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德诞生地 编辑
朱德诞生地位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李家湾村。由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清光绪八年(1882年),朱德祖父率全家佃租了西厢房16平方米仓屋。1886年12月1日,朱德诞生在这里。
中文名:朱德诞生地
位置: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李家湾村
诞生时间:1886年12月1日
组成:正房和东、西厢房
1882年,朱德的父亲朱世林,母亲钟太夫人就住在这里。为了通风透光,才把仓屋靠院坝一边的装板取掉一小方,另用七根小木枋竖立安装在小方框内,而呈简陋栅栏式窗户。堂屋东西次间墙壁上陈列着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简介,玻柜里存放着簪子、象牙烟杆、竹筷笼、裹肚、帽子、手工刺绣枕套、土布手工刺绣手帕,剪刀、缝衣竹尺、土青花瓷器、青花酒杯等遗物。堂屋正中按仓屋式样仿造装饰,塑有二尊仿铜塑像,好似当年朱德看着母亲纺线的情景。东转角房塑一尊朱德青少年时看书写字的仿铜塑像,墙壁上陈列着朱德与夫人康克清对母亲的怀念的图片及在延安悼念其母亲场面的简介。
那时, 堂屋左右两间歇房分别是朱德祖父母、大伯父大伯母的寝室,正房右边转角处是朱德三叔朱世和、幺叔朱世禄的卧室,里面一间是家里临时煮酒的小作坊,右边横屋第一间是朱德大哥朱代历、二哥朱代凤的歇房和家里丢放零杂东西的地方,下隔壁就是朱德诞生的仓屋,再往下边是厨房和猪牛圈。该院始建于清乾隆末年,坐北朝南,是一座土木穿逗结构、青瓦房面的川北典型民居三合院,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建筑面积216平方米。
正房五开间,高大宽敞,雕花门窗,做工精细,建在一块1.07米高的石砌台基上,中间有梯道5级,上阶沿进入堂屋,两次间为卧房。西稍间系煮酒酢坊,西侧转角横屋屋基低于正房1米,阶沿高出院坝约26厘米。 西横屋中间是一间阴暗狭小、面积仅有16平方米的仓屋,上下左右均为木架穿逗结构,用木板装嵌当作墙壁。
1882年,朱德的父亲朱世林、母亲钟太夫人就住在这里。为了通风透光,才把仓屋靠院坝一边的装板取掉一小方,另用七根小木枋竖立安装在小方框内,而呈简陋栅栏式窗户。
1886年12月1日早晨(农历冬月初六辰时),朱德同志就诞辰在这间仓屋里,一直住到1895年底才离开此地,迁居琳琅山东面的朱家大湾老屋。朱德同志在此生活、劳动、学习达9年时间,度过了不平凡的童年。李家湾有朱德同志当年劳动过的月亮田,游玩过的琳琅山西寨门和丁家花园。
国家为了保护好朱德诞生地,还拨出专款修起了一条沿山石板便道“琳琅路”,把仪(现金城镇)马(鞍)公路经过的药铺垭私塾和朱德诞生地连接起来,利于人们参观瞻仰。 朱德同志诞生地因年久失修,檩桷挑梁等木质结构朽烂断裂,安全防范配套设施差,严重影响了其教育职能发挥。
2004年11月,朱德故居保护建设指挥部按照“着眼保护,维修为主,修旧如旧,尊重自然,不大拆大建”的原则,制定了朱德诞生地维修保护方案,于2006年4月9日启动,按丁家院子原建筑轴线、原建筑形制、原建筑结构、原建筑材料、原建筑工艺技术进行全面修缮保护。
对西侧横屋的仓房朱德诞生地按1895年朱德离开此地时室内的原样予以展示,陈列着木平床、椅子、衣柜等。西厢房第一间为饭堂,现陈列着方桌,板凳、柜子等。西梢间转角为厨房,现陈列着土灶、铁锅、碗柜、案板及厨具家什。
堂屋东西次间墙壁上陈列着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简介,玻柜里存放着簪子、象牙烟杆、竹筷笼、裹肚、帽子、手工刺绣枕套、土布手工刺绣手帕,剪刀、缝衣竹尺、土青花瓷器、青花酒杯等遗物。
朱德生母钟夫人是一位能干娴熟、和蔼善良的家庭主妇。对待子女严格而慈祥。童年时代的朱德受母亲的精心教养,与母亲情感笃厚。1944年4月,朱德在延安各界追悼其母钟夫人逝世的大会上,敬献了《回忆我的母亲》这篇祭文,以表达他对母亲的无比敬爱,毛泽东称之为“伟大之母性”。
堂屋正中按仓屋式样仿造装饰,塑有二尊仿铜塑像,好似当年朱德看着母亲纺线的情景。 东转角房塑一尊朱德青少年时看书写字的仿铜塑像,墙壁上陈列着朱德与夫人康克清对母亲的怀念的图片及在延安悼念其母亲场面的简介。
为游客参观瞻仰方便,修通了通往朱德同志旧居(朱德故居)、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及朱德父母旧居相连的公路,在院子外的西侧还修建了厕所和停车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