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 编辑

宋代司马光诗作

《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是北宋诗人司马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对邵尧夫的和作,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潇洒乐观人生观的钦佩与赞美。此诗充满着知命之感,是司马光自己退居洛阳著书时的真实情感体验。这首诗语言平实,清切有味。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

作者:司马光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伊川击壤集》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品原文

编辑
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⑴

灵台无事日休休⑵,安乐由来不外求。

细雨寒风宜独坐,暖天佳景即闲游。

松篁亦足开青眼⑶,桃李何妨插白头⑷。

我以著书为职业,为君偷暇上高楼⑸。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⑴邵尧夫:邵雍(1011-1077年),北宋理学家,字尧夫,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业。安乐窝:西京留守王拱辰为邵雍治园建屋,名安乐窝。职事:职事官,宋沿唐制,官员之有执掌者称职事官,此处为戏称。

⑵灵台:谓心。《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释文》:“郭云:‘心也。案,谓心有灵智能任持也。’”休休:安闲貌。

⑶篁(huáng):竹的通称。青眼:用晋阮籍青白眼典故。《世说新语·简傲》注引《晋百官名》说阮籍不拘礼敬,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嵇康赍酒挟琴来访,籍大悦,乃对以青眼。

⑷插白头:插在白头上。

⑸偷暇(xiá):趁有空。上高楼:看春色。

白话译文

心灵宁静无事天天都一样悠闲,安乐从来不必到身外去谋求。细雨寒风的时日宜于独自静坐,天气和暖景色佳丽就出外闲游。松竹苍翠足以令人双眼愉悦,艳美的桃李花又何妨插在白头。我把著书当作自己的职业,为了盼待你共赏春色我偷暇登上高楼。

创作背景

编辑
此诗《司马文正公集》未收,附载于邵雍《伊川击壤集》卷十,熙宁七年(1074年)作。邵雍原诗题为《安乐窝中吟》,司马光和诗题目亦无“职事”二字。但雍诗第一首第一句云:“安乐窝中职分修”。一些选本遂在和诗题上加了“职事”二字(如陈衍《宋诗精华录》)。邵雍长期住在洛阳,把自己所居寝息之处取名叫安乐窝,并自号安乐先生。熙宁三年,司马光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力请守郡。四年四月,改判西京御史台,来到洛阳,始与邵雍相识(见《邵氏闻见录》卷十八),并很快成了莫逆之交。在哲学思想上,二人都讲究象数之学,在政治上,都反对王安石新法,只是表现形式上不同。他们经常在一起作诗唱酬,司马光所和邵雍诗,多附载《击壤集》中。这就是其中的一首。

作品鉴赏

编辑

文学赏析

首联道出了“养心”的妙谛,心中无事就是最大的安乐,不必“命里无时却强求”。这是对邵雍“诚明本是吾家事,自是今人好外求”诗意的概括。这种以无求、无思、无为作为乐天知命的依据,体现了老庄思想,也是诗人在政治上失意后的一种自我安慰。

颔联和颈联是安乐窝中职事的具体描述。邵雍有诗云:“重寒盛暑多闭户,轻暖初时出街”,和颔联的意思相仿。这是“和”诗最常用的一种写法。颈联中“青眼”对“白头”颇为有趣,不但十分工整,且富有谐趣。用阮籍的“青眼”看松竹,表现出诗人对松竹精神的热爱,也是自己人格的顽强表现。尽管官场失意,而作人的品格却一点儿也没丢。把桃花李花插在“白头”上,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耍老风流,十分风趣,十分幽默。读者在会心一笑时,应还有其他含义需要挖掘。诗歌中的谐趣往往寓庄于谐,在谐谑中饱含着庄严的主题──愤世疾俗。撇开诗人和王安石之间的是非不说,起码有一点,王安石对韩琦欧阳修苏轼和司马光等当时贤良之士的排挤、打击,乃至网罗罪名加以迫害,重用李定蔡京等奸佞之徒,诗人不能不愤不疾。

尾联表达了诗人和邵雍之间亲密的友情。诗人退居洛阳,安贫乐道,编写史学鸿篇巨著《资治通鉴》,繁忙之中也会偷闲登楼,虔诚迎接朋友的到来。这也应和了邵雍“花似锦时高阁望,草如茵处小车行”这两句诗。

此诗充满着知命之感,应是司马光自己退居洛阳著书时的真实情感体验。

司马光在宋代不以诗名,但所写亦往往工稳、匀贴,清切有味,诗风比较平实。这首诗对邵雍的思想、生活、性格、品质进行了形象概括,同时还表达了彼此间的深厚友情。从上述引证可见,他的诗确是语无虚设,都是从生活实况中提炼出来的。

名家评价

成都大学教授白敦仁:“‘宜独坐’、‘即闲游’写的是邵雍生活情况,但与邵雍原作比,诗句更觉清秀可喜。”

作者简介

编辑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湅水乡人,世称湅水先生。宝元(1038—1040)年间进士。宋仁宗末期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不久调任西京御史台。哲宗即位,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废除新法。任宰相八个月后病死。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撰有《资治通鉴》,另有《司马文正公文集》、《稽古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