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佛寺摩崖造像 编辑
困佛寺摩崖造像,又称睏佛寺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回澜镇付家庙村。
困佛寺摩崖造像共有大小龛窟33个、造像1000余尊,尤以北宋卧佛最为有特色,当地人俗称睏佛,故名睏佛寺摩崖造像。 困佛寺摩崖造像内容丰富,题材有释迦涅槃图、说法图、千佛、观音、地藏、菩提瑞像、佛道合龛等。 其中第20号龛主尊明显带有南北朝遗风;第23号龛的交脚弥勒为川东渝西少见。 19号龛旁边一组小龛则开凿于隋至唐代贞观时期。 困佛寺摩崖造像为研究安岳、大足石刻提供了全新的艺术考古资料,同时对研究隋、唐、宋时期的佛教、道教文化及古普州石窟区当时的政治、艺术、历史、科学等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
2013年5月,困佛寺摩崖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困佛寺摩崖造像
地理位置: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回澜镇付家庙村
所处时代:隋至宋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578-4-081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20年4月,雷玉华与四川博物院院长、文物保护专家韦荃到乐至县调查,确定卧佛是北周石刻。佛像衣纹上X形清楚,是北周时候一个特征。
困佛寺摩崖造像
困佛寺摩崖造像,又称睏佛寺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睏佛寺摩崖造像共有大小龛窟33个、造像1000余尊,尤以北宋卧佛最为有特色,当地人俗称睏佛,故名睏佛寺摩崖造像。 困佛寺摩崖造像内容丰富,题材有释迦涅槃图、说法图、千佛、观音、地藏、菩提瑞像、佛道合龛等。 其中第20号龛主尊明显带有南北朝遗风;第23号龛的交脚弥勒为川东渝西少见。 19号龛旁边一组小龛则开凿于隋至唐代贞观时期。它们证明了北朝时期在道教发源地四川,远离地方政治文化中心的成都,且非交通大道旁的丘林地区,已经有佛教摩崖造像的开凿。这是四川地区佛教传播深入乡村最早的实物资料。释迦涅槃图
释迦涅槃图,当地人习惯称马锣睏佛或睡佛,距地面高0.6米,依崖刻成。整个睏佛所在的第5号龛长11.8米,高2.6米,深0.7米,而睏佛则身长10.5米,头长2.1米,肩宽2.1米,属中国大型佛像造像之列,是一尊全身石刻像。睏佛造像头戴螺髻,鼻梁略高,脸部浑圆,双眸微合,嘴唇轻闭,面容安详端庄,神态怡然;佛身披着袈裟,袒胸赤脚,左手置腹上,右手微曲,手指放在胸前,通体服饰线条流畅。 四周雕刻有顶礼膜拜弟子20尊,龛楣上还对刻有二飞天。
相传,马锣睏佛和乐山大佛、安岳黄桷大佛是师兄弟,几乎同时期到峨眉山拜师学法。有次,师傅安排三人外出游学。临行前,师傅约定:返回时间不定,但不管何时何地,只要在他敲响返程钟声之前,没有回山的,便不再回山,各自在所在地进行修行。三人在外领略了大好锦绣河山和各地的风俗民情后,返回路上,三人听到钟声,此时大师兄刚走到乐山河边,已临近峨眉山;二师兄刚走到安岳县黄桷乡境内,已疲惫不堪;三师弟则刚好步入马锣地界,酣睡在草坪上。听到钟声后,三人谨遵师傅嘱托,就在各自所在的地方住下来,虔心研习佛法、传经送道,这便有了乐山大佛、安岳黄桷大佛、马锣睏佛。
遗址碑
2013年5月,困佛寺摩崖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理位置
困佛寺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回澜镇付家庙村。
睏佛寺摩崖造像
交通信息
自驾:自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困佛寺摩崖造像,路程约26.1千米,用时约35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