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山遗址 编辑
桥山遗址,位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新村镇桐海村北,遗址面积约50000平方米,中心区域约20000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
桥山遗址所在沙丘被田间小路及冲沟分为东、西两部分,其内部堆积分三层,陶系以夹砂红褐陶、黄褐陶为主,典型器物有钵形釜、盘口罐、凹沿罐、卷沿罐等。另有长方形或梯形石器等。遗址有海南首座史前墓葬,并出土有人骨,这为海南先民的体质特征、DNA研究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其将海南历史一下回溯了三、四千年。
2015年11月24日,桥山遗址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海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桥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桥山遗址
地理位置: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桐海村北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天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8-0121-1-121
面积:约 50000 m²
2012年9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桥山遗址进行发掘。
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展对桥山遗址的发掘工作。
桥山遗址卫星图
桥山遗址地处桐栖港西北岸,被南湾岭、走客岭、长水岭等丘陵包围,北距三才镇港演行政村大港自然村约1千米,淡水河流经遗址北,在遗址东北汇入桐栖港,遗址西北隔淡水河与大港南遗址相望。遗址所在沙丘被田间小路及冲沟分为东、西两部分(I、II两区),面积约50000平方米,中心区域约20000平方米,实际发掘面积850平方米。桥山遗址内堆积分三层,以2014HLQⅡTS20W2、2014HLQⅡTS21W2西壁为例,第1层:灰色沙土,表土层。厚30—45厘米。第2层:黄色沙土,出土少量陶片、瓷片等。厚13—28厘米。第3层:浅褐色沙土。第3层层面(3S)存在遗物大面积密集分布的现象,出土夹砂红褐陶等遗物。第3层出土磨光红衣陶与夹粗砂褐陶等遗物。第3层层面厚9—18厘米,第3层厚7—22厘米。第4层:白色细沙,较纯净,未见文化遗物。厚7—15厘米。此层及以下为生土。
综述
桥山遗址第3层出土的磨光红衣陶、夹粗砂褐陶与第3层层面所出夹砂陶显然属于不同的考古学文化,据此可将桥山遗址的文化遗存分为早、晚两期。
早期文化遗存
早期文化遗存以遗址第3层为代表,出土陶片有夹粗砂陶和泥质陶。夹粗砂陶均褐色,陶胎较厚,最厚可达3厘米,夹砂较多且较粗,陶质疏松,器表多见灼烧、烟熏痕迹。泥质陶陶色有红色、橙黄色、红褐色和褐色,陶胎较薄,陶质坚硬,器表施陶衣并磨光,制作精致,多见细绳纹,部分器物口部饰锯齿纹,可辨器形有卷沿罐、钵、碗、圈足盘、尊等。
出土石器以有肩石器为主,肩角多为直角或圆转钝角,多通体磨光,器形以斧或锛为主。桥山早期遗存的文化性质与英墩晚期遗存及莲子湾遗存相当。
晚期文化遗存
出土文物
晚期遗存主要包括第3层层面及墓葬。桥山遗址第3层层面(编号“3S”)是独立的特殊堆积单位或埋藏现象,与第3层可明确区分。第3层层面遗物均匀、密集地分布于平面之上,最厚达20—30厘米,彼此间几无空隙且相互叠压。出土遗物以陶容器为主,偶见陶纺轮(或网坠)、石器等。常见较完整的陶器口部向上平放,多见钵形釜和带钮盖共出。出土陶片常见因风化而产生的脱皮、磨损等现象。根据上述特征,第3层层面与以往其他遗址的生活面遗迹、倾倒生活垃圾而形成的堆积有所不同。推测这些器物系当时人因某种目的露天放置于此,可能是某种特殊活动的遗留,其性质尚待进一步研究。这种现象鲜见于其他地区,对探讨海南古代人类的行为模式有重要意义。晚期遗存是桥山遗址的主要遗存,具有明确、独特的文化特征与内涵,即为“桥山文化遗存”。
M1位于I区,开口于第2层下。平面略呈圆角长方形,长约130、宽约50、残深约5厘米。墓内填土略呈灰黄色,其间夹杂灰白色细砂,土色较杂。墓内出有头骨残片和部分胫骨,保存状况较差,直肢葬,头向西南,面向不详。未见随葬品,填土中有细碎的夹砂红陶片,与第3层层面所出相同。M1四周环绕着八个柱洞,柱洞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柱洞内填灰白色细砂,柱子的中心部分为灰黄色细砂,柱洞内未见文化遗物。推测柱洞与墓葬有关,墓葬之上原似有建筑。第3层层面所出陶器均为夹砂陶,陶色以红褐色和黄褐色为主,偶见灰褐色和灰黑色,陶质较疏松,器表以素面为主,偶见刻划纹和绳纹。器形有钵形釜、盘口罐、凹沿罐、折沿罐、卷沿罐、卷沿小罐、杯、钵和器盖等。
钵形釜:2015HLQⅡTS21W2S:2,红褐陶。敞口,方圆唇,唇外加厚,弧腹较深,圜底。素面,外腹有烟熏痕迹。口径27.3厘米、高14.5厘米。2015HLQⅡTS20W1S:3,灰褐陶,局部黄褐色。敞口,圆唇,唇部略加厚,弧腹较浅,圜底。素面。口径39厘米、高12厘米。
折沿罐:2013HLQⅠTN2W2S:51,灰褐陶,局部红褐色。侈口,沿面较窄且厚,方唇,束颈,颈部以下残。素面。口径27.1厘米、残高6厘米。
盘口罐:2013HLQⅠTN2W1S:77,红褐陶。圆唇,束颈,盘壁内收,腹部及以下残。盘口转折处有一周不明显的凸棱,其余素面。口径21.7厘米、残高20.8厘米。2013HLQⅠTS1E3S:8,红褐陶。圆唇,束颈,盘壁较直,腹部及以下残。素面。口径21.8厘米、残高11.5厘米。
凹沿罐:2013HLQⅠTS1E3S:10,红褐陶。侈口,窄折沿,尖圆唇,束颈,腹部及以下残。素面。口径26.5厘米、残高14.5厘米。
卷沿罐:2013HLQⅠTS1E3S:3,红褐陶。侈口,圆唇,束颈,腹部及以下残。素面。口径22厘米、残高12厘米。
卷沿小罐:2015HLQⅡTS20W2S:3,红褐陶,局部灰褐色。敞口,圆唇,颈略束,垂腹,最大腹径在下腹部,圜底。素面。口径12.4厘米、高9.5厘米。
杯:2013HLQⅠTS1E3S:13,红褐陶。敞口,圆唇,弧腹,圜底。素面。口径7.3厘米、高3.8厘米。
钵:2013HLQⅠTS1E3S:19,红褐陶。口微敛,方唇,深弧腹,底残。外壁饰刻划直线组成的曲折纹。口径13.9厘米、残高13.1厘米。
器盖:2015HLQⅡTS21W2S:5,红褐陶。钮上部为敞口杯形,下部为柱形。盖身斜矮,尖圆唇。素面。口径29.7厘米、高12.3厘米。
遗址出土数量较多的算珠形陶纺轮(或网坠)。另出土1件陶脚模,系婴儿左脚印压在陶泥之上后经烧制而成,脚模长10厘米、宽5.3厘米,婴儿左脚长约10厘米、掌宽4厘米、跟宽3厘米。遗址出土石器以长方形或梯形石斧、石锛为主,器物多较小,磨制精细。另有砺石和石锤。
2019年10月7日,桥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桥山遗址位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桐海村北。
桐海村
票务信息
桥山遗址免费对外开放。
交通信息
桥山遗址附近有桐海村委会站等公交站点,可乘坐陵水公交21路到达该遗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万部华严经塔
上一篇 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