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江畔 编辑

温庭筠词作

河传·江畔河传·江畔

《河传·江畔》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双片十四句五十五字,抒写采莲女子对少年的倾慕之情。上片着重描写采莲女子轻盈采莲、天真烂漫的情态;下片写采莲女子的动人形象及其对少年的倾慕之情,以及对少年可望而不可即的失落与惆怅。此词写得清新自然,极具南朝民歌风味,在温庭筠词中别具一格。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河传·江畔

作者:温庭筠

创作年代:晚唐

作品出处:《花间集》

文学体裁:词

作品原文

编辑
河传⑴

江畔,相唤⑵。晓妆鲜⑶,仙景个女采莲⑷。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暖⑸,垂玉腕⑹,肠向柳丝断⑺。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⑻。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⑴河传: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上片七句两仄韵、五平韵,下片七句三仄韵、四平韵。

⑵“江畔”二句:江边采莲女互相呼唤。

⑶鲜:鲜艳。一作“仙”,又作“妍”。

⑷仙景:风景幽美如仙境。个女:那个或那些女子。

⑸红袖:女子的红色衣袖,此处指采莲女子。摇曳:飘荡。

⑹玉腕:洁白温润的手腕,亦借指美人的手。

⑺柳丝:垂柳的细枝。古时河、湖畔多植垂柳,故此处借“柳丝”指少年停留之岸边。肠断在这里是指感情深切、盼望急切。

⑻“晚来”句:天色已近傍晚,人越来越少。

白话译文

江畔的晨风传来,采莲少女的声声呼唤,一个个晓妆鲜丽,穿梭在荷花丛中,好似仙境一般。“请不要独自去那边哟,年轻人,这里的好花已采满船!”

红袖在风中摇曳着,好似在追逐风的温暖。雪白如玉的臂膊哟,无力地低垂在船边。岸边的柳丝丝相连,却不见相思人愁肠欲断。不知他从南浦走,或是北浦还?晚来行人少,心中的人儿你在哪边?

创作背景

编辑
此词反映的是采莲的场面以及采莲女追慕少年男子之情事。温庭筠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有七十余首,此词即为其中之一。其具体创作时间未能确证。

作品鉴赏

编辑

整体赏析

这首词写采莲少女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上片开头四句勾勒江南清晨中的采莲少女,景美,人更美。“江畔,相唤”四字写尽江南采莲女天真烂漫、轻盈采莲、嘻笑相招的情态,再以“仙景”相衬,更见采莲女之美。后三句船夫的所见和说话,笔锋转至少年,为采莲女倾心追慕作铺垫。对于这三句,有两种理解。一说这三句是船夫指引少年之词,意思是希望少年不要独自去那边,而来关注船上的采莲女;另一说这三句是船夫指示采莲女之词,意思是希望采莲女不要往少年所在的岸边去游玩,“少年”二句是女子所见,说那边满插鲜花的船上,乘坐着一个少年。首四句和后三句的两层之间,似断实联。

下片头三句笔墨又落到采莲女,重彩点染她们于和风吹拂、柳丝荡漾之中红袖摇曳、玉腕戏波的动人形象,并巧妙点出采莲女对少年的倾慕。“肠”指女方,“柳丝”指男方,“肠断”中用“向柳丝”三字隔断,用法别致。结尾二句写采莲女对少年的追慕不遇、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意心情。对于“浦南归”二句,有两种理解。一说这是采莲女见少年后的感情变化,已被情绪所迷,不辨归宿,即想:从南浦回家?还是从北浦回家?主意难定;另一说指采莲女不见少年,猜想:“他是从南浦去了呢?还是从北浦去了呢?不知道。”“浦南”“浦北”是女子的自度之词,见其魂牵梦绕,不知所归,直到天晚人稀的恍憾状态。

温庭筠词一向以秾丽富艳见称,而此词却写得清新自然,极具南朝民歌风味。

名家点评

清代陈廷焯:犹有古意。(《云韶集》卷二十四)

清代万树:此调体制最多,通篇用一韵而字少者,唯此词。(《词律》卷六)

作者简介

编辑

温庭筠像温庭筠像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下一篇 河传·湖上

上一篇 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