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宾大观楼 编辑
宜宾大观楼,又名谯楼,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西街2号,占地约650平方米。谯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毁于兵火。清乾隆二十年(1765年)重建,定名大观楼。宜宾大观楼因形似北京的天安门,在当地有“小天安门”之称。
宜宾大观楼整个楼分四层,楼高28米,长31.6米,宽20.4米,呈长方形。底层用石砌,中有十字形通道,可容车马通行。楼西,有两道各29级的石梯,直通楼厅。宜宾大观楼建筑沿袭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现为宜宾市图书馆阅览室。
2013年3月5日,宜宾大观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宜宾大观楼
外文名:Daguan Pavilion
地理位置: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西街2号
所处时代:清
占地面积:约 65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334-3-63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末,张献忠义军进攻宜宾与明军激战,谯楼毁于战火,仅存台基。
清康熙年间,知府张利宾重修谯楼。
清乾隆十九年(1764年),谯楼遭火焚。
清乾隆二十年(1765年),由宜宾知府托隆重建,并定名大观楼。
1966一1976年间,大观楼曾改为东风楼,后恢复大观楼名称。
2003一2006年,宜宾市对宜宾大观楼作了大量维修工作。
结构
宜宾大观楼整个楼分四层,楼高28米,长31.6米,宽20.4米,呈长方形。底层用石砌,中有十字形通道,可容车马通行。楼西,有两道各29级的石梯,直通楼厅。上面三层,全系斗拱木质结构,四角飞檐,凌空翘首,窗棂檐楯,皆出工匠精心雕镂而成。四周棂窗,高敞明丽。整个楼形建筑典雅,雄壮,保持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因为形似北京的天安门,在当地有“小天安门”之称。
特点
宜宾大观楼在石砌长方形高台上建设,三檐歇山顶式,檐下置如意斗拱,属景观亭台楼阁类型。
合并图册
合并图册
合并图册
合并图册
合并图册
艺文
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罗哲文先生写诗:
双江绕郭古戎州,万里长江江水头。
三塔扶摇临碧落,两山叠峙彩云浮。
流杯沧壁名篇隽,真武观前景色幽。
最是中城佳览处,西南半壁大观楼。
传说故事
传说宜宾大观楼下有阴传河,并有一条恶龙,经常肆虐,将宜宾淹成一片汪洋,故修此楼镇其头,在县府街修一楼(即小鼓楼)以镇其尾,并在东街树牌坊九道以镇其身。虽属神话,盖楼基四周,地下水甚丰,非无因也。
关于宜宾大观楼的传说甚多。据说当年冀宣明在书写“大观楼”三字时,先写“大”和“楼”二字,“观”字最后写,但写到最后一笔时,冀宣明感到腕力不足,遂用脚尖踢了一下笔托,才得以完成了观字。但由于用力过猛,墨水溅起,将站在一旁观看的的知府托隆的衣服弄脏。托隆很不高兴,幸好冀宣明机警,在最后题下款时,未写自己的名字而写上了“长白托隆题”。这下托隆才转怒为喜,所以匾上未见冀宣明书的字样。由于大观楼声名远播,托隆也就把冀宣明举荐为官。
修建传说
大观楼修建于何时?有两种传说。一说唐元和五年(850年),刺史张九宗所立《韦南康纪功碑》载,楼为唐德宗时,戎州都督韦皋所建,可惜碑与碑文早已无存。另一说,根据《宜宾县志》载,清雍正廷尉邓时敏作的《叙郡谯楼记》称:“乾隆年间,宜宾都司谕修……言郡有谯楼(在府署之东)创自明代嘉靖中……”明朝末年,谯楼毁于兵火。清康熙年间,知府张利宾重修,至乾隆甲申年间又遭火焚。次年,知府托隆再建,并定名为大观楼。
2013年3月5日,宜宾大观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宜宾大观楼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西街2号。
大观楼
交通指引
宜宾市内乘坐公交4路、10路、12路、22路公交车三医院站下车,步行可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