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阁 编辑
文汇阁,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丰乐上街天宁寺旁,是清代七大藏书楼之一。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建成,到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攻入扬州,文汇阁及其藏书一起毁于战火之中。2022年在原址旁重建,2023年对外开放。
文汇阁一名御书楼,原在扬州天宁寺西园。根据《扬州画舫录》记载,天宁寺西园一称御花园,正殿叫做大观堂,七大藏书楼之一的文汇阁就在大观堂旁。
阁中藏有《古今图书集成》与《四库全书》,由乾隆帝钦赐“文汇阁”之名及“东壁流辉”之额。
历史上的文汇阁,是一座三层楼建筑,梁柱上彩绘书卷图案。阁的一楼当中藏《古今图书集成》,两侧藏《四库全书》的经部书籍,二楼藏史部书籍,三楼藏子部、集部书籍。
复建后的文汇阁,二楼、三楼藏有原大原色原样文津阁影印版《四库全书》,包含书架128个,书函6144个,书籍36000余册。三楼摆放89个书架,陈列“经、史、子”部的书籍。而二楼摆放39个书架,陈列“集”部书籍。一楼辟为“文汇阁历史文化展陈”。
2023年4月19日,扬州文旅新地标文汇阁复建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阁内收藏《四库全书》,扬州再现“书阁合一”胜景。
中文名:文汇阁
性质:藏书楼
设立时间:1780
收书种数:2500
品字亭
这是由三个四角亭组成的‘品’字形亭,取名为‘映雪’‘囊萤’‘凿壁’,引自古人勤奋读书的典故‘囊萤映雪’和‘凿壁借光’。”专家介绍,品字亭位于整个园林最中心的位置,是全园的视觉焦点。品字亭是水中亭,是古戏台,是园中榭,是扬州两座经典园林建筑——瘦西湖五亭桥和何园水心亭的结合。文汇阁的品字亭是根据古籍记载恢复建设的。
文汇阁之品字亭
御碑亭
御碑亭,坐北朝南,临水而设,八角重檐,在亭中等级最高。御碑亭内立一汉白玉石御碑,正面碑额为“上谕”,碑文采用乾隆将《四库全书》贮藏于文汇阁的谕旨,背面碑额为“御制”,碑文为乾隆为文汇阁题的四首御制诗:《文汇阁》《再题文汇阁》《文汇阁·叠庚子韵》《命颁布四库全书,时许愿读中秘者抄录无靳,诗以志事》。
文汇阁之御碑亭
天圆地方亭
在品字亭的西南角,还有一个亭子造型比较独特,上面是圆形顶,下面是方形亭,这就是“天圆地方亭”。天圆地方亭,同时也是是连接地下车库的观光电梯亭。命名“大成亭”,来自乾隆皇帝御制诗《文汇阁·叠庚子韵》:“天宁别馆书楼耸,向已图书集大成。”在古代,人们认为天为圆形,地为方形,常以圆喻天,以方喻地。大成亭将现代钢结构电梯与传统木结构园亭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端庄、雄伟,别具一格。
文汇阁之大成亭
歇山亭
歇山亭名“凌云亭”,引自乾隆皇帝御制诗《再题文汇阁》“万卷图书集成部,颁来高阁贮凌云。”凌云亭与长廊结合,形成文汇阁园林北侧的分界线,其屋顶扇形的弧面形状与池岸相协调,典雅中透着柔美,充满诗情画意。
文汇阁之凌云亭
六角亭
在北侧的假山上,正在建设一座六角亭,取名“崇经亭”,引自乾隆皇帝御制诗《文汇阁》“皇祖崇经训,图书集大成。”亭立山间,小巧玲珑,柔婉无限。站在亭子里,白天可俯瞰园中美景,别有一番风采;晚上在此登高赏月,更是意境深远。
文汇阁之崇经亭
品芳廊
文汇阁长廊名曰“品芳廊”。西入口题“书山有径”,东出口题“学海无涯”。品芳即品味书香气息,廊全长95米,南北分流,衔山环水,曲折回环,把各个单元的建筑相连接,形成了一个姿态各异、风格协调、南北贯通的彩色缎带。同时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东西向长廊将全园分成北“山苑”和南“水苑”。
文汇阁之品芳廊
下到负一楼即可看到满墙的扬州古籍线装书和扬州历史、文化、旅游等相关书籍,在负一层西南部设有喜马拉雅听书墙,采用定向发声技术及有声明信片等形式,听扬州与四库全书,并将非遗展示区穿插于此,手脑结合体验扬州非遗;负一层东部设有文汇阁特色IP水吧,为文汇阁多业态经营赋能;中区为多功能区域,该区域提供多媒体展示,可以实现研学活动、文化交流、文化演绎、读书签售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团体活动。
文汇阁负一楼将被打造成“最扬州”的书店,市民和游客可以通过声光电等一体化的形式听书、扫码听国学经典、了解和翻阅部分四库全书。
天宁寺与大观堂
乾隆二十二年,为迎接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扬州地方官员于天宁寺西枝上村旧址营建御花园,即皇帝行宫,习称西园,御花园的正殿名大观堂。乾隆四十三年,在大观堂之旁再建御书楼一座,即文汇阁。
扬州文汇阁选址在天宁寺,并非随意为之,而是与天宁寺厚重的历史底蕴,北护城河一带浓郁的市井风味和文化氛围,尤其是作为乾隆皇帝行宫的崇高地位息息相关。天宁寺历史悠久,康熙历次南巡时,多游历天宁寺,御题“萧闲”“皓月禅心”“寄怀兰竹”“般若妙源”等匾额及“禅心澄水月,法鼓聚鱼龙”“珠林春日永,碧溆好风多”等楹联,并留下《幸天宁寺》五律诗二首。康熙四十四年第五次南巡时,又命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在天宁寺设立扬州诗局,组织校刊唐诗巨著《全唐诗》,仅用了一年多点时间,这部在雕版刻书史和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典籍就在扬州诞生了。清代天宁寺及乾隆二十九年两淮盐商捐资新建的重宁寺,是扬州的佛教圣地,也是文化高地,孔尚任、郑板桥、赵翼、吴锡麒等名士都曾来此寓居或游历,扬州当地的文人更是经常光顾流连,留下了大量诗作。
乾隆南巡,对康熙巡幸过的地方尤其格外垂青。乾隆二十二年,为迎接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扬州地方官员于天宁寺西枝上村旧址营建御花园,即皇帝行宫,习称西园,建筑富丽堂皇,点缀花草水石,其盛“为江淮之冠”。此后乾隆曾几次驻跸行宫,并留下专咏天宁寺的诗作十余首,盛赞“天宁门外天宁寺,最古花宫冠广陵”。御花园的正殿名大观堂,这是行宫内一处较大的建筑,乾隆二十七年第三次南巡时曾御题“大观堂”额。“大观”寓意为壮观、美好,宋徽宗曾用作年号,南望瓜洲,可见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名胜大观楼。乾隆四十三年,在大观堂之旁再建御书楼一座,即文汇阁,颁藏康熙时编纂、雍正时用铜活字印制的《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乾隆在所作《文汇阁》诗中称:“规拟范家制,工因商众擎。”说明文汇阁是仿照范氏天一阁形制,由扬州众盐商筹资建成。他又说:“《四库全书》繁重,不能分贮各处,故只赐《图书集成》一部。”后来改变主意,再赐《四库全书》一部,以陈列《图书集成》所余的空格来庋藏。乾隆四十七年七月,他在上谕中简要说明原因道:“因思江浙为人文渊薮,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乾隆还为文汇阁御题“东壁流辉”匾额。明人刘崧《秋兴》诗句云:“明月在东壁,流辉当井桐。”大概就是“东壁流辉”一词的来历。乾隆留题大观堂、文汇阁的诗作不少,为天宁寺所题额、联更多,如“淮南丽瞩”“省方设教”“楚尾吴头开画境,林光鸟语入吟轩”“商鼎周彜自典重,槛葩苑树相芬芳”等,显示了他对天宁寺的特别喜爱。
文汇阁所处位置优越,环境雅致,人员来往方便。其东北不远处,重宁寺之东有东园,为大盐商江春所建,当初也是为了供乾隆宸游。入门前后左右皆有天桥相通,乾隆御题其中几处建筑额曰“熙春堂”“俯鉴堂” “琅轩从”。出东园门,即为另一名胜梅花岭。
文汇阁的管理
文汇阁、文宗阁皆由两淮盐运司经管。盐运使遴选地方学者具体负责管理阁中事务,初称典书官,又称董事,另有校书一职,被聘管理文汇阁藏书的多是饱学之士。
乾隆对于《四库全书》极为重视,江浙三阁建成以后,他又于乾隆四十九年三月特发谕旨,强调拟颁发的三部四库书,“原以嘉惠士林,俾得就近抄录传观,用光文治”,要求“将来全书缮竣,分贮三阁后,如有愿读中秘书者,许其陆续领出,广为传写”,只需委派专门人员妥加管理即可,明确要求管理者为入阁读书人提供便利,允许读者登记以后到阁内抄阅藏书,但不能私自携带出阁,以免稍有遗失。文汇阁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地方好学之士入阁读书,以广见闻,抄书校书,以治学问,同时对于地方读书风气的涵养以及学术文化的发展都大有裨益。阮元在《浙江刻四库书提要恭跋》中说:“每见江淮人士瞻阅二阁(文汇、文宗),感恩被教,忻幸难名。”清末两江总督端方在《创建图书馆摺》中说:“江浙地方建立文宗、文汇、文澜三阁,尽出四库之藏,以惠东南人士,而扬州、镇江得其二,由是江左学风,冠冕全国。”
文汇阁、文宗阁皆由两淮盐运司经管,根据乾隆的说法:“镇江距扬州甚近,可以不时往来。”盐运使遴选地方学者具体负责管理阁中事务,初称典书官,又称董事,另有校书一职,被聘管理文汇阁藏书的多是饱学之士。最初由仪征人谢士松充文汇阁典书官,同时聘江都汪中充文宗阁典书馆。谢士松字心如,号用舟,礼部左侍郎谢溶生之子,麟庆文中提到的董事谢奎为谢士松之孙,因此后来两淮盐运使方浚颐曾称“谢氏世掌文汇阁书”。继任者为郭尚文,字霞峰,江都县人,《扬州画舫录》称其“少以笔墨游公卿间,方伯延之管理文汇阁所贮书籍。其人爱作诗,好宾客”。嘉庆十三年,歙县名士包世臣寓居扬州,受盐运使德庆之聘,“使司文汇阁秘书”。 道光末年,仪征籍书法家、篆刻家吴熙载曾受运使童濂委派,“分典文汇阁秘书”。此外,每年盐运使还要委派地方绅士十余人,负责藏书的借收、检点、曝晒等事宜。
道光二十年三月,《鸿雪因缘图记》作者、时任江南河道总督的麟庆在两淮盐运官员陪同下,来到文汇阁访书。据其所撰《文汇读书》一文介绍,当时“亭榭半就倾落,阁尚完好”,阁下碧水环绕,是为防火措施,“河前建御碑亭,沿池叠石为山,玲珑窈窕,名花嘉树,掩映修廊”。董事谢奎呈上书目,“得钞本《满洲祭天祭神典礼》《救荒书》《熬波图》《伐蛟捕蝗考》《字孳》等书,嘱觅书手代钞”。
此后,扬州市政协围绕文汇阁复建的课题,充分发挥政协提案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持续进行了建言。2011年,2012年,再次提交了《关于复建扬州文汇阁的提案》。当时,《扬州晚报》《金陵晚报》报道分别题为《扬州能否复建文汇阁》《复建曾藏有〈四库全书〉的文汇阁》。
重建文汇阁一事,除了提交政协正式提案以外,还通过各种途径表达百姓的呼声,包括在全国刊物撰写文章,给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写信和在全市政协大会发言等等。
第一次提案后,扬州市政府已明确文汇阁的复建由扬子江集团负责,由政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力争早日建成。”
2012年10月,韦明铧委员建议加快复建文汇阁的进程,并建议“文汇阁的外观尽可能接近历史,其形制可参考《两淮盐法志》和《鸿雪因缘图记》中的文汇阁图,及杭州文澜阁、镇江文宗阁”。谢正义以及时任市政协主席的洪锦华对此信都作了批示,安排市政协开展调研。接下来,时任扬州市政协副主席王克胜,率队前往镇江,参观考察复建的文宗阁,并对复建文汇阁的议题进行了研讨。此次调研后,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根据研讨意见形成了《关于镇江市文宗阁复建考察情况及扬州文汇阁复建的思考和建议》,上呈市委、市政府。
2019年扬州主要领导谢正义、陈扬一行现场考察了西园饭店、友好会馆、冶春、丰乐上街以及附近的相关文化遗产点,围绕文汇阁的复建和丰乐上街的提升打造,进行了仔细研究。深化对文汇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将文汇阁建成一个标志性、灵魂性、统领性的文化内涵厚重的建筑,打造出一个新的文化高地;方案设计既要统筹考虑文汇阁单体建筑及其周边大环境,又应在遵循历史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在高度、功能和设施等方面与当代相结合,还要系统考虑藏书、阅读、展示和文化研究等功能,包括将其打造为扬州典籍研究中心。
2019年7月31日,谢正义在市政协2019年第33期“社情民意”《关于复建文汇阁的建议》上批示:“建议很有意义、价值和操作性。”至此,历时十多年的复建文汇阁的提案建议,终于得到了真切的采纳和落实,复建项目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2022年5月文汇阁复建工程终于动工。
地理位置
文汇阁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丰乐上街与北门外大街交汇处
文汇阁
参观指导
天宁寺的钟声在北护城河畔飘荡,诉说着扬州北门外的历史风华。
北护城河,位于瘦西湖景区与明清古城交会处,东起便益门闸站,西至瘦西湖盆景园,全长2.6公里,串起古往今来扬州城的市井与繁华。“双宁古韵”入选扬州“运河十二景”,而北护城河区域就是“双宁古韵”最精华之所在,这里有历史的厚重、文人的墨香。如今的“双宁”片区,除文汇阁外,冶春正打造扬州最大的户外园林餐饮平台,红园以“仙次元”的形象华丽转身……这里正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的热门地点。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北护城河上的画舫从御马头出发,向西可路过冶春茶社、盆景园,直达瘦西湖,一路感受城市的诗情画意。
开放时间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观众停止入场。
扬州文汇阁则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毁于咸丰四年(1854),存世仅七十余年,在七大藏书楼中寿命最短。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