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茂军 编辑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马茂军马茂军

马茂军,男,1966年生,安徽滁州人,文学博士。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周必大研究会副会长,省宣传部社科理论十百千省级人才,省教育厅千百十省级人才,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古代散文史、思想史、文学史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出版专著有《宋代散文史论》、《唐宋散文研究》、《中国古代散文思想史》、《北宋儒学与文学》、《宋代文人心态史》、《唐宋八大家散文》、《中国古代散文概念发生研究》等。 2016年11月,马茂军教授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大宋名相赵普》。

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周必大研究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所所长, 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马茂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滁州

出生日期:1966年

毕业院校:陕西师范大学

职业:教师

代表作品:《宋代散文史论》《宋代文章学》《北宋儒学与文学》等

职称:教授

人物经历

编辑
1989年—1995年,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师从霍松林先生,199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4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师从于刘扬忠先生。2004年评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学术科研

编辑

学术专著

马茂军著作

《禅门奇僧》(编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版;

王安石文选》(选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北宋儒学与文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

《困境与超越:宋代文人心态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宋代散文史论》,中华书局2008年4月版;

《中国古代散文思想史》(合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论丛(2012)》(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年8月版;

主要论文

《王偁儒学思想与诗歌创作》,发表于《北方论丛》1996年6期;

《“荆公新学”与王安石散文的风格》,发表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6期;

《西京幕府中的尹洙欧阳修》,发表于《松辽学刊》1997年1期;

《庆历党议与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发表于《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2期;

《北宋理学诗派诗文创作述论》,发表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4期;

《论苏轼的文人品格与诗风》,发表于《学术研究》1997年5期;

《山林隐士陈抟的儒学思想与文学创作》,发表于《黄淮学刊》1998年3期;

《北宋中期儒学与文学》,发表于《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4期;

林逋的复远古思想与文学创作》,发表于《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4期;

《作者江钿考略》,发表于《学术研究》2004年2期;

郭茂倩仕履考》,发表于《复旦学报》2004年3期;

《明代四个手抄本比较研究》,发表于《求索》2004年3期;

《庐陵学与六一风神》,发表于《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4期;

《蒋捷三考》(合著),发表于《文学遗产》2004年4期

《论宋初百年士风的演进》,发表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4期;

《论李白乐府诗的戏剧因素》,发表于《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5期;

《宋代文人的群体意识与诗歌创作(上)》,发表于《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2期;

《宋代文人的群体意识与诗歌创作(下)》,发表于《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3期;

《种放:宋代古文运动的重要一环》,发表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5年4期;

《宗教革命与诗学观念的革新》,发表于《文学评论》2005年5期;

《张九龄具有岭南特色的诗歌创作》,发表于(嘉应学院学报)2005年5期;

《中国古典散文风神论》,发表于《清华大学学报》2005年6期;

《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抒写——论苏轼散文的艺术精神》,发表于《江淮论坛》2005年6期;

《考》,发表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6期;

《妙手作记,图画山水——范成大日记体游记研究》,发表于《安康学院学报》2005年6期;

《宋初诗文革新运动的官学背景》,发表于《求实》2005年6期;

《宋代文化与诗歌的原点:陈抟》,发表于《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6期;

《西京幕府作家群的散文创作》,发表于《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期;

《岭南名相张九龄政治思想新论》,发表于《肇庆学院学报》2006年2期;

《宋代诗社与诗歌创作关系研究》,发表于《东方论坛》2006年1期;

《庆历党议与梅尧臣诗风的嬗变》,发表于《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6年2期;

《作者考》,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2期;

《庆历党议与苏舜钦诗风的嬗变》,发表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3期;

《富体考论》,发表于《船山学刊》2006年5期;

《与》,发表于《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6期;

《北宋五子的散文创作》,发表于《求实》2006年6期;

《“韩柳文章”的阐扬者黄大舆考》,发表于《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6期;

《中国古代“散文”概念发生研究》,发表于《文学评论》2007年3期;

《论中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强势传统》,发表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5期;

《论中国古代散文的浪漫主义传统》,发表于《船山学刊》2010年1期;

《“散语”考论——兼论二宋文人的文体观念革新》,发表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1期;

《苏轼:唐宋古文运动的解构者》(合著),发表于《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1期;

《明代唐宋文论争之我见》,发表于《文艺研究》2011年3期;

《论唐宋文之争》,发表于《文学评论》2011年3期;

朱熹的散文思想》,发表于《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3期;

《论魏晋文派》,发表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4期;

《唐宋文之争发微》,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3期;

《中国古典散文义味说》,发表于《文学评论》2012年4期;

《唐宋笔记文体辨析——为中国古代笔记散文正名》,发表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1期;

谈读书

编辑

马茂军在书房马茂军在书房

“有时我们必须不断对比几个句子或者字眼的不同,从这些不同中去挖掘别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但是如果你的阅读量不够,你就不能形成有效的挖掘。首先我们必须先通过阅读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格局,其次必须要有与众不同的视角,才能挖掘到新的空白。如果我们都是读一样的东西,那么我们的发现都会是一样,不能有新发现。”马茂军说:“读书要和别人不一样,做出的研究才会不一样。比如胡适,他也喜欢读佛藏道藏,所以掌握的材料不一样,最后得出的研究成果是与众不同的。”

出版图书

编辑

大宋名相赵普

作者名称 马茂军

作品时间2017-7

《大宋名相赵普》是2017年7月1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茂军。

北宋儒学与文学

作者名称 马茂军

作品时间1998-8-1

《北宋儒学与文学》是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茂军著

困境与超越:宋代文人心态史

作者名称 马茂军

宋代散文史论

作者名称 马茂军

作品时间2008-4

《宋代散文史论》主要内容分上下两篇,分别是:理论探索篇和宋代散文研究,主要讲述了散文理论探索、中国古典散文审美研究、散文传统研究、宋初的散文、北宋中前期的散文创作、北宋中后期的散文创作、南宋散文流派研究等。

与学生

编辑

马茂军和学生

“马先生总是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感到学习与生活的压力与动力。放任自流和严加管教,这是当下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式。如何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获得一个恰当的度,马先生的做法值得借鉴。基本上每一个月,马先生会与学生见面一次,每一次见面时,马先生会要求学生汇报近期的学习情况,抽看学生的读书笔记。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适时给予不同的指导和之处下阶段的学习目标等。因此,每一次见面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与动力。‘一个人的水平,只有在不断地阅读与写作中才可以提高’,这是马先生经常强调的学习方法。”

材料来:张纹华:《吾爱吾师——记我的硕士生导师马茂军先生》,《中国研究生》2011年第3期。

人物评价

编辑
“理论重建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然不少学者或喜欢从故纸堆里寻找重建理论的学理依据,生搬硬套,或其理论重建往往是通过“破坏”传统文化来获得一个合法的生存与发展的途径。晚清民国时期一浪接一浪的学术思潮,即是其中的典型。马茂军的《宋代散文史论》却是从故纸堆里重建散文理论的一次有效尝试......(马先生)从概念的澄清和激活、命题的重建和丰富,到研究理论的运用,作者试图为宋代散文研究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若以此观照作者的《宋代散文史论》,则理论探索部分和作家论、流派论之间缺乏自然的逻辑关联,结构显得比较松散,有鉴于此,作者以“史论”涵盖其著述的内容。若将其分作三个独立体,则每一部分均强烈地显示出作者独到的理论视角,其中,以拿来和借用为重构中国散文理论的切入点,既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亦显露出作者的大家潜质。”

材料来源:张纹华:《什么才是真正的理论重建?——读马茂军〈宋代散文史论〉》,《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下一篇 马瑞芳

上一篇 马骏杰