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肃王墓 编辑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肃王墓明肃王墓

明肃王墓,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境内,是明朝十位肃王和三位嫔妃的墓葬群。

明肃王墓北依平顶峰,南临苑川河,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肃庄王朱楧死后开始营建,此后,先后葬于此陵区的有康王、简王、恭王、靖王、定王、昭王、怀王、懿王、末代肃王及二位妃子(庄王妃孙氏、怀王妃王氏)和一位夫人(朱识鋐夫人薛氏),共十位藩王及其嫔妃。肃王墓是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埋葬最为集中的明代藩王墓群之一,素有“小十三陵”之称。从残存的砖砌墓室看,墓室结构严谨复杂,封土高大雄伟,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5日,明肃王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明肃王墓

地理位置: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

所处时代:明朝

占地面积:110.2 公顷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0288-2-068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明永乐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1420年1月5日),肃王朱楧去世,享年四十四岁,谥号“庄”。葬于肃庄王墓。

明嘉靖四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1564年8月3日),肃王朱绅堵去世,享年十七岁,谥号“怀”。葬于肃怀王墓。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明肃王墓园中的七座肃王墓被掘毁,大量文物遭到破坏。

1977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对肃怀王墓进行发掘,完成后回填加以保护。

1990年后,由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加上当地文保意识薄弱,当地居民肆意取挖明肃王墓封土、损毁墓葬玄宫、侵占陵园遗址等,使明肃王墓遭受很大的破坏,现各墓园地面均无享殿、配殿、碑亭等建筑。

2004年,当地村民自筹资金11万元复建肃庄王墓的祖始坛,建成大殿三间。

肃庄王墓肃庄王墓

墓葬格局

编辑

墓葬综述

明肃王墓有十一座墓葬分布在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来紫堡村平顶峰,按从上到下、从西到东的顺序分别编号为1、2、3、4、5、6、7、8、9、10、11号墓,还有两座墓葬(肃安王墓、肃宪王墓)分布在兰州七里河区。其中已确认墓主的有肃庄王墓(1号墓)、肃怀王墓(7号墓)、肃宪王墓三座,还有十座墓葬尚未探清。

墓葬布局

肃庄王墓

肃庄王墓是第一任肃王朱楧的墓葬,位于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黄家庄村。该墓园依山而建,坐北向南,占据整体墓区主位。现仅剩封土,地面建筑物已毁,周围也无垣墙遗迹,故陵园形制不详。封土呈半球状,底径30米,高为11米,西端有人为破坏的一长6米、宽4米、高2米的坑。封土右侧地埂处存大量明代灰瓦片、柱础、青砖等遗物,应为享殿、厢房等建筑的建筑物残件。墓道南开,但未完全清理。

肃庄王墓内部

肃怀王墓

肃怀王墓是第六任肃王朱绅堵与妃子王氏的合葬墓,位于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黄家庄村。封土高6米,底径27米。经考古发掘,发现该墓玄宫为拱券顶单室结构,墓室平面长方形,墓门双开,石条封堵,内部墙面皆磨砖对缝。同时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清理出肃怀王及王妃王氏墓志铭各一合,均施两道铁圈捆扎。当时因经费紧缺,仅清理完墓道后即告中辍,并回填加以保护。出土文物中除两合墓志铭被榆中县博物馆收藏。

2号墓

2号墓位于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黄家庄村,西距肃庄王墓(1号墓)750米。无地面建筑,仅剩墓冢,该冢封土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呈不规则半球状,底径8米,高为2米,未打开过。

3号墓

3号墓西距肃庄王墓(1号墓)约800米,现仅剩状陵冢,封土堆高约7米,底径约30米。该墓曾出土大量的陶俑、玉器、铜器、瓷器、金银器等精美的文物。出土时,遭到当地百姓的哄抢私分,部分文物因人们忌讳墓中明器而送回,经过一番摔砸后深埋于邻近一坑内,玄宫不久即被回填。

4号墓

4号墓位于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黄家庄村,西距3号墓100米。该墓地面遗迹遭到严重破坏,封土堆被夷为平地,此墓曾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之交的平田整地运动中被打开,该墓的玄宫结构和7号墓类似,属于单室墓。

5号墓和6号墓

5号墓和6号墓位于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黄家庄村,两冢封土均被夷平,无封土遗迹。两墓冢封土原来呈驼峰状相连,当地人称为“连连王井”,两冢中心相距15米。封土在房舍修建中遭破坏,但玄宫从未打开过,是肃王墓中地下文物保存最为完好的两座。

8号墓

8号墓位于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黄家庄村,位于4号墓东北侧,两墓相距50米。无陵冢封土,玄宫遭受破坏,无地面建筑物遗迹。8号墓墓室规模较大,曾出土兵马俑等大量精美文物,毁于文革。

9号墓

9号墓位于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黄家庄村,是墓群中最西端的一座陵墓,也是唯一一座有垣墙的墓葬。莹园坐北朝南,南北长120米,东西宽50米,面积为5800平方米。垣墙墙体夯筑,高1.5—3米不等,基宽1.5米,顶宽0.8米,夯土层厚0.15米。陵冢位于陵园中轴线距北墙20米处。此墓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的平地运动中被开掘,墓室为单室墓,玄宫遭受毁灭性的破坏,残砖断瓦随处可见。园内没有地面建筑遗迹。内已被辟为耕地,现种植农田。

10号墓和11号墓

10号墓和11号墓位于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上伍营村的农田中,居于墓群最东端,地势也最低,现封土被夷平,墓门均毁,玄宫毁坏严重,其形制不详。乾隆《皋兰县志》记载:“上伍营有“面积130平方米,封土2座,高4米,其中一座方石砌筑,墓室分前、中、后三室皆券顶,随葬品早年被盗。墓主身份不详”。两座墓在1958年的平田运动中被打开。

文物遗存

编辑
明肃王墓出土的文物多遭毁坏,现仅存一件陶马、一件浮雕蟠龙狮纽盖铜香熏和两口“长明灯”大缸,但无法确认其墓主。陶马长15厘米,高10厘米。昂首站立于长方形踏板之上,鬃毛卷曲披垂,背上有鞍,口衔环,神态威武。当时被一位村民捡回,施以红漆,马尾也被损坏。铜香薰制作精美,由炉身和双层紫檀木底座组成,整体高25厘米,其中炉身高12厘米,底座高13厘米。炉身上覆狮纽盖,两侧设浮雕蟠龙耳,炉身正中有一“王”字纹,边饰夔龙纹。现为兰州市博物馆收藏。两口缸均为陶制,敞口,口径2米,底径1米,高1米,一口为红褐色,另外一口为棕褐色。长明灯缸和陶马均收藏于榆中县博物馆。当时农民哄抢文物时有一顶凤冠流落于民间,2009年榆中博物馆欲以征集,由于资金原因而搁置,现被私人收藏。另有一件从黄家庄征集来的瓜型铜炉,现藏于榆中博物馆,应该是肃王墓享殿中的礼器。其他文物散落民间。

出土文物

研究价值

编辑
明肃王墓规模之宏、墓葬之集中、埋葬时间跨度之长在西北地区罕见。极具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小十三陵”之美称。其内容涉及到明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及王室的丧葬制度等领域,对研究明代统治者经营西北的边疆政策、藩王制度、宗教信仰以及王室的丧葬制度等方面意义重大。

保护措施

编辑
1983年,明肃王墓被榆中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明肃王墓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明肃王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信息

明肃王墓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境内。

金崖镇

交通信息

驾车自榆中县人民政府出发,途经太白东路、兴隆山大道到达金崖镇黄家庄村、上伍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