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崔公池亭旧游 编辑

温庭筠诗作

《题崔公池亭旧游》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描绘了一幅清馨幽静的秋日荷塘之景。首联写故地重游所见的池塘荷花开放,以及池塘上的采莲舟;颔联回忆当年追逐欢乐,但又恐增添将来的愁情;颈联描绘荷塘景色,感慨人已不见,惟见水悠悠;尾联说尽日徘徊独自登楼,虽檐前青山依旧,而人事全非。作者在诗中借故地重游而抒发怀昔叹今之感慨。全诗情景交融,情致绵长。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题崔公池亭旧游

创作年代:晚唐

作品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温庭筠

作品别名:题怀贞亭旧游

作品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

编辑
题崔公池亭旧游

皎镜方塘菡萏秋⑴,此来重见采莲舟。

谁能不逐当年乐⑵,还恐添成异日愁⑶。

红艳影多风袅袅⑷,碧空云断水悠悠。

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⑴皎镜:形容皎洁如镜面的池塘。方塘:一本作“芳塘”。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名。

⑵逐:一本作“遂”。

⑶成:一本作“为”。异日:他日,将来。

⑷红艳:指荷花。影:一作“花”。

白话译文

秋天里皎洁如镜面的池塘上荷花开放,这次重来又见到采莲的小舟。

回想当年年轻时谁能够不追逐欢乐,还恐怕更添加以后日子的忧愁。

虽然现在红艳的荷花影多风袅袅,但是终究碧空云散唯见池水悠悠。

房檐前面依旧是原来的青山色,而现在整天里无人只有我独自登楼。

创作背景

编辑
此诗写旧地重游,可能是作者因昔日游览有所遇,而重来旧地又不见故人而生物是人非之慨,因作此诗。当作于温庭筠晚年,其具体作年难以确证。

作品鉴赏

编辑

整体赏析

题曰“题崔公池亭旧游”,而诗曰“尽日无人独上楼”,明言此次重来,乃是尽日独自一人,自始至终既无主人崔公,亦无他人陪伴同游。故第三句“谁能不逐当年乐”,非谓此次重游,谁能不追效当年之乐。盖既为尽日独自一人,又如何能追效当年之乐哉!其意盖谓,当年荡舟池上,面对红艳之荷花与采莲人,谁能不尽兴追欢逐乐哉?由于句法稍变(用散文表达,本为“当年谁能不逐乐”),遂易误解为今日重来欲效当年之乐,而下句“异日”亦易理解为今日之“异日”。实则自当年视之,今日即当年之“异日”也。故句虽谓“还恐添成异日愁”,似只躭心添成将来之愁,实则今日重游旧地,重见莲舟,而采莲人已不在,即已添成今日之愁矣。腹联即承“重见采莲舟,不见采莲人”之意而言之:红艳之荷花在袅袅秋风中摇曳,而往日明艳如花之采莲人已不复见,唯见碧空云断,池水悠悠而已。尾联由“池”而“楼”(即亭),写徘徊尽日,独自登楼,虽檐前青山依旧,而人事全非矣。此盖昔游有所遇,重来不见而生物是人非之慨,意本平常。缘颔联句法新变,摇曳生姿,且含人生哲理之感慨,读来倍觉曲折有致,情致绵长。

此诗主旨不过是借故地重游而发今昔之慨而已。这是一个永恒的题材,本无新意。然而飞卿却不同于其他诗家,他毕竟是用笔作画而非用笔写字的,所以他的作品极具画面感。就如此诗,他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秋日荷塘之景,给人感觉清馨幽静、意蕴绵长。一景一慨,由景之美而慕昔之欢,由昔之欢而慨今之寂,正所谓情景交融,怅叙幽怀。

关于这类情景交融的作品,很多时候,飞卿只是在渲染一种意境,读者只需随其笔触而在脑海中构建出这样一个场景并置身其中即可,所有的感受尽在不言中。诸家评论或有暗合于心的、或有相忤己意的,实属正常,亦无对错之分,就如置身于同一风景之中的不同人会有不同感触一样,只要是内心最真实的感怀,那就是对的,不必牵合己意、或鹦鹉学舌于诸家。有时求之过深,反而成病。

名家评论

明末清初金圣叹:前解:欲写昔日莲舟,反写今日莲舟;欲写今日感慨,反写后日感慨。不知其未措笔先如何设想,又不知其既设想后如何措笔,真为空行绝迹之作也。后解:“红艳”七字,写今日池亭也,“碧空”七字,写昔日池亭也。“红艳”七字,写不是昔日池亭也;“碧空”七字,写不是今日池亭也。“依旧青山色”,妙,犹言不依旧者多矣。“无人独倚楼”,妙,犹言虽复喧喧若干游人,岂有一人是昔人哉!(《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卷六)

清代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首句先将尔日池塘之景,一笔写开。次句亦不过是找足上文,妙在轻轻点得“重见”二字,而旧游之神理无不毕出。三四承之,便全不费力矣。三一顿,四一宕,言目前已不如昔,后来安得如今?此盖从右军(王羲之官至右将军,故称)《兰亭记》中撮其筋节也。五六再写首句:红艳袅风,“菡萏秋”也;碧空映水,“方塘皎”也。一结无限感慨:“依旧青山色”,是青山而外,更无有“依旧”者矣。至“尽日无人”,则崔公亦且不在,此来之客独倚楼而已矣。当年之乐,岂可得而逐?而异日之愁,又宁(岂)待异日而始添也耶!

清代毛张健:(“谁能”二句)承“重见”以伤旧游,笔意既曲,情味无限。(“红艳”二句)五句略松,六句急照本意。(《唐体肤诠》)

清代屈复:情景兼到,照应有法,而三四从已往、未来,夹写“重来”,生新有致。此画家之最忌正面也。(《唐诗成法》)

作者简介

编辑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下一篇 过新丰

上一篇 经西坞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