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樱 编辑
《樱》是詹相持、韩小磊执导的剧情片,由欧阳儒秋、许还山、程晓英等出演,于1979年上映。
该片是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独立拍摄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日本专家光子来中国寻找养母和哥哥,但迫于政治形势,亲人见却不敢相认,直到“文革”结束后,光子才终于与中国亲人相聚的故事 。
樱
演员表
- 程晓英 饰 森下光子
- 配音 -
- 许还山 饰 陈建华
- 配音 -
- 欧阳儒秋 饰 陈嫂
- 配音 -
- 江韵辉 饰 高崎洋子
- 配音 -
- 都本真 饰 何玉良
- 配音 -
- 许宾 饰 童年铁柱
- 配音 -
- 李琳 饰 幼年森下光子
- 配音 -
- 高薇 饰 小梅
- 配音 -
- 石羽 饰 杨主任
- 配音 -
- 傅羽中 饰 哲野
- 配音 -
职员表
制作人 | 吴平川 |
导演 | 韩小磊、詹相持 |
副导演(助理) | 林洪桐、许同均 |
编剧 | 詹相持 |
摄影 | 曹作宾、鲍肖然(副摄影) |
配乐 | 王酩 |
剪辑 | 张兰芳 |
道具 | 刘清标 |
美术设计 | 吕志昂 |
造型设计 | 雷军 |
服装设计 | 解宝珍 |
灯光 | 李景忠 |
录音 | 隋锡忠 |
布景师 | 张步田(置景 )、穆万祥(绘景)、王兴来(绘景) |
演奏 | 中央乐团 |
指挥 | 韩中杰 |
独唱 | 李谷一 |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森下光子
演员程晓英
配音-
某中日合作工程的日本专家。她从小寄养在陈嫂家,在中国生活了十年,与中国母亲和哥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来中国工作后,她渴望着与养母和哥哥重逢,但当知道哥哥曾因为找自己而被打成日本特务后,她知道越是想念亲人越不能相认,只能强压下对亲人的眷念,惆怅离去。
陈建华
演员许还山
配音-
陈嫂的儿子,工程师。他与收养的妹妹光子情同骨肉,自从与妹妹分别后,二十年一直魂牵梦绕,曾因想寻找妹妹而被诬为“日本特务”。但是,当妹妹回到自己身边时,他的内心中却发生了激烈的斗争,难言的苦楚煎熬着他。
陈嫂
演员欧阳儒秋
配音-
善良、贫苦的中国农村妇女。她不顾战争给两国人民间造成的创伤和隔阂,在危难中收养了光子,并以手镯为凭答应光子母亲高崎日后可以来领回孩子。当高崎来寻女时,她以极大毅力克制住对养女的无限疼爱,送走了女儿。
何玉良
演员都本真
配音-
陈建华的妻子,在陈建华被下放的艰难岁月中,她独自抚养女儿,苦苦等待,终于盼到丈夫归来。得知光子就是陈建华的妹妹时,她担心陈建华会再次被这种“海外关系”所牵累,所以劝他不要与光子相认。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曲名 | 作曲 | 作词 |
---|---|---|
《妈妈,看看我吧》 | 王酩 | 韩小磊、凯传 |
获奖时间 | 获奖奖项 | 获奖方 | 结果 | |
---|---|---|---|---|
1980年 | 1979年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 优秀故事片 | 《樱》 | 获奖 |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这一历史性事件触动了詹相持的创作《樱》的念头。但如何将源远流长的中日人民之间的情谊概括在一部仅90分钟的电影里,他一时难以把握。就在这一年,他读到了一位由中国妈妈收养的日本遗孤回日本20多年后再度来中国与养母团聚的报道。詹相持备受感动,他认为这篇报道说明了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战年代,人民的友谊都是永存的。小时候作为八路军家属被寄养在农民家中的他又联想到自己与养母一家结下深情的往事。于是,詹相持将自己的经历与那位日本青年的经历揉合在起,逐渐构成了《樱》的剧本。为了创作,他还在北京、大连采访了许多与片中角色有类似经历的日侨 。
创作原则
在拍摄该片时,主创人员遵从“真实”原则,尽可能做到朴实,不刻意猎奇。例如,在陈建华与何玉良为认不认光子发生争执的戏中,导演除了要求演员表演真实,为了加强悲剧气氛,还特意安排了雨景。而除了光子在东京家里的戏是在棚里搭景外,该片的内外景都是实景拍摄 。
为帮助初上银幕的演员把握角色,导演在正式开拍前给演员排戏时,不排剧本里的戏,而是排戏前戏、戏外戏,而是通过生活小品练习,选取与剧情有关的、符合人物命运的生活情景来排练。排戏前戏、戏外戏,是让演员体会人物关系,找到人物的生活感觉;不排戏中戏,是为了让演员在实拍时保持创作上的新鲜感、真实感 。
中日合作
该片在拍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日本友人的帮助。在中国生活过多年的日本妇女藤英曾多次到剧组驻地,谈了自己的身世和感受,还拿来自己的日本衣物送给剧组。大连外语学院的日本专家为剧组示范了日本的礼节和日本人日常生活中行、坐、跪的形体要求。剧组需要一套日本女技术员的工作服,天津大港化纤厂的日本专家就请东京公司空运来一套。该片中的日本内景需要不少有日本特点的道具,溥杰的夫人嵯峨浩听说后,让剧组人员到自己家自由选用,并亲自讲解每一种道具的用途、使用场合、礼仪要求等等 。
以情感人是该片的显著特点,它没有像某些影片那样,有意回避亲人之间内心情感的起伏、冲击,而是根据具体人物关系和规定情景,精心设计了母女离别、兄妹重逢、光子探母这几场动人心弦的戏,围绕人物的命运、人物的感情,把剧情一步一步推向高潮,引起了观众的同情和激动。影片描绘了光子与中国妈妈、哥哥难分难舍的动人情景,一系列情节描写比较感人。可惜还渲染得不够,有点浅尝即止。光子回村探母的戏,情景交融,节奏抒缓,影片用抒情的音乐、凄婉的歌声对光子深挚的感情做了感人的渲染和深化,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大众电影》评)
负面评价
该片不去追究制造主人公骨肉分离的悲剧的罪魁祸首,却把主要责任转嫁到“四人帮”身上。这样做,虽然配合了批判“四人帮”的需要,却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了。该片很注重写“情”,这本是好的,但由于影片在根本问题上混淆了是非,因而越是调动一切手段来渲染母女、兄妹相见不敢相认的人情味,就越是掩盖了历史的真相,这种抽象的人情味也就越有害。该片将故事背景放在“四人帮”横行的年代,原以为可以增强其可信性,殊不知弄巧成拙,还是不能掩盖其虚假性。作品只谈友谊,不谈历史,不知两国人民的友谊必须建立在对历史是非共同认识的基础上,因此起不到促进两国人民友谊的作用 。(中国电影金鸡奖原评审、《电影艺术》原编辑徐如中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