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寺石窟群 编辑

甘肃省张掖市境内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蹄寺石窟群马蹄寺石窟群

马蹄寺石窟群,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马蹄寺风光旅游区内。石窟开凿于十六国北时期,因寺内岩石上有传说的格萨尔王“神骥足迹”而得名。

马蹄寺石窟群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及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个窟龛。每处石窟,多则30余窟,少者如金塔寺仅2窟。这些窟龛所在的山崖,多系红砂岩,石质结构粗糙,易风化,因此各个石窟中的造像,除极个别的为石雕外,绝大部分为泥塑。马蹄寺石窟群保留着从十六国时期到明清各代的佛教艺术品,显示着独特的优势,极具研究价值和文物考古价值的石窟,被称之为“特窟中的特窟”。

1996年11月20日,马蹄寺石窟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马蹄寺石窟群

地理位置: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马蹄寺风光旅游区内

所处时代:十六国北凉时期

保护级别: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5-0190-2-190

历史沿革

编辑
十六国北凉时期,东晋学者郭瑀和其弟子为寓居读书而开凿马蹄寺石窟群。

遗址特点

编辑
马蹄寺石窟群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及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个窟龛。每处石窟,多则30余窟,少者如金塔寺仅2窟。这些窟龛所在的山崖,多系红砂岩,石质结构粗糙,易风化,因此各个石窟中的造像,除极个别的为石雕外,绝大部分为泥塑。各石窟内的造像与壁画的损害也很严重。

马蹄寺石窟群

文物遗存

编辑
马蹄寺石窟群,包括马蹄寺南、北二寺、金塔寺、千佛洞及上、中下观音洞等7处,最早的洞窟始建于北凉。这些石窟以马蹄寺为中心,分布在周围的崇山峻岭之内,它们之间的距离,少则两三千米,多则10千米,各石窟内现存的窟龛,也是少则两三个,多则十余个,现存能编号的共有70余处窟龛。

窟名

位置

形制及内容

千佛洞

马蹄寺北寺西北约3千米马蹄河西岸陡峭崖壁上

《东乐县志》记载: “千佛洞在洪水河,悬崖峭壁,矗立千仞,岩半凿洞,整饬明敞,通连数十,俨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中塑佛像,旁开窗牖。”现存窟龛依山崖形势自然分为南、中、北三段,南段包括第1、2、3、4窟;中段有第5、6、7、8窟;北段为浮雕舍利塔群,共87 座。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北魏、唐、元、明、清代历代重修。窟形分为中心柱窟(第 2、4、8窟)、大像窟(第1窟)、三壁三龛窟(第3窟)等。其中第6窟为唐代开凿,窟内造像为石雕一佛二弟子像。

上、中、下观音洞

金塔寺与马蹄寺之间

石窟分布在3个不同山谷的红砂石崖壁上,上观音洞距中观音洞约3千米,中观音洞距下观音洞约0.5千米。上观音洞,也称“观音洞上寺”,位于金塔寺北约4 千米一个孤峰顶巅。洞窟开凿在山崖侧壁上,现存窟龛10余个,有编号者9个。中观音洞现存窟龛10余个,有编号者8个。洞窟形制多为平面近方形或长方形,平顶。窟龛都已残毁,窟内遗迹均不存。附近崖壁上有元、明时期的舍利塔龛。下观音洞现存窟龛5个,有编号者3个,其中下观音洞平面纵长方形,前部人字披顶,后部四面披顶中心塔柱窟。窟宽8.4米,深10米,高5米,中心塔柱四面均分两层,上下各开一龛,龛内塑像已全部被毁。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

历史文化

编辑
名称由来

马蹄寺石窟群,最早的名称为“薤谷石窟”,是以其所在地的名称命名的。因寺内岩石上有传说的格萨尔王“神骥足迹”而得名。

研究价值

编辑
马蹄寺石窟群保留着从十六国时期到明清各代的佛教艺术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文物考古价值,被称之为“特窟中的特窟”。

保护措施

编辑

文保级别

1996年11月20日,马蹄寺石窟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修复

2019年9月8日,甘肃省张掖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启动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蹄寺石窟群的三维数字重建工程,运用现代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从而实现“窟内文物窟外看”,让文化遗产在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中绽放光彩。

2021年8月19日,张掖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织实施的马蹄寺石窟群千佛洞危岩体加固及渗水治理工程开工。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马蹄寺石窟群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马蹄寺风光旅游区内。

马蹄寺石窟

交通信息

自驾:从张掖市人民政府出发,路程大约60.9千米,约需1小时16分钟。

下一篇 黑水国遗址

上一篇 张掖大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