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波碉楼 编辑
直波碉楼是建于清代中叶的八角碉楼建筑群。位于四川马尔康县松岗乡直波村。
中文名:直波碉楼
所处时代:清代
直波碉楼
直波碉楼分南北两座,依山势而建,南碉在村内,北碉在村北山脊上。两碉相距50米左右。楼外呈八角形,内呈圆形,向上收分,用石砌筑。两座碉棱角分明,墙体平整如削。具有很高的历史、民族学及建筑技术与科学价值。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波碉楼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直波碉楼
松岗碉群建于清代中叶,共有四座,两座在直波村,另两座在梭磨河对面的山梁上。八角碉楼内部结构非常奇妙,每一层有木板,只能借助活动的木梯攀登,有很好的防御功能。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面山上官寨的最后一名土司叫苏希圣,本是黑水头人之子,因松岗土司无后人接掌司印,才将势力正大的黑水头人的儿子收为儿子,但他只当了七年土司,马尔康便解放了。而这个八角碉楼是属于松岗土司苏永和的,但建筑年代应该是乾隆年间。松岗土司因为反共在50年代后期从西藏逃往印度,后移民加拿大,改革开放后还回过松岗。直波碉楼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主动承担了灾后文物抢救保护恢复工作,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直波碉楼”群的修缮设计任务,《文物震灾专项评估报告》,《文物抢救保护恢复规划》和《地震遗址保留和北川地震博物馆建设规划》等内容。“直波碉楼”群建筑时代为明代至清代,分布于四川省马尔康县、理县、茂县、汶川等县,共500多座碉楼,以马尔康县松岗乡直波村的碉楼而得名。5月25-29日,该院建筑历史研究所陈同滨所长参加了国家文物局第一批“5.12汶川大地震文物专家调查组”,实地调查了成都、都江堰、彭州、新都、崇州、新津、德阳、绵竹、旌阳、什邡、广汉和简阳等受灾地区,及时了解四川省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受损情况,为灾后文物抢救保护恢复工作做准备。当年乾隆皇帝攻打大小金川时,就因无法攻破这种碉楼而龙颜大怒,后来就征集四土地区的土人到北京专修这种碉楼,以供八旗兵演练攻防,最后在四土土司帮助下,讨平了大小金川之乱。现北京市香山还保留着仿制的碉楼。
如今,狼烟散尽,碉楼依旧。数百年后,仍巍然屹立。站在它的脚下能感受到历史的凝重、沙场的血腥,更有那坚而不可摧的神奇。
“心系灾区情寄文物——苏士澍金石书法捐赠展”的现场举行。展出的18件作品围绕“心系灾区情寄文物”这一主题,均为苏士澍创作的诗篇和楹联,表达了他“愿将一腔热血,化作万千甘泉。濡墨挥毫,捐书乞资,心系灾区,情寄文物”的情怀。
大藏寺是马尔康最著名的寺庙之一,已经有592年的历史了。大藏寺建有大经堂、护法堂、未来佛殿、宗咯巴殿、罗汉殿、观音殿、辩经殿等宗教建筑。大藏寺全名为大藏隆洲林,意为任运圆满成就寺。在大藏寺的主殿里,有一根用哈达缠绕起来的白杉树,据说这根树的年龄与寺庙的年龄一样,存在592年了,它见证了寺庙的建立与发展。
相传,1381年阿旺扎巴前往西藏学经,拜宗咯巴大师为师。学成后,大师派他回家乡广兴格鲁派,离别时赠送他一串有108颗的念珠,阿旺扎巴心领神悟,在宗咯巴大师前立下宏愿,要修建108座格鲁派寺院,以完成弘扬佛法之伟业。1410年初,阿旺扎巴从拉萨回到阿坝地区,陆续在今阿坝、马尔康、黑水等地修建了格鲁派寺院。至1410年在卓克基土司兰卡奔等人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终于在春口村,建成第108座格鲁派寺院——大藏寺,圆满地实现了至尊上师宗咯巴的凤愿。传说当时寺庙修建的时候,一颗白杉树种子掉进主殿里,并越长越大、越长越繁茂。文革时期,寺庙受到摧毁,白杉树也枯萎了,可是令人惊讶的是,在快要枯死的白杉树上竟长出一朵美丽的白莲花。寺庙管家给队员们介绍了寺庙的构成、历史,以及整个藏传佛教的派系、文化和历史,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虽然我并不是信徒,但是我能因此而了解到佛学文化,我觉得很有意义。”英樱说。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