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早期建筑 编辑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大学早期建筑四川大学早期建筑

四川大学早期建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华西校区建筑群初建于20世纪初,由原华西协合大学聘请外国建筑设计师设计;四川大学办公大楼修始建于1951年。

四川大学早期建筑包括四川大学办公大楼(明德楼)和华西校区建筑群。其中华西校区建筑群由华西校区办公楼(怀德堂)、华西校区第一教学楼(嘉德堂)、华西校区第二教学楼(苏道璞纪念堂)、华西校区第四教学楼(赫斐院)、华西校区第五教学楼(原华西协和大学教育学院)、华西校区第六教学楼(万德堂)、华西校区老图书馆(懋德堂)、华西校区钟楼(柯里斯纪念楼)组成。华西校区建筑群属砖木式结构,外观呈现中国古典建筑特征,内部设计采用西式建筑元素,诠释了东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是研究中外建筑史特别是西南地区建筑史的鲜活典范。

2013年5月3日,四川大学早期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四川大学早期建筑

地理位置: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

所处时代:1913~1954年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890-5-28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英国、美国、加拿大的基督教差会联合开办一所全新大学——华西协合大学。

民国元年(1912年),华西协合大学创办者在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等国专门举办了一次设计竞赛,英国建筑师弗烈特•荣杜易(FredRowntree)以综合中西方建筑工艺元素的方案被选中。

民国四年(1915年),怀德堂由美国纽约罗恩甫氏为纪念白槐氏而捐建动工;合德堂由加拿大(英美)美道会为纪念最早到中国西南地区传教的赫斐氏开建。

民国八年(1919年),怀德堂建成。

民国九年(1920年),万德门由国浸礼会万德门夫妇捐建;合德堂建成。

民国十三年(1924年),嘉德堂竣工。

民国十四年(1925年),钟楼由美国医生亚克门•柯里斯所捐建动工。

民国十五年(1926年),钟楼、懋德堂竣工。

民国十七年(1928年),英国嘉弟伯氏捐建教育学院教学楼东端。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化学楼动工。

民国三十年(1941年),化学楼建成。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刘文辉捐建教育学院教学楼西端。

1951年,成都工学院第一教学楼开始修建。

1954年,成都工学院成立典礼前第一教学基本落成。

2018年,荣杜易的后人把当初学校的设计图捐赠给了四川大学。

建筑格局

编辑
四川大学早期建筑包括四川大学办公大楼(明德楼)和华西校区建筑群。其中华西校区建筑群由华西校区办公楼(怀德堂)、华西校区第一教学楼(嘉德堂)、华西校区第二教学楼(苏道璞纪念堂)、华西校区第四教学楼(赫斐院)、华西校区第五教学楼(原华西协和大学教育学院)、华西校区第六教学楼(万德堂)、华西校区老图书馆(懋德堂)、华西校区钟楼(柯里斯纪念楼)组成。华西校区建筑群初建于20世纪初,由原华西协合大学聘请外国建筑设计师设计,采用中西合璧的方式建设。

建筑特点

编辑
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及其建筑,由英国设计师弗雷德•荣杜易(Fred Rowntree,1860年出生于英国的斯卡布罗)规划设计。荣杜易对整个华西坝进行了整体规划,为华西协台大学后期建设提供了框架。荣杜易在伦敦正式设计前考察了北京故宫、四川民居和日本建筑,建筑外观上着力突出中国特色的青砖黑瓦,间以大红柱、大红封檐板及清一色的歇山式大屋顶,在屋脊、飞檐上点缀以远古神兽、龙凤、怪鸟,檐下以斗拱为装饰,给人以神秘古朴的东方美感;内部则采用纯西式结构。在修建过程中,大部分建筑材料都取自当地,例如在成都三瓦窑一带定制的砖瓦,来自四川西部高山的木材,从岷江上游河岸采集的石灰石等。建筑用的铁钉和玻璃等,主要是从汉口和上海甚至是国外购买而来。嘉德堂、懋德堂、苏道璞纪念堂、赫斐院、教育学院、万德门明堂学社等,也皆为外籍设计师所设计,采用中西合壁砖木结构,外观融合中式古典韵味和西式建筑特征。

主要建筑

编辑

四川大学办公大楼(明德楼)

四川大学办公大楼(明德楼)位于四川大学的望江校区,总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造价为160万元,最初准备建成一栋9层的高大建筑,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加之国家经济较为困难,最后只修成了今天的中部6层、左右4层的建筑。大楼采用了纵横三段西方古典主义构图,外观运用中国传统建筑重檐歇山式屋顶、中国古代吉祥图案以及中国传统的红色梁柱等中国古典元素。此建筑造型浑厚凝重,是“中国固有式建筑”风格在共和国时代的延续和发展。1999年,学校在保持该楼原貌的情况下,对大楼进行了彻底地加固和维修。

四川大学办公大楼(明德楼)四川大学办公大楼(明德楼)

华西校区办公楼(怀德堂)

华西校区办公楼(怀德堂)是其中最古老建筑,该楼为砖木结构,外观表现出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系由美国纽约罗恩甫氏为纪念白槐氏而捐建。该楼建成后设有校行政事务办公室、礼堂、文科教室和照相部等,二楼上的大讲演室还是星期日礼拜、聚会之所。怀德堂现为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办公楼。

华西校区钟楼

华西校区钟楼,系美国医生亚克门•柯里斯所捐建。其建筑形式采纳中国传统建筑的歇山式屋顶(20世纪50年代改为十字脊歇山顶),楼内大钟为美国梅尼利制钟公司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专门铸造,早期由人工敲打,后改为电力,是今成都市现存唯一的机械式钟楼。

华西校区钟楼华西校区钟楼

华西校区第一教学楼(嘉德堂)

华西校区第一教学楼(嘉德堂),为原华西协和大学生物楼,由美国夏威夷嘉热尔顿兄弟捐建,建成后为生物化学系、化学系、生物系、生理系教室,现为四川大学华西校区第一教学楼。

华西校区第一教学楼(嘉德堂)华西校区第一教学楼(嘉德堂)

华西校区第二教学楼(苏道璞纪念堂)

华西校区第二教学楼(苏道璞纪念堂),为原华西大学苏道璞纪念堂,又名化学楼,由华西大学、内迁来蓉的金陵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资兴建。为纪念已故的来华英国化学家苏道璞博士(StubbsCM.),命名为苏道璞纪念堂。当时四校约定该楼由各校化学系及金陵大学的化工系合用,战后归华西大学所有,此楼沿用至今,现为四川大学华西校区第二教学楼。

华西校区第二教学楼(苏道璞纪念堂)华西校区第二教学楼(苏道璞纪念堂)

华西校区第四教学(合德堂)

华西校区第四教学(合德堂),由加拿大(英美)美道会为纪念最早到中国西南地区传教的赫斐氏所建,故又称赫斐院。建成时为物理系、数学系、农学院、宗教系教室,现为四川大学华西校区第四教学楼。

华西校区第四教学(合德堂)华西校区第四教学(合德堂)

华西校区第五教学楼(原华西协和大学教育学院)

华西校区第五教学楼,1928年竣工,为原华西协和大学教育学院。英国嘉弟伯氏捐建该楼东端,为教育学院教学楼;1948年刘文辉捐建该楼西端。该楼现为四川大学华西校区第五教学楼。

华西校区第六教学楼(万德堂)

华西校区第六教学楼(万德堂),又名万德门和明德学舍,由国浸礼会万德门夫妇捐建。建成时处于华西大学西部,即今人民南路上。由于人民南路工程的需要,1960年万德门被拆除,搬迁至现在的位置。一砖一瓦,均按原貌重建。由于迁建处地面有限,原万德门背后的侧楼去掉了,楼顶上的一座二层亭楼也除去。该楼建成后即为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早年华西师范学校亦设于此。该楼现为四川大学华西校区第六教学楼。

华西校区第六教学楼(万德堂)华西校区第六教学楼(万德堂)

华西校区老图书馆(懋德堂)

华西校区老图书馆(懋德堂),为原华西协和大学图书馆及博物馆,系美国赖孟德氏为纪念其子捐建,该楼共二层,建成后即为图书馆及博物馆,现为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医学博物馆。

华西校区老图书馆(懋德堂)华西校区老图书馆(懋德堂)

文物价值

编辑
四川大学早期建筑华西校区建筑群属砖木式结构,外观呈现中国古典建筑特征,内部设计采用西式建筑元素,诠释了东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是研究中外建筑史特别是西南地区建筑史的鲜活典范。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5月3日,四川大学早期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四川大学早期建筑四川大学办公大楼(明德楼)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

四川大学早期建筑华西校区建筑群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三段17号。

四川大学(华西校区)

交通信息

望江校区

成都市内公交6路、19路、35路、335路、12路、27路、34路、49路、55路、62路、67路、72路、76路、77路、92路等均经过。

华西校区

成都市内公交6路、19路、35路、335路、12路、27路、34路、49路、55路、62路、67路、72路、76路、77路、92路等均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