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泉山建筑群 编辑
五泉山建筑群,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五泉山公园内,始建于元朝,明、清两代及民国年间多次增建重修,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五泉山建筑群包括庄严寺、卧佛殿、三教洞、太昊宫等24组(座)古建筑,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科学、艺术、历史和社会文化价值。五泉山建筑群凝聚了兰州先民生活观念和精神信仰,是兰州人民的精神家园。
2013年3月5日,五泉山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五泉山建筑群
地理位置: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五泉山公园内
所处时代:始建于元朝
占地面积:1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460-3-758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卧佛殿、大悲殿、武侯祠建造完成。
清乾隆时期五泉山示意图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和同治六年(1867年),建筑群中部分寺庙毁于兵燹。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嘛呢寺、千佛阁、武侯祠、秦公祠。
民国八年(1919年)夏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冬,兰州著名学者刘尔炘募集白银4.8万余两,修葺了原有破败殿宇楼阁,并迁建原甘肃贡院的明远楼,增修太昊宫、企桥、半月亭、牌坊等一批建筑。
民国十三年(1924年)之后,五泉山建筑群又经过了数次修缮。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五泉山建筑群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古建筑被随意改建、占用,佛像、壁画、联匾、碑褐等被毁。
1980年之后,五泉山建筑群被逐渐恢复。
20世纪90年代,原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的庄严寺迁建至五泉山建筑群内,最终形成今天的规模布局。
2014年,兰州当地相关文物主管部门正式启动五泉山古建筑群保护修缮项目,对建筑结构发生位移且存有安全隐患的文物建筑进行抢救性保护修缮。
已完成修缮的五泉山古建筑群中的太昊宫
2020年10月,五泉山公园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五泉山建筑群中的卧佛寺博风板断裂、后檐椽榫卯脱落等问题,致使文物本体受损,热心市民也有电话反映。五泉山公园编制紧急抢救性维修方案,经省文物局审查后开展抢险加固工程。 历经近十年修缮,五泉山古建筑群已完成太昊宫、卧佛寺、清虚府、千佛阁等9处文物建筑的本体保护修缮并通过验收,于2023年4月2日向公众恢复开放。五泉山建筑群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格局,亭、台、楼、阎、馆、轩、亭、桥等建筑几乎囊括了中国古建筑的基本样式,建筑工艺更是体现了清官式、秦州体系、河州体系等大木作工艺的特点,木雕、砖雕、彩塑、脊饰等各具特色。
五泉山牌坊门
旧时五泉山牌坊
五泉山牌坊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明间走马板上镌刻刘尔炘隶书“五泉山”三字,背面篆书“仁静智流”四字。原明柱悬挂有“频年在这个山中,与水为缘,偶种成林泉花草;举世入奈何天里,及时行乐,都来上烟雨楼台”楹联。五泉山牌坊已成为五泉山标志性建筑,曾被收入《桥牌坊》一书,成为中华名牌坊。
五泉山牌坊
浚源寺
浚源寺
浚源寺,始建于元朝,称崇庆寺。明洪武初年,改名为五泉寺。民国八年(1919年),刘尔炘重修后改名浚源寺。浚源寺内有两进院,由前院山门、金刚殿、东西厢房和后院的大雄宝殿、钟、鼓楼及观音殿、地藏殿组成。正门上方刘尔炘撰书“浚源寺”石额,两侧行书“大地河山造成乐土,满林风月来扣禅关”楹联。浚源寺金刚殿内的铜接引佛
浚源寺内的铜接引佛铸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原供奉在庆阳路接引寺内。1954年,铜接引佛迁至金刚殿。佛像通高5.33米,铁基座高0.65米,重约两万斤,身躯修长,面目匀称,衣褶自然,神态悲悯,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明朝大型铜佛造像遗存。千佛阁
千佛阁
千佛阁,位于五泉山东龙口飞瀑之上,始建于明英宗天顺六年(1535年),清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千佛阁由东端千佛阁、“先登桥”和西侧无名殿三部分组成。靠山岩一侧开设多处窟、龛,塑有佛、菩萨、罗汉等,现造像已毁,仅存三通明碑。悬岩危阁,距涧底深近百米,是五泉山中峻峭奇丽的景观。太昊宫
太昊宫
太昊宫位于五泉山西龙口东侧。民国八年(1919年)刘尔炘在原“燃灯寺”旧址处修建,四台五座建筑依山就势,祭祀陇上文明鼻祖、文化圣贤。第一台建有三座大门,中门额题“高山仰止”,西门额“奋上兴下”,东门额“继往开来”,第二、三台为主祀孔子弟子的秦子祠、石作子祠及壤驷子祠,第四台为伏羲殿。庄严寺
庄严寺,原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1995年迁至五泉山二郎岗。庄严寺初建于隋末,相传为薛举故宅。唐初改为庄严寺,为兰州唐代著名的三大寺院之一,素以塑、书、画“三绝”著称。现存前、中、后三座大殿,均为明、清重建。
庄严寺
青云梯
青云梯牌坊正面
青云梯,始建于清光绪初年(1875年),为一重双排三开间,起脊卧兽,八角飞檐,檐木制殿堂式牌坊,青筒瓦覆面,结构奇巧,工艺细腻。青云梯现存刘尔炘题写“若登天然”、“高处何如低处好”、“下来还比上来难”的匾额。刘尔炘撰联曰:“谁教人只管好高,上上上上;我替你从容定喘,来来来来。”匾额楹联生动活泼,大道至简。
青云梯匾额
1983年10月,青云梯牌坊处悬挂上书法家舒同重新书写的“青云梯”大木匾。
万源阁
万源阁,原系甘肃举院主体建筑之一“明远楼”,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民国八年(1919年),刘尔炘将明远楼迁至五泉山藏经楼的废址上,更名“万源阁”。一层正门保存有刘尔炘题写的“望来堂”匾额,两侧为 “正学废兴关世运,斯文绝续在人才”砖雕楹联,希望世人关心国家命运,重视培育人才。“你出来要人爱看,他夸着说我会听”,刘尔炘先生为万源阁思源楼提写的楹联,生动而不拘泥。
万源阁
企桥
企桥,位于五泉山西龙口,由民国八年(1919年)刘尔炘建造。桥体下方用块石砌筑拱券涵洞,桥面建连廊3楹,柱间装置栏杆,桥端青砖墙面开设券门。西端门外题额“企桥”,两侧嵌有刘尔炘题写的楹联:“想过去么,过去便能通碧落;休下来了,下来难免入红尘。”东端题额为“问来来往往人,今日之游,水意山情都乐否?到活活泼泼地,任天而动,花光草色亦欣然。”
彩画
五泉山古建筑群的彩画一般存在于梁、柱、椽、昂、枋、斗拱等建筑,主要可分为板式彩画和斗拱彩画。彩画在色彩上以蓝绿色为主,题材包括多宗教和多民族民俗。
五泉山古建筑群地方彩画做法以清朝晚期官式旋子彩画做法为参考,同时融入了苏式彩画的做法,在形制、风格、纹样等多个方面上与传统官式彩画有所不同。
五泉山古建筑群的彩画凝聚了地方彩画创作、制造的智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是我国地方彩画的典型。
泰和铁钟
泰和铁钟原放置在兰州普照寺(兰园旧址),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清嘉庆年间兰州进士巫揆赋有诗《古刹晨钟》咏泰和铁钟:“梵宇沉沉绣古苔,钟声每向枕边来。鲸鸣碧落千门晓,锁辟金蟾万户开。”
1939年2月,日寇飞机轰炸兰州,建于唐朝的普照寺因建筑群庄严宏伟,而成为敌机的重点目标。敌机轰炸过后,普照寺成为一片残垣断壁,寺内方丈蓝象诚大师不幸遇难,唯有泰和铁钟安然无恙,在危难中得以保全。
泰和铁钟
1954年,泰和铁钟被搬到五泉山公园内的猛醒亭中。对联
为五泉山建筑群的修葺贡献巨大的兰州学者刘尔炘在五泉山多处建筑上题碑刻匾,将深邃的儒家哲学以通俗的语言表现出来。他的楹联题字不仅点题建筑,展示了建筑所应具有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使得五泉山各建筑、景点之间形成相互映照的关系。
刘尔炘
刘尔炘(1865-1931),兰州盐场堡人,别号五泉山人,是近代的著名学者。光绪己丑年(1889年)举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1894年)任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刘尔炘辞官返兰州,主讲五泉书院,在甘肃高等学堂任总教习。刘尔炘致力于地方文教实业,推动陇希社、五泉图书馆成立,办皋兰兴文社、同仁局。他擅长书法,楷书逍丽柔婉,隶书雄朴壮健,兰州五泉山建筑群有他所书的联额。民国八年(1919年)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刘尔炘利用兰州商人陈注捐银8300两,借助1920年海固原地震新募之款,以工代赈重修五泉山,并为景点撰书130余副白话楹联,简练隽永,寓意深刻,成为了五泉山文化的一大亮点与特色。
地理位置
五泉山建筑群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皋兰山北麓五泉山公园内。
五泉山公园
交通信息
游客可以选择乘坐兰州公交11路、123路在五泉山公园站下车,向西南方向步行约2分钟即可到达公园北门;乘坐兰州公交12路、33路、36路、114路等公交线路在五泉广场站下车,向西南方向步行约5分钟即可到达公园北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