坐西朝东,分别有建筑,前殿、观音殿(现厢房)、南厢房(已被拆除)、石佛殿等主要建筑,形成完整的四合院院落。南厢房较观音殿低,中部设有水池,双向架设十字拱桥,连通南北向及东西向甬道,石佛寺形成了南北方向及东西方向的两轴建筑布局,并各有相应的主次建筑,该做法于四川少有,具有其独特性。因各种因素,后南厢房被拆除,现三侧保留建筑,原厢房位置砌筑围墙,使之形成三合院落布局。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位于石佛殿西侧,处于保护需要,后期建造保护碑廊建筑,以及休息、观光之用的凉亭,凉亭位于“天落石”顶部。

相关记载

关于北周文王碑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碑记目》卷四《简州碑记》,其记有∶“周文王庙碑,在阳安县西北,上十五里,即后周高祖文帝之庙。旧碑题额云∶'大周植其碑,元年岁次丁丑造。'元年即后周闵帝之初元也。今石刻存焉。”后面还有“后周宇文泰纪功碑,碑在本州界。首云∶泰数遣都督入蜀,一治石岗县,一治怀远县。见《简州志》。”原碑有两块,一块是“周文王庙碑”,一块是“后周宇文泰纪功碑”。清代人刘喜海《金石苑》始录今北周文王碑之全文,明代曹学铨《蜀中名胜记》,清代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楷法溯》,以及康有为《广艺舟双辑》均有著录。

价值意义

编辑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是考古已发现长江流域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南北朝碑刻,是中国唯一一处以碑文的形式记录北魏、西魏、北周史实并为宇文泰歌功颂德的碑刻,既是研究北魏、西魏、北周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职官及书法、雕塑艺术的宝贵资料,也是见证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型、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重要实物。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村的成渝古驿道东大路旁。

北周文王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路程约14.6千米,用时约29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