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立武 编辑

教育家、政治学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

杭立武杭立武

杭立武(1904—1991年2月26日),男,安徽滁县(今滁州)人。1923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2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归国后受聘为中央大学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1931年转任中英庚款董事会总干事达十数年。其间并创立中国政治学会及中英文协会。抗战期间任国民参政会参议员、美国联合援华会会长。1944年任教育部常务次长。两年后调政务次长。1949年出掌教育部。1991年病逝。

胡适王世杰雷震等自由派知识分子创办了《自由中国》。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杭立武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04年

逝世日期:1991年2月26日

毕业院校:金陵大学、伦敦大学

出生地:安徽滁县(今滁州)

性别:男

学位/学历:博士

人物简介

编辑
杭立武(1904年—1991年2月26日),男, 教育家、政治学家,政治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生于安徽滁县(今滁州),祖籍浙江杭州。

人物生平

编辑

杭立武 杭立武

杭立武于1903年1月26日生于安徽滁县(今滁州)祖籍浙江杭州。他的启蒙教育是在父亲开设的学馆中接受的。1913年,他进入滁县的一所教会学校,不久又考入南京金陵大学附属中学,1919年毕业后直升金陵大学(1952年合并于南京大学)文学院,1924年毕业。次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安徽省公费留学名额,赴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深造,期间受拉斯基教授(Harold Joseph Laski)鼓励,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担任名誉研究员,获硕士学位后返英伦继续学习,1929年获伦敦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旋回国,1930年被聘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政治系教授,曾兼任系主任。经杨杏佛推荐,又受聘为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31年4月,中英庚款会于南京成立,经杨杏佛、梅光迪推荐,杭任中英庚款董事会总干事。杭还于1933年在南京创办中国第一个带国际性的文化交流组织——中英文化协会,此后中法、中比、中瑞、中美等文化协会亦相继成立。1932年创立中国政治学会并兼任总干事,直至1953年第四届年会时才卸任;1973年他返回台湾后,又被学会选为理事长;1980年被推为学会名誉理事长。抗战爆发后,杭除担任蒋介石与英国驻华大使及丘吉尔首相驻华私人代表魏亚特(Gen.Sir.Curton do Wiart)的联络员外,还受命护送珍藏于南京朝天宫的中央、故宫两博物院的中国历代文物至四川。抗战期间,他还任国民参政会参议员、美国联合援华会会长。1944年12月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1946年转任政务次长,1949年任教育部部长。1948年开始负责运送国宝到台湾。

杭立武杭立武

1949年后到台,曾筹建台湾故宫博物院。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不久,美国纽约教会联合会决定在台湾设立一所教会大学,于1951年6月派美国奥柏林学院前神学院院长葛兰翰博士(Dr Tbomas W.Graham)为代表,偕同该会执行秘书芳威廉博士(Dr William P.Fenn )抵达台北,与时任教育部长的杭立武商讨,正式成立“基督教大学筹备处”,杭为主任。葛兰翰、蔡一谔、蔡培火、黄彰辉、诚恩慈、狄卜赛夫人(美国)、安德森(英国)、明有德博士(加拿大)等为委员,徐可熛为执行委员,展开工作。最终学校经罗家伦提议决定定名为东海大学,作为大陆十三所教会大学之延续,学校于1955年正式开学。经杭努力,还成立了行政专科学校(国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前身)。 1965年发起成立“亚洲与世界社”(AWI)。其间改组“港澳之友会”为“中华港澳之友协会”,协助港澳同胞继续拥有自由权益;同时积极维护争取台湾少数民族权益。1972年任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1979年创立“中国人权协会”。1991年2月26日逝世。

杭立武一生历任教育、文化、外交、社团等各方要职,晚年仍积极不懈地从事国民外交、保障人权和救助难民等工作。

创办《自由中国》

编辑
1950年,国民党在台湾进行改造,雷震曾深入参与各项筹划工作,希望透过国民党的改造以收揽人心。他邀请了胡适、王世杰、杭立武等自由派知识分子创办了《自由中国》,由初期的宣扬反共慢慢变成鼓吹多党政治,吸引了大批的年轻作者,言词日益犀利,成为言论自由的重镇。

《自由中国》创刊号《自由中国》创刊号

1960年9月4日,雷震、傅正、刘子英和马之骕四人被捕,震惊海内外的“雷震案”(雷震事件)爆发,《自由中国》杂志被迫停刊。

下一篇 自由中国

上一篇 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