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大维 编辑
俞大维(1897年—1993年7月8日),绍兴人。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国、德国深造,获博士学位。是知名的弹道学专家。历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少将参事、参谋本部主任秘书、驻德大使馆商务专员、军政部兵工署署长、军政部次长、交通部部长等职。
1946年前后,在蒋介石与马歇尔之间翻译联络,是三人小组成员之一,参加与中国共产党的谈判。去台湾后,先后任“驻美大使馆”顾问、防务部门部长、“行政院”政务委员、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政策顾问、资政。他主张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认为“一中一台”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去世前皈依佛门,法名净维。台湾出版有《俞大维传》。
中文名:俞大维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1897年(一说1898)
逝世日期:1993年7月8日
毕业院校:圣约翰大学
出生地:湖南长沙
俞大维纪念馆
1927年浙江省长陈仪派葛敬恩和蒋介石联系,参加国民革命军。事机不密为当时的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所知,派朱梅村包围梅花碑浙江省长公署,将陈仪押送南京。后经人说项,总算无事。孙传芳失败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当时陈仪在南京尚无正式名义,于1928年派他到德国考察军事,实际上是向德国的兵工厂洽购军火,因为陈仪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以后,又就读日本陆军大学第一期毕业,是正规的军事学校出身,对军械方面是比较在行的。陈仪不谙德文,对德国兵工制造情况也不甚了解,所以在出国以前,向各方探询我国旅德人士中是否有熟悉德国兵工制造方面的人员,以便到德国后作为一个咨询的对象。这时候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院长是谭延闿,谭是湖南人,他的父亲谭钟麟也当过清朝巡抚,和俞家是世交。同时谭延闿的儿子谭伯羽这辰光也在德国柏林大学读书,所以陈仪临行的时候,谭延闿写了封信托陈仪带交谭伯羽。陈仪到了德国柏林以后,找到了谭伯羽交给他父亲的信札,同时问他有无懂得兵工制造的人才,谭伯羽就把俞大维介绍给陈仪。陈仪在俞大维的协助下,经过几度的参观和研究讨论,和德国的军火商人签订了几宗军火交易,依照国外军火商人的规矩,凡是购买军火的都有5%的“回扣”。中国从清末的李鸿章开始,也都收受回扣。陈仪平生以廉洁自持,当时他拒绝收受回扣。可是俞大维却向陈仪建议:如果拒绝“回扣”,白白便宜了德国的军火商人,不如收了“回扣”,上交国家,这样于个人的清廉操守无损,而国家也有实利可得。结果陈仪采纳了俞大维的建议。陈仪回国后就把这项回扣上交,很为蒋介石嘉许,任命陈仪为军政部常务次长。这时候军政部长是冯玉祥。
俞大维于1932年回国,初时任国民政府参谋部主任秘书。这时陈仪是以军政部常务次长兼任兵工署署长,他赏识俞大维的才干,又是弹道学专家,所以向蒋介石保荐。在1933年俞大维就出任兵工署署长,副署长是洪中。
俞大维担任兵工署署长12年之久,在他任内对所属兵工厂竭力整顿,如购置新式机器,调整人事,改进沈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厂等,都是为当时所称道的。
在兵工署署长任内,俞大维也和旧官僚一样,喜欢引用亲戚故旧。当时兵工署内有句流行的话:“曾、左、余(俞的谐音)、孽(聂的谐音)。”原来兵工署里,有一位科长名叫曾昭六,是曾国藩的曾孙,也就是俞大维的表兄弟;兵工署的秘书左某某是左宗棠的侄孙;俞就是俞大维本人;兵工署里还有一位科长聂贻荪,美国留学生,是浙江巡抚聂缉椝的孙子、上海实业家聂云台的儿子,聂缉椝是曾国藩的女婿,所以聂贻荪也是俞大维的表兄弟。这四个人的姓氏合起来念,就是“曾左余孽”了。这句话,在当时兵工署内是尽人皆知的。1945年俞大维升任军政部次长,仍兼任兵工署署长。1946年改任交通部部长,离开了兵工署。
1949年俞大维随同蒋介石逃台,初任美援运用委员会副主任,1954年出任防务部门部长。后又被聘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资政。
晚年,他关心海峡两岸关系,希望两岸和平,反对台湾独立。1993年7月8日,俞大维病逝于台北。
父亲:俞明颐,曾任湖南陆军小学(武备学堂)总办,湖南著名将领程潜、唐生智、龚浩(抗战时任第一战区参谋长)等均系其学生。
母亲:曾广珊,清末重臣曾国藩的嫡孙女。
姑母:俞明诗,其子为著名史学家陈寅恪。
俞大维与妻子
妻子:陈新午,江西人,大诗人“散原老人”陈三立之女。俞大维和陈新午结婚很早,出国以前已有了子女。在1932年俞大维回国后,感觉到他妻子是一个缠过脚的旧式女子,就提出了离婚的要求,这件事在当时南京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男女双方都是仕宦书香门第,离婚这件事显然不为两边的长辈亲属所允许。陈仪、聂云台、谭泽闿(谭延闿的兄弟)都为这件事多方奔走,尤其是陈仪对俞大维做了许多工作,经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俞大维总算打消了这个念头。长子:俞扬和,儿媳蒋孝章(蒋经国与蒋方良之女)。抗日战争时期毕业于空军军官学校,又到美国鹿克战斗飞行学校受训,1943年回国,被分配到中美空军混合团第5大队,驻于湖南芷江空军基地,先后参加30多次空战。一次不幸座机被敌击落,他跳伞受伤,不得不退役,乃赴美学习工科,从此长期旅居美国。1957年蒋孝章去美国留学,蒋经国便请俞大维让其子就近关照远离故国的蒋孝章,不料二人身在异域,相互接近,日久生情。他们不事声张,于1960年举行简单的仪式结为夫妇,定居于美国旧金山。俞扬和对政治毫无兴趣,长期担任“中华航空公司”“中国造船公司”的技术顾问。
次子:俞方济
三子:俞小济
孙子:俞祖声(俞扬和之子)
弟弟:俞大绂,俞大维六弟,植物病理学专家、微生物学家,解放后曾任北京农业大学等校教授、校长。
妹妹:俞大缜,北京大学英文教授;俞大絪,嫁曾昭抡(著名化学家,曾任高等教育部长);俞大彩,嫁傅斯年(著名史学家,台湾大学原校长)
俞大维身为兵工署长,每逢采购国外武器时,他要亲自试射;各兵工厂试制新产品,他也需要试射;担任中央政治学校兵器总教官,更要进行示范射击,因而他熟练地掌握了兵器射击技术,被人赞为“神射手”。
1940年8月,俞大维亲自指导21兵工厂步枪厂主任赵国才、工程师施正楷等,参考德国98式毛瑟步枪蓝图,研制“中正式”步枪。俞大维每三个月带领21厂试枪人员到复兴关靶场进行一次示范射击。俞大维为了对比中日步枪性能的优劣,曾在100米距离以半英寸钢板为靶环,分别使用日造“三八式”与国产“中正式”步枪进行试射,结果“中正式”步枪枪弹穿透钢板较日本制式步枪深得多。
有一次俞大维正在带领试枪员试射,蒋介石专程前来观看,同来的还有冯玉祥、何应钦、陈诚、张治中、程潜等高级将领。试射成绩很好,他们莫不称赞。侍从室主任钱大钧向俞大维开玩笑说: “你们的武器马戏团表演得真动人,百发百中,有板有眼,有声有色(靶环油漆颜色)。”俞笑答: “我这马戏团主如巡回表演,门票照收,一定场场客满,一本万利!”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随着中美军事合作的进展,来华美国军官渐多。一次在重庆靶场举行新兵器研讨会,一位美军将领嘲笑中国军官射击技术不高,俞大维不服,当场进行比赛。火炮射击各12次,结果俞发发命中,而对方只命中9发。
印度著名政治家尼赫鲁慕名邀请俞大维等一行赴印访问,以竞打野鸭助兴。同行的贵宾猎获最多的仅一只,许多人一无所获,而俞大维一人打得32只,赢得印度人士拍手叫绝。俞大维“神射手”的盛名远播国外。
俞大维旧居
位于鼓楼区南祖师庵7号。建于1929年,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坐北朝南,楼高三层,部分为二层,砖混结构,黄色外粉与红砖结合墙面,红瓦四坡屋面。建筑的东侧面为半圆形,三层均建有宽式阳台,内为木制楼梯。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