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殷庙 编辑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殷庙马殷庙

马殷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富溪村,是为祭祀五代十国时期楚王马殷而修建的庙宇,全庙占地一亩多,进深17.5米,宽20.8米。

马殷庙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 是由120根木柱采用穿孔式和抬梁式结构建造的古代寺庙,也是南方瑶族地区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建筑梁架由月梁、穿斗、托峰、托脚、扶手榫枋等构件组合而成,带有较多宋式风格。 马殷庙不仅反映了古代建筑的高超水平和部分瑶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而且是集力学、美学、艺术、史学于一体的古代建筑精品。对研究广西古代建筑工艺,特别是瑶族建筑、艺术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2006年5月25日,马殷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马殷庙

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富溪村

所处时代:明至清

占地面积:约 1 亩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天

别名:百柱庙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689-Ⅲ-392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历史沿革

编辑

马楚都督庙

马楚都督庙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以砖墙式寺庙结构呈现。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改建成全木柱的大庙。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马楚都督庙落成。

清康熙十五年(1617年),重修建造。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大修。

清嘉庆十年(1806年),马楚都督庙作边修葺。

清同治六年(1867年),马楚都督庙扩建南北两侧穿斗式耳房,庙周围增设柱栅。

“文革”期间,马楚都督庙戏台损坏坍塌。

2002年,戏台修复。

马楚大王庙

马楚大王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6年),原址在现址前50米的小竹林处。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搬迁至现址。

清光绪七年(1881年),对庙的围墙作改造。

钟灵风雨桥

钟灵风雨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建筑特点

编辑

马殷庙马殷石像马殷庙马殷石像

马殷庙,为纪念五代后楚国王马殷而建,又名马王庙。庙前有一湾叫福溪的溪水流过,也叫福溪庙。 马殷庙中以七十六根粗重圆木柱和四十四根吊柱、托柱为主要支撑,石礅座上的120条粗大木柱,高高擎起,雄浑挺拔,承受着庙宇的重托,因此又名“百柱庙”。

马殷庙的大木柱马殷庙的大木柱

马殷庙由马楚大王庙、马楚都督庙和钟灵风雨桥组成。整体建筑设计排列十分有序,分为明间、正间、次间、稍间,两边都各设厢房。厅堂是宽敞、豁亮的,铺砖镶石。 整座庙宇用质坚如石的古楠、大水杉、香痹木等珍木建成,这不仅使得整座建筑坚固耐用,高贵典雅,还能使庙宇在岁月的春夏秋冬散发着点点幽香。托着木柱的石墩也分为莲花礅,兰花礅,麒麟礅,龙凤祥云礅。设计者就地取材,将庙中的一个大型生根奇石辟为托柱石礅,形成独特的奇石奇柱奇观支撑庙宇的大木柱上,还有精心勾画出云彩飘游,蛟龙破雾,神仙腾云等民俗文化的题材;在庙宇的山脊正中点缀蝙蝠泥塑;在神殿的两旁屋背各立一尊威武的麒麟;在东西两条向北的粉砖檐柱上,各塑一个头戴官帽的人面泥偶,暗寓马楚大王的两个得力谋士;在祭台直对神殿一面的东西两侧,雕刻出一对龙公龙母,佑护一方庶黎。台面的正中,阳刻一太阳,“日”字,寓示瑶族同胞对太阳、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在马殷庙前三十米处有一座戏台,在相距一百五十米处的河中有一座名为钟灵桥的风雨桥,这两处建筑与马殷庙互相呼应,相映成画,与具有瑶族风情的风景。

马殷庙在建筑工艺上沿袭宋代风格,釆用月梁、驼峰、托脚、叉手、榫卯组建屋架,重脊歇山,两旁突出厢廊。设置两个天井,既方便排泄雨水,又利于防范火灾。在选址、规划、设计以及祭祀礼仪等方面,都按照中国古代八卦阴阳学、五行风水学等要求实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象征。大木构架由抬梁式和穿斗式整合共用,进间的勾斗式月梁榫卯,既有中原早期建筑文化的风格,又体现出南岭地区和瑶族文化的特色,是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整合体。

马殷庙是南方瑶族地区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

主要建筑

编辑

马楚都督庙

马楚都督庙马楚都督庙

马楚都督庙建筑平面呈“凹”字形。总面阔21.22米,总进深21.63米,建筑面积414.07平方,建筑的明、次间梁、柱、枋等木构件表面饰有彩绘,彩绘漆面受破坏严重,表面形成污渍和斑驳,柱子表面彩绘破坏严重,现已被桐油覆盖。马楚都督庙戏台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梁架,单檐歇山顶小青瓦屋面,砖木结构,横跨在福溪支流上。平面为长方形,建筑面积61.69平方米。马楚都督庙为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的结构形式,主要由梁、瓜柱及枋等承重构件组成,其中,主殿的梁218根、瓜柱101根、枋138根;戏台的梁58根、瓜柱34根、枋8根。

钟灵风雨桥

钟灵风雨桥钟灵风雨桥

钟灵风雨桥总长只有10米的,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4年),虽然只有百年历史,这座桥保存得还很完整,桥上有亭台。

该桥为单孔拱桥,桥面为木质与砖瓦结构相合而建,与周家祠堂“濂溪祠”相隔不远。桥设两门,其中南门与村中光滑的青石板路相连,便于村中行人往来。从桥的两门看,装饰精美,绘画生动,圆拱形的墙檐,看着很有西方风格的味道,当地百姓也戏称其为“中西合璧”的产物。南门外,是矗立于村中处处可见,受村民顶礼膜拜的生根石,很多孩童在上面嬉戏玩耍,北门通往村民的菜园子,故而该桥是村民们重要的往来通道。不管何时,往桥上看去,总能看见悠闲的村民们在桥上歇憩、闲谈,孩子们在桥上追逐玩闹,抑或趴在桥栏上静静地看着溪水,抑或凭栏远佑,好像在凝思着什么,又好像在赏琢着什么。

研究价值

编辑
马殷庙虽然是在明代期间落成的,但是却有着宋式的风格。 另外,马殷庙不仅反映了古代建筑的高超水平和部分瑶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而且是集力学、美学、艺术、史学于一体的古代建筑精品。对研究广西古代建筑工艺,特别是瑶族建筑、艺术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马殷庙中所供奉的马殷是汉代名将马援的后人,马援是东汉开国功臣官至伏波将军。马殷字霸图,原籍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县),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的开国君主。南楚立国五十五年,传二世六王,后被南唐大将边镐所灭。唐天成二年(927年),唐明宗命尚书右丞李序为册礼使,持节册封马殷为楚国王。

马殷为王以后,上尊中原王朝,下抚黎民,保境安民,奖励农桑,发展商业、茶场,与中原积极通商,减少战争,给予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在马殷统治时期,湖南经济繁荣,百姓安定。后马殷撤谢沐、冯乘二县,将二县划归富川,因匪盗之患,马殷亲征谢沐关,督促当时任岭南兵马大都督的马彬将军平定匪乱。

传说轶事

富川瑶族自治县村民的先祖因为马殷将领平叛匪寇后带来的安定生活,人们心存感激,知恩图报,于是大兴土木,以资纪念。

保护措施

编辑
2006年5月25日,马殷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马殷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富溪村。

福溪村福溪竹苑农家乐

开放时间

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